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平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20-120
目的:观察江南卷柏片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以地塞米松1.5mg/(kg·日),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每日1.0mg/kg,顿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江南卷柏片口服,5—6片/次,3次/日,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南卷柏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提升血小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72例ITP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患儿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30mg/kg.d)冲击治疗,继之以口服强的松(1.5~2.0 mg/kg.d)减量维持治疗.对照组34例患儿予强的松(1.5~2.0 mg/kg.d)口服.结果:治疗组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后血小板计数回升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冲击疗法治疗ITP能迅速减轻出血症状,短时间内提升血小板计数,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作用。方法:41例ITP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22例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对照组19例用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天后,改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时的显效率分别为77.3%和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第5天血小板恢复正常的例数分别为17例(77.3%)和8例(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ITP可使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 ( HD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ITP病人 2 9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 12例 )单纯 HDIVIg治疗 ,B组 ( 7例 )使用 HDIVIg加强的松治疗 ,对照组 ( 10例 )使用强的松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A、B两组分别为 91.7%和 10 0 %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 ) ;血小板计数对照组为 ( 5 2 .8± 3 5 .1)× 10 9/L,低于 A组 ( 76.9± 42 .6)× 10 9/L( P<0 .0 5 ) ,也低于 B组 ( 118.0± 78.75 )× 10 9/L ( P<0 .0 1) ;A、B两组间相比 ,后者高于前者 ( P<0 .0 5 )。结论 :HDIVIg治疗 ITP疗效优于强的松治疗 ,HDIVIg加强的松联合治疗 ITP对疗效的保持与巩固优于 HDIVIg组 ,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用7-21 d后,改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维持3个月;治疗组18例在上述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HD-IVIg400 mg/kg.d-1,静脉滴注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成人重症ITP患者,可首选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苏宏萍  张莉  陈天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316-1317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23例,予地塞米松每日1.5mg/kg,连用5d,后改强的松每日1.5mg/kg,分次口服,总疗程4~6周;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日0.4g/kg,连用5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止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达正常时间、血小板计数达峰值时间、以及血小板计数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静脉丙球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较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更快地升高血小板,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云 《华夏医学》2009,22(6):1023-102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ITP患者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17例)用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共5d;IVIG组(15例)用IVIG静脉滴注400mg.kg-1.d-1,共5d,两组治疗5d后均予口服强的松1mg·kg-1·d-1(3个月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总反应率分别为94.1%和100%,随访6个月后长期反应率分别为58.5%和6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IVIG治疗ITP总反应率高,并均可获得持续缓解,但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更迅速.地塞米松可考虑作为初治ITP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荆量地塞米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两种方案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外周血小板计数(BPC)<10×109/L的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58例.以地塞米松40mg/d,连续口服4d,接强的松1mg/kg体重口服;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52例,以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静脉滴注,连用3d,接强的松1mg/kg体重口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大剂量地塞米松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的有效率分别是75.86%和80.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患者,血小板上升≥50×109/L的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峰值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患者.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ITP均有明显疗效,两种方案疗效相近,地塞米松口服方便,更廉价,不良反应少,可以取代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用于治疗重症ITP.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64例ITP患者中男29例,女35例,中位年龄32(18-71)岁。64例患者作为治疗随机分为2组:A 组(地塞米松组,32例),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静脉点滴或口服,14 d 重复,共4次;B组(地塞米松加达那唑组,32例),地塞米松使用方法同上,同时持续服用达那唑0.2 g,2次/d。对照组(C 组)为历史对照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30(18-70)岁,泼尼松1 mg/(kg·d)口服,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渐减量,服用4周无效者停用。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周,出血症状明显改善,A组和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周,A组和B组患者有效者中血小板多数下降,C组持续服用强的松,有效者中血小板继续升高;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B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A组较B组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在强的松减量后出现了较高的复发率;A 组和 B组患者对治疗耐受性良好,C 组副作用明显。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达那唑治疗ITP,早期缓解率高,持续完全缓解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40-242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儿病程的影响。方法:初治ITP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6 mg/(kg·d)静滴,对照地塞米松组25例,给予地塞米松0.3 mg/(kg·d)静滴,连用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若3 d后血小板值<100×10~9//L,继续原剂量治疗3 d,复查血小板值>100×10~9//L,改为等剂量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否则换用其他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长短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严重感染及应激性溃疡者。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初治ITP疗效确切,且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症的治疗作用;研究背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多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但许多病倒无效。选用激素类型及剂量来提高疗效已成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疫治疗中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地塞米松1~2mg/kg,每日1次静滴,连用7~10天减量,2~3周后改强的松。服渐停药。对照组为常规量强的松口服。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犯、血小板2次。结果治疗组34例,有效30例(88.24%),其中慢性型12例;对照组40例,有效22例(55.00%),慢性型4例。