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对5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通过检测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MA)、尿液转铁蛋白(TRF)、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同时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5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的HSP患儿,尿高分子量蛋白(IgG、MA、TRF)检测异常者占73.58%。尿低分子量蛋白(α1-MG、β2-MG)检测异常者占75.47%。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异常者占86.79%。结论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HSP肾损害的良好指标。尿微量蛋白(IgG、MA、TRF、α1-MG、β2-MG)5项指标综合检测,因其检测简易、安全、费用少,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肾损伤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行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0):2109-2110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 EHⅠ、EHⅡ)及正常健康人(对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其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性高血压Ⅰ期组尿MA、TRF、α1-MG均明显升高(P<0.05),而尿IgG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Ⅱ期组尿MA、TRF、α1-MG显著升高(P<0.01),尿IgG明显升高.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G(IgG)及转铁蛋白(TRF)定量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3例糖尿病(DM)患者依据其尿蛋白定性试验分为尿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103例DM患者及60例正常健康人尿MA、α1-MG、IgG及TRF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尿MA、α1-MG、TRF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组的这4种尿微量蛋白水平又明显高于尿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尿MA、α1-MG、IgG及TRF的阳性率分别为42.6%、39.3%、29.5%及45.9%,四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0.2%。结论尿MA、α1-MG、IgG及TRF是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DN的早期诊断,对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的部位、程度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早期相关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茂军  汤朝骞 《西部医学》2009,21(5):735-73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早期相关实验室指标。方法对20例尿常规及BUN、Cr均正常的HSP患儿进行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清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D-二聚体(D-D)检查,同时检测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评价上述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HSP组患儿尿β2-MG、α1-MG,Alb、IgG和D-二聚体(D-D)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微量蛋白和D-二聚体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四种尿特定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尿A1b、TRF、IgG、α-MG对于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了58例常规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4种尿微量蛋白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4种微量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水平(P值均<0.05),糖尿病患者尿A1b、TRF、IgG、α1-MG的阳性率分别为31.03%、32,76%、37,93%和50%。结论:联合测定尿A1b、TRF、IgG、α1-MG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α1-MG是早期诊断DN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分析及诊断指标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情况及评价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方法:检测183例HSP患儿尿常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彩色多谱勒超声肾脏形态及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尿微量蛋白,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HSP肾损害情况并评价上述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尿微量蛋白异常率(77.62%)明显高于其它指标(P均〈0.01),且其中仅尿微量蛋白异常者42例(37.84%)。尿α1-MG和(或)β2-MG异常68例(61.26%);Alb、TRF和(或)IgG异常65例(58.5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8-21d、22d~4.5a的HSP患儿其肾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3.04%、53.57%、76.67%。结论:随着HSP病程的延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增加;HSP不仅引起肾小球损伤,也可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尿微量蛋白能敏感反映HSP肾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京慧  丁菊华 《现代医学》2002,30(6):380-381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探讨其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以指导临床及早期预防。方法 测定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尿TRF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尿RBP,IgG,α1-MG无明显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组尿TRF,RBP,IgG,α1-MG均明显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 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于晓静  席锋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2-1083,1086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糖蛋白(TH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四项微量蛋白测定早期辅助诊断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7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β2-MG、THP、IgG、Alb四项微量蛋白的水平,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以判断HSP有无肾损害及其严重程度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74例中,62例(83.8%)尿β2-MG升高,22例(29.7%)尿THP升高,32例(43.2%)IgG升高,60例(81.1%)尿Alb升高。26例血清β2-MG、THP均正常。结论:经过对尿四项微量蛋白的监测及分组比较,结果表明监测微量蛋白可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HSPN),指导临床尽早治疗,并可监测有无复发,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早期诊断实验研究与预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 (HS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弥漫性血管炎 ,呈逐年增多趋势 ,肾损害是HSP的基本表现之一 ,也是影响其预后决定因素 ,以尿常规提示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占 4 0 %~6 0 % ,以肾活检为准达 90 %~ 10 0 %。虽发生率高但临床发现肾损害时已进入临床显性期 ,常延误早期治疗时机。为了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早期诊断实验指标并评估预后 ,我们对 4 8例HSP患儿血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尿微量蛋白(β2 -MG、Alb、IgG、α1-MG、THP)进行检测并分析评估预后(以下简称 6项检查 )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8例均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3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进行尿IgG(UIgG)、尿微量白蛋白(UA)、尿Ual微球蛋白(Uαl—MG)、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的测定,同时测定尿常规和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38例患儿肾功能均正常,HSP尿4项指标均显明高于对照组,4项指标异常78.9%(30/38),尿常规异常13.2%(5/38),33例尿常规正常者,4项指标异常75.8%(25/33)。