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黄体酮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279例,分为三组,A 组给予黄体酮20mg 肌内注射,1次/d ;B 组给予HCG 2000IU 肌内注射,1次/d ;C 组为对照组,仅予卧床休息,阴道出血停止后维持用药1周。追踪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足月分娩率、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A 组与 B 组在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同 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A 组、B 组新生儿体重高于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体酮与 HCG 均能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11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首剂给予地屈孕酮40mg口服,随后每12h口服地屈孕酮10mg,B组给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1次/d,并加用维生素E50mg口服,3次/d,用药至阴道出血停止后减量用药l周。随访观察对象的妊娠成功率、流产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与B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可以治疗先兆流产,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6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HCG肌注及地屈孕酮片口服;B组除给予HCG 2000U肌注,隔日1次及地屈孕酮片口服,另给予患者间苯三酚80mg加入250ml的5%葡萄糖连续静脉滴注,每天滴入总量≤200mg.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缓解及完全消失时间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安胎结局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HCG及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能够较快使患者腹痛及阴道流血症状得到缓解,并仅有较少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继续妊娠率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先兆流产(均为孕12周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地屈孕酮组,n=50)和对照组(黄体酮组,n=48),分别应用口服地屈孕酮和肌注黄体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结果:地屈孕酮组有效率86.0%,流产率12.5%;黄体酮组有效率为83.3%,流产率为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 =0.714)。两组均未发现胎儿畸形。结论:口服地屈孕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水平对判断妊娠结局的指导价值。方法门诊收集停经60 d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且初诊时测定血孕酮值的孕妇140例,随访盆腔B超和孕酮值直至确诊。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宫内早孕组、先兆流产组、稽留流产组、异位妊娠组,对各组孕妇的孕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酮值宫内早孕组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异位妊娠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早孕组与稽留流产组间、宫内早孕组与异位妊娠组间孕酮值无论初诊或确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先兆流产组与稽留流产组初诊时孕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确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稽留流产组与异位妊娠组间初诊时孕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当稽留流产明确诊断时与异位妊娠组间孕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监测血清孕酮,结合病史及B超、血HCG结果,能有效鉴别诊断宫内孕与异位妊娠,并对判断宫内早孕者胚胎能否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红蕾 《中外医疗》2014,(35):148-15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134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片口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9.55%,对照组保胎成功率为86.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孕6周、7周、8周、9周、10周的血清孕酮、血清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先兆流产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服用更方便,避免了肌注引起的疼痛,所以临床可用地屈孕酮代替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7.
杨金飞 《吉林医学》2014,(20):4430-4431
目的:探讨大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最佳疗程。方法:选择先兆流产患者104例,分为A组、B组、C组,所有患者均给予HCG联合黄体酮治疗,1周为1个疗程,A组2个疗程,B组4个疗程,C组7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血HCG、孕酮(P)较治疗前均有改善,B组、C组患者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中以治疗4个疗程效果最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3例给于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B组44例给于黄体酮治疗。另同期选取正常孕妇44例作为对照C组,同期检测3组对象的孕激素、雌二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比较,并比较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孕9~12周内,A组三项指标均较B组明显高,A组足月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HCG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效果显著,保胎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早期流产的疗效。方法:将早期先兆流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肌注黄体酮+绒促性素(HCG)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消失时间,血清孕酮水平上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绒促性素(HCG)均能改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地屈孕酮片为口服药物,服用方便,更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9月我院先兆流产惠者11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和对照组57例(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O.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及新生儿畸形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O.05);两组在治疗后6周、8周、10周的血清孕酮水平无明显差异(P〉O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较黄体酮有更高的保胎成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8例复发性流产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地屈孕酮+黄体酮组36例:排卵后第2天开始口服地屈孕酮10 mg,2次/d,共14 d,确诊妊娠后继续口服地屈孕酮,剂量同前,并肌注黄体酮20 mg,1次/d,至孕12 w;B组黄体酮组32例:确定排卵后第2天肌注黄体酮20 mg,1次/d,共14 d,确诊妊娠后根据血HCG及孕酮(P)值继续应用黄体酮20~60 mg,至孕12 w。统计两组病例孕7周及孕12周血HCG及孕酮值、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1)A组血HCG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孕酮水平两组接近,P>0.05。(2)A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能明显减少复发性流产再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的血清孕酮、促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水平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经常规B超检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病例110例作为为研究组,并根据超声提示血肿大小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及重度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先兆流产者9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均测定其血清孕酮及HCG水平,并对其术后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在安胎治疗前研究组的孕酮及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胎治疗前相比,安胎治疗后的孕酮及HCG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轻度组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绒毛膜下血肿患者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较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且绒毛膜下血肿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治疗妊娠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2011年就诊于4家医院的妊娠4~20周的先兆流产患者127例,将其按妊娠时间随机分为A、B、C、D4组,A、B组为早期妊娠(妊娠4~12周),C、D组为中期妊娠(妊娠12~20周)。A组及C组应用间苯三酚联合常规保胎药治疗,B组及D组单独使用常规保胎药物进行治疗。