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后心房颤动(Af)电复律疗效 ,对 35例风心病PBMV术后Af的患者 ,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并对影响电复律有关因素进行分析。35例患者中 ,电转复成功率为 97 1 4 %(34 35) ,影响复律的主要因素是左心房大小和心功能程度 ,时间不是Af转复的决定因素。对PBMV术后Af电复律是一种成功率较高且安全的方法。PBMV虽然纠正了患者血液动力学异常 ,但由于Af的存在 ,心排血量减少 ,同时增加血栓成形 ,因此 ,对有适应症的Af早期转复极为重要。我院自 1 995年 1月~ 2 0 0 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评价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对肺高压和心输出量的即刻和远期影响。方法 应用频谱多普勒和心导管技术测定了47 例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MBVP) 患者术前和术后长期随访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MBVP后即刻和随访期较术前心脏指数显著增加。肺动脉高压状态显著降低(P< 0.01)。结论 MBVP可显著改善二狭患者术后即刻和长期的血流动力学;频谱多普勒是无创定量评价和随访MBVP疗效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5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效果及随访进行了观察。用日本INOUE和广东省医院制球囊导管,按常规方法在X线透视下,借助B超协助定位,术中进行持续压力监测及B超监测。术后随访一年半,观察B超、胸片、心电图等。15例患者中,除1例因左房导丝(TMC)脱位外,其余14例成功。二尖瓣口面积由0.82±0.15cm2增至1.69±0.34cm2,左房容积缩小,二尖瓣跨瓣压差减少,肺动脉压下降,心尖区舒张期杂音明显减轻,术后恢复较好。经常规抗风湿治疗,无一例发生再狭窄。作者认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防治风湿活动,PBMV在临床上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 (MS)并中度反流 (MR)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 42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行PAMV治疗。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由 (0 92± 0 2 2 )cm2 增至 (1 94± 0 2 5 )cm2 (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2 7± 1 0 1)kPa降至 (1 0 2± 0 5 6 )kPa(P <0 0 1) ;心功能由 (2 6 1± 0 2 2 )级改善至 (1 42± 0 46 )级 (P <0 0 1) ;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2例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随访 37例患者 (18± 4)个月 ,二尖瓣口面积、左室最大前后径及心功能与术后比较 ,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掌握好病例选择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尺度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中度反流患者PBMV近、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 自1989年5月至1997年12月对风湿性MS336例患者采用Inoue法行PBMV,对成功的330例进行8年的随访,每年随访1次,根据临床症状,心尖部期杂音及第一心音的强度改变、心功能、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二尖瓣口面积判断远期疗效。随访时二尖瓣口面积经PBMV后增加的面积缩小50%以上为再狭窄。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近、中、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术前、术后、随访中均存在经超声证实的三尖瓣反流,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利用多普勒超声估测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并进行随访评价,随访时间1~10.6(平均3.5±1.5)年.结果26例患者PASP估测值由术前的65.66±19.50mmHg(1mmHg=0.133kPa)降至术后即时的43.85±11.97mmHg,近、中、远期随访估测值分别为41.81±8.26mmHg、41.77±9.30mmHg和44.04±10.05mmHg,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较术后即时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远期随访估测值较中期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结论PBMV对二尖瓣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不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自 198 4年Inoue等首次以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 ,PBMV)以来 ,对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分离疗效确切 ,成功率高 ,目前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无创伤性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手段。本文应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引导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 2 0例 ,现将手术早期的心脏血流动力学及无创检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共 2 0例 ,均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男 5例 ,女 15例 ,年龄 4 0 6± 11 37。心功能 (NYHA)分级 :心功能不全Ⅱ级 5例…  相似文献   

8.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394例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Inoue单球囊对680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者行PBMV术治疗,其中394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14)个月。结果 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由(18.2±6.8)mmHg降至(7.2±3.8)mmHg,瓣口面积由(1.04±0.21)cm2增至(1.98±0.55)cm2,左房内径由(44±8)mm降至(38±6)mm;8例出现明显再狭窄,其中5例再次PBMV术,3例行瓣膜置换术。结论 随访结果证实,PBMV治疗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中、远期效果良好,瓣膜条件特别是瓣下病变的程度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在我国得以推广。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即将导管经皮外周静脉穿刺心房间隔送入左心房 ,到达二尖瓣 ,利用球囊加压充盈产生臌力 ,使二尖瓣粘连处部分或完全分离 ,狭窄的瓣口得以扩张。1 资料与方法1 1 心脏功能 心功能Ⅱ、Ⅲ级(NYHA)为理想适应症。心功能Ⅳ级尤其是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有左、右心衰竭或肝肾等其他重要器官病变 ,经内科治疗难以控制 ,外科手术危险性很大的患者尽快行PBMV ,可使病情迅速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 ,操作…  相似文献   