结论尿4项指标联合检测是诊断小儿HSP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是早期发现HSP肾损害的无创性检测的可靠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尿mALB、α_1-MG、TRF、NA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α-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F)、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8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NIDDM)病患者及62例健康体检者晨尿mALB、α1-MG、TRF、NAG含量。结果NIDDM患者mALB、α1-MG、TRF、NAG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良好组尿mALB、α1-MG、TRF、NAG水平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组(P<0.01)。NIDDM患者中,尿mALB增高的阳性率37.65%,尿TRF增高的阳性率为56.47%,两者差异显著(P<0.05);尿NAG增高的阳性率为45.88%,与mALB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α1-MG增高的阳性率为48.23%,与mALB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12例尿TRF增高(22.64%),8例尿NAG增高(15.09%),9例尿mALB(16.98%)增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4项指标的单项或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远高于常规尿蛋白检测,单项及2项检测的阳性率较低,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较高,其中α1-MG+TRF+NAG模式达81.12%,4项联合检阳性率达87.06%。结论检测尿mALB、α1-MG、TRF、NAG是NIDDM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3~4项指标有较高的阳性率,对于D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液中几种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对照组21例与糖尿病组62例的尿液中几种微量蛋白进行检测,ALB、β2-MG、α1-MG采用RIA法、TRF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DN1组β2-MG、α1-MG、TRF较对照组高,并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尿白蛋白升高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LB多数<30mg/24h。而DN2组4项指标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且ALB多数在30~300mg/24h。讨论:β2-MG、α1-MG、TRF均可作为DN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张逵  史成华  李多孚 《重庆医学》2003,32(10):1346-1347
目的:评价脑外伤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GCS评分将急性脑外伤患者分为特重型组、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检测尿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相关分析显示,α1-MG、MA、TRF和IgG与GCS均呈负相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α1-MG和IgG值与GCS计分值密切相关。结论:脑伤后早期尿α1-MG,MA,TRF和IgG检测可作为脑外伤程度诊断的辅助指标,对诊断脑外伤与肾损害的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进银  张进玲 《安徽医学》2012,33(8):1032-103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mALB、a1-MG、TRF、IgG、β2-MG和尿NAG进行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例糖尿病(DM)临床实验室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正常(DMⅠ组)和42例DM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DMⅡ组)及40例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分组进行尿微量蛋白mALB、a1-MG、TRF、IgG、β2-MG和尿NAG联合检测。结果 DMⅠ组和DMⅡ组的尿微量蛋白mALB、a1-MG、TRF、IgG、β2-MG和尿NA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MⅡ组明显高于DM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患者6项指标检测异常阳性率分别为53.9%、66.7%、48.03%、31.3%、58.8%、63.7%;联合检测异常阳性率为93.1%。结论尿微量蛋白mALB、a1-MG、TRF、IgG、β2-MG和尿NAG是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发现敏感指标,6项联合检测可及早地鉴别其损伤部位和程度,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56例HSP患儿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结果:HSP患儿尿三项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组尿微量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诊断HSP早期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尿四种微量蛋白在早期肾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 5 0例正常人和 90例患者的尿中四种蛋白 :α1-MG、AIb、TRF及IgG进行检测。 结果 :糖尿病组、高血压病组和肾病组四种蛋白均有明显改变 (P <0 .0 1或P <0 .0 5 ) ,其中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病组分别以TRF与α1-MG升高最为明显 ;肾病组各微量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组 (P <0 .0 1) ;尿路感染组各项蛋白均无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尿中四种蛋白检测不仅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灵敏指标 ,而且对辨别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及病情发展的判断、预后等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 、 期患者 (EH 、EH )及正常健康人 (对照组 ) ,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其尿液中微量白蛋白 (MA)、转铁蛋白 (TRF)、α1 -微球蛋白 (α1 - MG)和免疫球蛋白 G(Ig G)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原发性高血压 期组尿 MA、TRF、α1 -MG均明显升高 (P<0 .0 5 ) ,而尿 Ig G无显著差异 ;原发性高血压 期组尿 MA、TRF、α1 - MG显著升高 (P<0 .0 1) ,尿Ig G明显升高。结论 :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系列微量蛋白(RBP,TRF,Alb,IgG,NAG,α1-MG)对新生儿窒息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及49例正常新生儿的尿液中系列微量蛋白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同时抽取各组患儿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窒息组新生儿尿中RBP、TRF、α1-MG(P〈0.01)、AlbI、gG、NAG(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患儿尿RBP、TRF、α1-MG(P〈0.01)、NAG(P〈0.05)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AlbI、g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组与对照组BUN、Cr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尿液中RBP,TRF,Alb,IgG,NAG,α1-MG与正常新生儿有明显变化,较血清尿素氮、肌苷敏感,是诊断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尿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了解它们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8例HSP患儿TRF、MA和β2-MA含量。结果HSP患儿尿3项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HSPN)尿三项蛋白明显高于HSP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转铁蛋白、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是诊断早期HSP肾损伤的灵敏指标,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COPD 40例(Ⅰ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40例(Ⅱ组)、正常健康人40例,分别检测尿液中4种微量蛋白的量。结果COPDⅠ组与健康组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COPDⅡ组尿微量蛋白α1-MG、Alb、TRFI、gG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COPDⅠ组(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是发现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