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性病患者的增多,患有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已非少见。现将我科1999年8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1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小永  魏艳 《四川医学》2013,34(1):137-13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收治的36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皮肤粘膜受损、肝脾肿大、肝损害、骨和关节损害、黄疸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36例患儿中治愈34例,死亡2例.结论 青霉素是治疗先天性梅毒的首选.早期、足疗程治疗可减少先天性梅毒对患儿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学红  杨跃萍 《海南医学》2006,17(6):118-1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收治的2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28例患儿全部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菌必治治疗,治愈20例,好转4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根据临床、X线检查以及血清学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青霉素,重症联用菌必治疗效满意,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梅毒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梅毒5例临床分析高长龙(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222002)关键词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婴儿分类号R先天性梅毒是由于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受感染所致。1996年4月~1997年5月,我科收治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梅毒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梅毒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志鹏 《中原医刊》2005,32(19):30-3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以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先天梅毒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仅梅毒血清学检查时发现。26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检测TPHA均阳性及滴度测定增高,检查梅毒-IgM 14例,其中阳性9例,给予青霉素驱梅毒治疗10d,22例痊愈或好转,4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确诊梅毒感染后,应予规则治疗,降低其对新生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现将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7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7例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例,女15例;出生体质量<2 500g 12例,≥2 500g 25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也叫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致使胎儿受感染而发生的新生儿梅毒。其临床特征和表现需要护士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发现。现将近年来我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妊娠期梅毒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母婴预后的影响,以期降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妊娠期梅毒患者98例,根据临床诊断及患者孕期情况,将患者分为三个组,孕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治疗的患者(孕16周以内)为Ⅰ组36例,孕中晚期发现进行治疗的患者(16周以后)为Ⅱ组34例,分娩时或临产前发现梅毒感染未作相关治疗的患者Ⅲ组28例。对于Ⅰ组和Ⅱ组患者进行肌内注射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采用口服红霉素代替治疗。结果:不同治疗组间Ⅰ组、Ⅱ组、Ⅲ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均出现依次升高趋势,且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患者分期越严重,对于妊娠结局影响越大。与潜伏期比较,Ⅰ期、Ⅱ期患者的早产率、新生儿死亡率、足月正常儿和先天性梅毒患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应及早进行梅毒筛查和治疗,可降低妊娠早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母婴预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梅毒临床称胎传梅毒,是由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严重地危害患儿健康。隐性梅毒孕妇无临床症状,多数患在孕期体格检查时被发现,如能早期治疗,能有效减少新生儿胎传梅毒症状的发生。现将我科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随访18月.结果 24例患者经青霉素正规治疗后效果较好,RPR18个月转阴率91.7%,TPHA在18个月后转阴率28.0%.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早发现早诊治大多能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0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中32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为80%.结论 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陈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45-134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2005年6年期间在我科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4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母亲产前TRUST(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者30例,占75%,4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0例19S-IgM-TPPA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其中有早期先天性梅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者6例,无症状者14例,在分娩时新生儿TRUST试验滴度等于或大于母亲滴度4倍者7例,40例新生儿中只有10例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或新生儿TRUST滴度超过母亲4倍作出先天性梅毒诊断.结论 19S-IgM-TPPA试验可作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尤其是无症状者早期诊断的确诊试验;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婚后育龄妇女的发病率及父母的职业有密切相关;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可有效地减少和防止胎传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由于城镇流动人口增加,性传播疾病的蔓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可能与育龄妇女梅毒患者人数增多有关。梅毒感染新生儿后可造成多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损害,其中骨骼是常见的受损部位。本文收集了2009年4月~2012年9月间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2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经胎靠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性传播疾病逐年增加,该病的发病半也随之增多,目前世界上超过100万的婴儿出生即有梅毒感染。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47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新生儿母亲治疗情况对新生儿发病的影响及新生儿梅毒的主要表现。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7年查出的60例TPPA阳性新生儿进行临床分型、x线检查、免疫测定和定期随访。结果新生儿期共确诊先天性梅毒35例,疑诊10例,正常15例。确诊35例中,母亲均未治疗。新生儿快速梅毒血清试验(RPR)滴剂≥母4倍28例,先天性梅毒以早产、肝脾肿大、皮疹为主;6例并发神经梅毒,脑脊液RPR阳性。确诊组治疗后RPR滴度不同程度下降;疑诊组RPR滴度均在6个月内转阴,正常组持续阴性。结论母亲产前定期产检,常规筛查,有效治疗可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随访可明显降低先天性梅毒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经典性传播疾病,近几年来感染增长率居各性病之首。临床上根据传染途径分为先天(胎传)梅毒和后天获得性梅毒,根据感染后病期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根据有无临床表现分为显发梅毒和潜伏梅毒[1]。显发梅毒由于症状明显,一般都能得到及时诊治,潜伏梅毒因无临床症状,容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忽视而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孕期患潜伏梅毒不仅造成孕妇身体受损,还易通过胎盘,致胎儿感染,影响胎儿发育,娩出先天性梅毒患儿。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治了夫妻双方及新生儿同患潜伏梅毒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4…  相似文献   

17.
庄骏  毛旭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73+3114
<正>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孕母患早期梅毒未经治疗,其胎儿大多会受到感染。近几年,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持续增高的趋势。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辉 《河北医学》2007,13(8):978-981
梅毒是高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妊娠合并梅毒是妊娠期发生或出现的活动梅毒或潜伏梅毒[1].为了进一步了解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先天性梅毒的防治措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以来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梅毒又称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受染新生儿病死率达25%-30%,加强对该类患儿治疗护理的重视已迫在眉睫。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1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梅毒又名胎传梅毒,为梅毒螺旋体从母体经过胎盘而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梅毒,通常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前期引发症状,2岁以下发病为早期,2岁以上发病则为晚期。经常被累及的组织就是骨骼。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从而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加强对该病的了解,选择我院2003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1例早期先天性骨梅毒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