10.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对29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PBMV治疗。结果表明:(1)PBMV的成功率为99%,术后即刻血流明显动力学明显改善,其中52例外科术后再狭窄和45例并存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也获得了与原发性狭窄和单纯性狭窄相似的临床效果。(2)105例病人并发心房纤颤,103例PBMV成功,无1例发生栓塞并发症,术后102例接受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心房颤动的复律疗效及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对3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的患者在PBMV后1~2周进行复律治疗。结果显示:PBMV后近期复律治疗房颤均能转复为窦性心律。随访19~46(31.6±7.1)月,22例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73.3%)。房颤复发与患者的年龄、二狭程度无明显关系。房颤病程超过12个月,PBMV后左房残留压较高和术后左房回缩程度小是房颤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比较了35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的肺动脉频谱时间间期的改变。结果表明,PBMV术后右室射血前期(RPEP)及RPEP/RVET明显减小,AT/RPEP增大;而加速时间(AT),右室射血期(RVET),减速时间(DT)及AT/DT则无明显改变。PBMV前后RPEP/RVET的改变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改变呈正相关(r=0.496,p=0.01),但与Gorlin公式计算的二尖瓣口面积改变不相关。我们认为PBMV后脉冲多普勒肺动脉频谱时间间期测定有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3.
报道9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简称二狭房颤)患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和复律治疗的结果,并与同期行PBMV的1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无房颤(窦性心律,简称二狭窦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无血管栓塞并发症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房血栓的二狭房颤患者接受PBMV治疗与二狭窦律者一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89例二狭房颤患者PBMV后经复律治疗转为窦性心律(其中15例仅服用奎尼丁即可复律)。随访23.5±11.7月,24例(27%)复发。认为房颤持续时间长和左房明显扩大可能是房颤复发的影响因素;PB-MV的效果可能是房颤复律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右心缘最突出点定位法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间隔穿刺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正确无误的房间隔穿刺直接关系到PBMV的成败。我们根据数百例PBMV临床经验 ,总结出右心缘最突出点定位法 ,应用于 46例PBMV术均获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MS) 4 6例 ,男19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38 8± 12 1)岁 ,风心病史平均为(14 6± 8 9)年。窦性心律 2 6例 ,房颤 2 0例。单纯性MS 38例 ,合并轻度二尖瓣反流 (MR) 5例 ,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反流(AR) 3例 ,心功能 (NYHA)Ⅳ级 1例 ,Ⅲ级 16例 ,Ⅱ级 2…  相似文献   

15.
对33例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后3种计算二尖瓣瓣口面积的方法。统计表明,PBMV前Gorlin公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压差减半时间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间有显著相关,但PBMV后仅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E)与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D)维持PBMV前相似的相关性;3种方法计算的瓣口面积在PBMV前后的变化率亦不相关。PBMV后血液动力学改变对Gorlin公式及压差减半时间计算的二尖瓣口面积有明显影响,3种计算二尖瓣口面积的方法不能混用,PBMV术后测量二尖瓣口面积应以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为准。  相似文献   

16.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4例,效果良好。二尖瓣口面积较术前增加80%~167%,无并发症。对并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外科分离术后再狭窄者行PBMV的适应症及手术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发生的相关因素,选择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65例为研究对象 (房颤组 ),另取不伴房颤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65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其病程、心功能状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各心腔内压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房颤组较对照组年龄大,病程长,房颤组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占 60%,而对照组仅占 23%。房颤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44. 31±5. 76mmvs39. 33±5. 45mm),而二尖瓣口面积则较对照组明显小 (0. 844±0. 167mm2 vs1. 114±0. 240mm2,P<0. 001 )。房颤组左房平均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6. 20±6. 16mmHgvs17. 95±7. 09mmHg,P<0. 001)。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的发生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升高及左房内径扩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35例分析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孔祥泉,薛玉增,李义波,金跃,曲才绪1994年3月~1995年12月,我院施行经皮穿刺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PBMV)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35例均为风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21例行PBMV,20例成功,成功率95.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效。平均随访9±3个月,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3.40±1.08kPa(1kPa=7.5mmHg)降至1.72±0.75kPa,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者6例,改善2级及以上者14例,手术失败1例心功能无改善。结论PBMV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并发左房附壁血栓是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的禁忌征。但我院自1994年12月至1996年5月对3例此类患者成功施行了PBMV。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患者3例,女性,年龄34~45岁,病史8~20年,出现房颤1~6年。均因顽固性心衰并有严重的心脏恶病质而入院。听诊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快室率型房颤。2检测方法 使用alorassd630型超声心动诊断仪,常规测量心脏各项指标及左房附壁血栓大小,PBMV前和PBMV后7天重复检查。为进一步证实超声结果,使用日本岛津SCT4800型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