经过统计学处理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疾显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且对常规强的松口服无数者仍能获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大剂量单剂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两种方法治疗儿童急性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血小板20×109/L,伴明显皮肤黏膜出血的36例重症ITP随机分成两组(A组、B组),每组18例。大剂量冲击治疗组(A组)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1.d-1,应用1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mg·kg-1.d-1,连用3d,第4天减量0.5mg·kg-1.d-1,连用2d。常规剂量治疗组(B组)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0.4g.kg-1.d-1,连用5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4 mg·kg-1.d-1,连用5d。两组均于第6天改为口服强的松1mg·kg-1.d-1。结果:A、B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安全线30×109/L以上分别是(1.2±0.3)、(2.3±0.4)d;血小板上升至50×109/L以上分别是(2.1±0.4)、(3.2±0.5)d;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以上分别是(4.2±0.6)、(6.5±1.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单剂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ITP血小板上升更快,效果更好,费用较低,宜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ITP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氨肽素0.2~0.8 g,口服,3次/d;观察组:巨和粒50μg/kg,每日1次,皮下注射;强的松片1 mg/(kg·d)。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6,P<0.01);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第7天,观察组(80.12±21.49)×109/L,对照组(69.86±14.5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治疗第14天,观察组(132.62±43.84)×109/L,对照组(94.49±31.3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P<0.01)。结论巨和粒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ITP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春地新(VDS)联合白介素-11(IL-11)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5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使用IL-113mg/日,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VDS4mg/日,每周1次,连续2次;强的松片剂1mg/kg/日,连续2周。对照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mg/kg/日,连续2周;雄激素达那唑100mg/次,2次/日,4~6周;大剂量丙球0.4~0.6mg/kg/日,连续5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64.29%,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DS联合IL-11、PDN治疗难治性ITP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马圣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5):606-607,610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近期及远期的疗效。方法:将24例老年ITP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观察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环孢素3 mg·kg-1·d-1)。观察治疗后近期(1周、2周)和远期(1个月)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2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1个月,观察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7 d、14 d和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4 d显著低于治疗后7 d (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能提高老年ITP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ITP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静滴丙种球蛋白400mg/(kg&;#183;d),连用5d,同时静滴地塞米松1.5mg/(kg&;#183;d),连用5d,第5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183;d)。地塞米松组静滴地塞米松1.5mg/(kg&;#183;d),连用5d,第5天起口服强的松2mg/(kg&;#183;d)。结果:联合组、地塞米松组使血小板计数(PLT)≥50&;#215;10^9L的时间分别为(2.5&;#177;1.1)d,(5.1&;#177;1.2)d;PLT≥100&;#215;10^9/L的时间分别为(4.4&;#177;1.3)d,(7.8&;#177;1.5)d;达峰值时间分别为(6.9&;#177;1.2)d,(13.6&;#177;1.6)d,PLT的峰值分别为(310&;#177;102)&;#215;10^9/L.(160&;#177;62)&;#215;10^9/L。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度IT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传统泼尼松治疗成人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初治ITP病人73例,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37例,给予地塞米松40mg/d分2次口服,连用4d,停药后第7天再重复一个周期,以后不再维持治疗;泼尼松组36例,给予泼尼松1.0~1.5mg/(kg·d)口服治疗,连用4周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剂量或停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治疗后第1、2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1、4.30,P<0.05);治疗后第3周地塞米松组有效率仍高于泼尼松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1.56,P>0.05)。远期疗效:随访3个月,第1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与泼尼松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1,P>0.05),第2、3个月地塞米松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泼尼松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49、4.80,P<0.05)。地塞米松组不良反应轻微,无并发感染及出现柯兴综合征者;而泼尼松组多数病人出现柯兴综合征表现,部分病人并发感染。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初治ITP的近期、远效果均优于常规剂量泼尼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黄坚  曾雪 《右江医学》2012,40(3):352-353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ITP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l mg/(kg.d),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组患者给予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进行对症治疗,阿莫西林1.0g/次,克拉霉素0.5g/次,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持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1),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共复发7例,总复发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激素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缓解ITP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康胶囊联合强的松片与单用强的松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ITP病人60例,全体口服强的松片,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服血康胶囊(每次0.7g,每天3次,连续服1个月),动态观察血小板回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症状缓解及血小板回升快于对照组。结论: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ITP疗效优于单用强的松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极重度ITP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10×109/L,出血倾向明显的72例ITP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4例;大剂量冲击组:静脉免疫球蛋白1g/kg.d静脉输入,连用2d;中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小剂量组:静脉免疫球蛋白0.2g/kg.d,连用5d,3组均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滴入,连用5天,后改用强的松1mg/kg.d口服,每日早晚各监测PLT一次,连续5d后改每日1次。结果大剂量冲击组,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LT升高到≥50×109/L的时间分别为(25.6±3.5)h,(60.5±4.8)h,(97.4±5.1)h,PLT升高到≥100×109/L的时间分别为(2.8±0.6)d,(5.9±0.4)d,(7.3±0.9)d,PLT达峰时间分别为(4.2±0.3)d,(7.1±0.5)d(9.8±0.7)d,PLT升高峰值分别为(308±83)×109/L,(281±81)×109/L(27±98)×109/L。结论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儿童极重度ITP较中小剂量联合地塞松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