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能谱成像是近年来CT成像领域的一项新技术, 具有多参数、定量分析等成像特点, 其主要技术包括物质分离、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和有效原子序数测定。通过多种参数和分析工具的综合应用, 能谱CT能够客观反映病变的组织特征, 对确定病变的组织来源和范围、鉴别诊断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其在肺癌的筛查、肺结节的良恶性判定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笔者就能谱CT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常规CT是评估肺癌的一种重要成像方式,但其成像方式单一。目前,能谱CT的多参数成像技术(如虚拟单能量成像、能谱衰减曲线、物质分解图像和有效原子序数)在提高病灶检测率、肺良、恶性结节鉴别、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价值。本文总结能谱CT成像方法及上述4种技术在肺癌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从1971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医学影像的主流技术之一,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传统CT的混合能量图像难以区分每一种组织成分,因此可获得的信息有限。2009年,多参数成像的能谱CT问世使物质成分分析成为可能,其双能量成像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不仅可获得比传统CT更优的图像质量,且在组织的定量方面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能谱CT的研究飞速发展,在各个系统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能谱CT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为其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鳞癌37例,腺癌43例,小细胞癌32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55~125ke V的能谱曲线斜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肺鳞癌组、肺腺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动脉期碘含量分别为(15.79±3.81100)μg/L、(18.49±4.69100)μg/L、(14.98±3.05100)μg/L,有效原子序数为8.54±0.21、8.69±0.24、8.50±0.16,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55±0.14、0.65±0.18、0.77±0.16,各组间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21、8.40、15.20,P值均0.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动脉期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能谱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动脉单期能谱扫描多参数定量分析对鉴别不同类型原发性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早并准确的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于影像学来说是个重要的课题。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能谱CT凭借其独有的单能量成像、强化识别、碘浓度测定等优势对肺癌的疗效能够做出准确的评估。本文简要阐述能谱CT在肺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并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能谱方法扫描的乳腺癌患者21例,同时分析21例健康人的乳腺作为对照组。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分析单能量图、碘图及混合能量图对肿块的显示情况,测量乳腺病灶和正常腺体CT值、碘浓度,定量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之间CT值、碘浓度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乳腺癌病灶在能谱CT的单能量图、碘图及融合图上均能清楚的显示。病灶在55 keV单能量图的增强CT值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70.65 HU vs 44.95 HU,P<0.001);病灶碘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9 mg/ml vs 0.36 mg/ml,P<0.001)。结论能谱CT的多参数图像能清楚的显示乳腺癌病灶,碘摄取值作为能谱CT的定量参数,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和治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能谱CT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其扫描速度快、成像参数丰富、辐射剂量低,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近几年其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简要介绍能谱CT的原理并综述能谱CT在肝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常规CT技术相比,能谱CT为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定量依据,也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能谱CT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能谱CT在肺癌的诊断和随访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其具有的单能量、物质分离及能谱曲线等多参数成像为肺癌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常规18F-FDG PET/CT静态显像在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能通过标准化摄取值等代谢参数进行半定量分析,但静态显像无法提供病变的示踪动力学信息。近年出现的动态显像技术能够连续评估某一时间段内病变的代谢变化过程,并可应用净摄取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与静态显像相互补充,为肺癌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就 18F-FDG PET/CT静态及动态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因出现症状而就诊的肺癌多属晚期,预后甚差,因而通过筛查发现早期肺癌成为改善肺癌预后的关键。低剂量螺旋CT(LDSCT)是目前肺癌筛查中最有前景的一种方法,具有辐射剂量小、敏感性高、筛查程序相对确定等优点。但也存在有效性不确定,稳定性不高,存在过度诊断,良恶结节定性困难,成本-效益尚有争论,人群的依从性不确定等问题。LDSCT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循证医学的论证,成为公认有效的早期肺癌筛查手段,才能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双能量CT(DECT)成像相较于传统CT成像对肺肿瘤的诊治具有独特优势。DECT可以提供不同物质定量信息,并通过多参数和定量参数分析,可提高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肺肿瘤分型诊断的准确率,评估肺肿瘤的分级、分期,对肺肿瘤放化疗后效果及治疗后复发率等提供有效信息。能谱CT参数与预测因子的相关性,可为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方向。就DECT对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世界各类恶性肿瘤之首[1-2],在所有癌症致死病例中,23%由肺癌引起[3],其5年生存率仅15%左右[4].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死例数到2025年将超过100万[5].目前诊断肺癌方法主要有影像学、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等,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其缺陷为增加患者痛苦,易导致肿瘤播散,仅适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6].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逐渐成为肺癌诊断新技术,具有无创和特异性,可以达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效果[7].传统治疗肺癌方法有手术和放化疗,但创伤大,且并发症多.应用免疫学方法治疗肺癌取得一定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8].放射免疫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作用检测肿瘤标志物等分子,且能够单独或者联合其他方法治疗肺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肺癌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放射免疫诊断和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小肺癌是指肺内直径<3cm,没有小气道阻塞,没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早期原发的恶性肿瘤。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1材料与方法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年龄52岁。腺癌18例,鳞癌9例,类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未分化癌2例,腺鳞癌1例。32例均行CT平扫(5例病灶区行HRCT扫描),23例行增强扫描(4例动态增强扫描)。使用GE ProSpeed AI CT机,平扫层厚、层距均10mm(病灶中心加扫为5mm、HRCT为2mm)。增强注射对比剂约95ml,注射流率1.6~2.0ml/s。复查时间常规1个…  相似文献   

16.
赵建  童伦兵  方永昆  张巍  马万辉  张毅 《武警医学》2017,28(12):1236-1239
 目的 分析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并探讨需要与肺炎型肺癌鉴别的相关疾病。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 17例肺炎型肺癌中腺癌14例,腺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CT表现包括磨玻璃密度13例,小结节影15例,实变影17例,支气管充气征16例,枯枝征14例,血管造影征12例,胸膜牵拉增厚或叶间裂膨隆16例,空泡征13例,蜂窝征5例,铺路石征9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13例,骨质破坏4例,胸腔积液11例。12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7例呈明显强化(CT值增加大于30 Hu),5例呈轻度强化。结论 当CT表现有磨玻璃征、多发结节、枯枝征、空泡及蜂窝征、铺路石征、临近纵隔胸膜增厚,增强后实变区较明显强化和轻度强化并见血管造影征,呈外周分布,结合临床有刺激性咳嗽、咳大量白色黏液痰、痰中带血,以及肿瘤标志物升高时,高度提示肺炎型肺癌。  相似文献   

17.
18.
CT的技术发展使得早期肺癌的发现率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应用于CT的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与诊断系统作为影像医师的"第二双眼睛",既可以在胸部CT影像中自动标记可疑结节,又能自动测量结节的大小、密度等信息,并为确定病灶的良恶性提供参考意见。就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系统的功能、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 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病,因瘤体中心缺血,形成空洞样改变,较一般肺癌更易误诊,目前对其研究较多,也比较成熟,但在工作中尚有许多病例诊断仍较困难。为此,我们对11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