对4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疗效予以评估,包括观察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情况,记录用药天数,监测妊娠4~8周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CG及孕酮水平的变化,追踪妊娠结局。同时监控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经治疗后阴道流血发生率从86.84%降至18.42%,B组阴道流血发生率从64.10%降至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经治疗后腹部不适发生率从44.74%降至7.89%,B组腹部不适发生率从28.20%降至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4~8周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体内HCG从(44612±49365)IU/L上升到(120802.67±56900)IU/L,但常规治疗者仅从(28080±43892)IU/L上升到(55166±3625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天数分别为(7.97±3.83)d、(11.44±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和D组治疗天数分别为(6.42±3.12)d、(9.53±7.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妊娠结局共失访10例,B组自然流产1例,C组自然流产2例,D组自然流产4例。使用间苯三酚的不良反应1例皮疹,1例皮肤潮红。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的症状,促进早期妊娠HCG生长,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两种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地屈孕酮片(A组)和黄体酮胶囊(B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各60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彩超结果以及血清孕酮水平。结果 A组、B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86.5%和85.0%。结论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及妊娠早期出血使用不同孕激素类药物止血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确定妊娠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评分、妊娠早期阴道出血情况、止血治疗后继续妊娠率及妊娠早期流产率。新鲜周期依不同黄体支持及止血方法分为:(1)A组黄体酮针剂加黄体酮胶囊,以黄体酮针剂加量60~80 mg,每日1次,止血;(2)B组黄体酮针剂加地屈孕酮,以地屈孕酮10 mg,每日3次,止血。冻胚周期分:(1)C组黄体酮针剂,增加黄体酮60~80 mg止血;(2)D组黄体酮针剂,以地屈孕酮40 mg,即刻后10 mg,每日3次,止血。结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相比,出血率与妊娠早期流产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鲜周期使用黄体酮胶囊组出血率高于地屈孕酮组,血止后继续妊娠率低于地屈孕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替代-冻融胚胎周期使用黄体酮针剂和地屈孕酮止血,地屈孕酮组继续妊娠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囊的黄体支持效果相似,黄体酮针剂与地屈孕酮的止血效果相似。地屈孕酮在止血方面略有优势。黄体支持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个体化用药可能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灌服中药庞氏安胎汤和西药地屈孕酮,观察先兆流产大鼠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状态、皮毛的光泽度、活动力、阴道出血情况,有无妊娠物的排出等。观察各组孕鼠流产率的多少,研究庞氏安胎汤对先兆流产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雌鼠与雄鼠配对,筛选出孕鼠(孕1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先兆流产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通过灌胃西药、中药12 d后,孕12天上午8∶00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灌服米非司酮,建立先兆流产大鼠模型,然后开始观察各组孕鼠一般情况,观察精神状态、皮毛光泽、活动度、阴道出血情况,有无妊娠物排出情况。孕13天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各组孕鼠,观察各组胎鼠形态、大小,仔细记录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计算流产率,观察庞氏安胎汤对先兆流产的影响。结果:(1)成功复制先兆流产模型:模型组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大鼠阴道出血情况明显较正常组多,精神状态差,皮毛光泽度差,活动度减弱。(2)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流产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流产率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流产率无差异(P0.05)。结论:庞氏安胎汤可以降低先兆流产大鼠的流产率,促进胚胎的成长,庞氏安胎汤中剂量保胎效果较西药地屈孕酮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刘音吟  谈勇 《现代医学》2014,(11):1257-1261
目的:观察地屈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经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妊娠大鼠早期妊娠结局及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HOXA10)、EMX2及整合素ανβ3的影响。方法:20只正常雌鼠自80日龄起予生理盐水灌胃后与雄鼠合笼,将妊娠大鼠作为正常妊娠组(A组)。70只雌鼠予以脱氢表雄酮制作PCOS模型,自大鼠80日龄起予CC灌胃后与雄鼠合笼,选取其中24只妊娠大鼠随机分为PCOS妊娠组(B组)、PCOS妊娠+地屈孕酮组(C组)。于妊娠第5天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子宫和子宫内膜标本,以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HOXA10、EMX2及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妊娠第8天将剩余大鼠断头处死,留取双侧子宫计算胚泡数量。结果:大鼠胚泡的着床率A组〉C组〉B组;3组平均胚泡着床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νβ3的mRNA及蛋白表达A、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EMX2的mRNA及蛋白表达A组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大鼠经促排卵治疗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HOXA10、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下调,EMX2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早期流产的原因之一;而地屈孕酮可能通过上调子宫内膜容受因子HOXA10、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减少早期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0例按医嘱接受规范的左甲状腺素钠片补充治疗(甲减治疗组),60例未系统接受治疗(甲减未治疗组);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180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三组孕妇母体及围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母体各种并发症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贫血(15.00%)、胎盘早剥(11.67%)、前置胎盘(13.33%)、先兆流产及流产(15.00%)、早产(13.33%)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245.89±40.67)mL]高于正常妊娠组[3.33%、1.11%、1.67%、1.67%、1.11%、(169.32±32.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情况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未治疗组胎儿窘迫(10.00%)、低体重儿(30.00%)、胎儿生长受限(16.67%)、新生儿患病率(20.00%)高于正常妊娠组(1.11%、5.00%、1.6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甲减治疗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具有不良影响,及时进行替代治疗能够改善预后,提倡妊娠早期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对有甲减的孕妇使用甲状腺素治疗应贯穿整个妊娠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鲜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IVF—ET方案促排卵治疗,治疗组移植后加服中药补胞汤,持续至移植10-12d后检测血HCG,并比较两组着床率。将着床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着床后观察组21例和着床后治疗组22例,着床后治疗组加服中药温肾安胎汤至B超确定临床妊娠日。比较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先兆流产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胚胎着床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后治疗组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低于着床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能提高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的着床率,降低临床妊娠患者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主动免疫联合传统安胎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传统安胎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加黄体酮及HCG传统安胎治疗为研究组,另一组采用传统安胎治疗(黄体酮加HCG)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妊娠成功率为82.9%,对照组为5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黄体酮及HCG治疗封闭抗体缺乏所致的复发性流产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