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CBCT研究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前后的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方法 收集2018-01—2019-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采用固定矫治术行正畸治疗的65例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正畸前后CBCT图像中关节前、后、上间隙,以及髁突长轴径与髁突短轴径。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固定矫治术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后间隙和上间隙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前与正畸后患者的髁突形态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固定矫治术行正畸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前间隙、后间隙和上间隙,但是未改变髁突的长轴径与短轴径。应用CBCT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正畸前后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情况,可为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合理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BCT评价前牵引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患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变化。方法:选取就诊于上海市黄浦区第二牙病防治所正畸科11~13岁骨性Ⅲ类、上颌发育不足的患儿40例,随机纳入种植体牵引组和支架牵引组,每组20例。对患者进行前牵引矫治1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德国西诺德公司OTHOPHOS XG 3D Ceph三合一数字化摄片机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两侧处于牙尖交错位的颞下颌关节CBCT,对治疗前头影测量、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后间隙、颞下颌关节窝深度、髁突前后径、髁突近远中径和髁突倾斜度进行测量分析;另选取平均年龄11~13岁骨性I类未经正畸治疗的15例患儿为对照组,在知情告知下不进行任何正畸治疗,对其1年前后的颞下颌关节CBCT进行测量。结果:种植体牵引组和支架牵引组治疗后CBCT均显示颞下颌关节前间隙显著增大,上间隙和后间隙显著减小,髁状突倾斜角增大,髁状突在关节窝中向后上移位,颞下颌关节深度在治疗前后增大,增长量种植体牵引组较支架牵引组略大,说明前牵引后关节窝有明显的生长改建。结论:采用上颌前牵引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的病例中,上颌骨均有明显生长,颞下颌关节深度增加,髁突位置向后上移位,有利于颞下颌关节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CBCT影像对I类和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及成人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测量,探讨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差异,以及颞下颌关节随年龄改建的相关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III类骨面型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各15例,拍摄CBCT影像,在重建后的图像下进行测量分析,比较4组患者的关节窝形态、髁突形态、髁突轴向、髁突及下颌骨生长量。结果:髁突内外径仅年龄组别间有差异。III类骨面型患者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矢状面倾斜角、关节窝深度小于I类患者。III类骨面型患者的髁突上部高度增长量大于I类患者。结论:III类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与I类患者有所差异,且有与I类患者不同的生长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间隙,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前间隙(M)、后间隙(N),比较线性百分比=(N-M)/(N+M)×100%、面积计算采用Y/X值变化。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M值及N值的变化均较明显。结论: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来探讨骨性Ⅲ类错下颌形态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下颌的16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以骨性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骨性III类错与Ⅰ类错进行两组间t检验从而对其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Ⅲ类错与Ⅰ类错相比,下颌形态有差异(P<0.05),Ⅲ类错组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舌倾。结论:III类错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与病变间隙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的关系。方法:在CT片上观察并测量2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13~20岁)26个病变间隙的关节突关节形态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并与50例成年患者(年龄30~49岁)60个病变间隙比较。两侧关节突关节形态不同和(或)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度之差≥10°定义为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比较两组间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发生率及其与椎间盘突出位置、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青少年组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总发生率为57.7%,成年组为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椎间盘突出位置、病理类型无关。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较高,可能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锥形束CT(CBCT)髁状突体积分析进行髁状突骨折后患者颞下颌关节(TMJ)骨性形态测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髁状突骨折患者28例,获取CBCT图像,比较健、患侧手术前后TMJ骨性形态指标(两侧的髁状突体积)。结果 术后患侧髁状突体积大于健侧(P<0.05),并明显小于术前(P<0.05)。结论 单侧髁状突骨折前后的体积变化与健侧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术后TMJ功能评定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模型大鼠在接受功能矫形后其髁突软骨生长发育及VEGF表达的情况.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模型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15,佩戴咬合前导矫治器,连续佩戴30 d),对照组(n=15,不佩戴咬合前导矫治器).处死大鼠,观察两组大鼠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前、中、后部生长发育情况、软组织形态、VEG...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哈尔滨地区青少年正常Bolton指数作为研究标准,探讨本地区各类错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为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错畸形患者的石膏模型240副,年龄13~17岁,按照安氏分类法分为四组,分别为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每组60例(30男,30女),测量并分析Bolton指数。结果:哈尔滨地区不同错患者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Ⅰ类和安氏Ⅱ2前牙比均小于安氏Ⅱ1,安氏Ⅱ2全牙比小于安氏Ⅲ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尔滨地区错患者前牙比、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33.75%、14.17%,不调发生率在不同错类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安氏分类错患者的Bolton指数存在差异,Bolton指数不调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发生率,错畸形患者诊断设计时应重视Bolton指数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方法,为临床观测提供量化的评级标准。方法选用20例在读学生为正常组和40例颈椎病患者为病理组,分别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宽度及关节间隙大小,计算出正常值范围;制定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标准。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正常组、病理组各数据的均数及标准差;同一关节突关节左右数据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正常组和病理组同一节段的各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正常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各测量数据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均值。C3-4、C4-5、C5-6、C6-7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分别为:(10.84±0.94)mm、(11.57±0.85)mm、(11.83±0.96)mm、(12.57±0.88)mm;关节突关节横断面宽度分别为:(10.44±0.99)mm、(10.56±0.91)mm、(10.50±1.06)mm、(9.49±0.68)mm;关节间隙中部(J2)最大,分别为:(1.49±0.12)mm、(1.44±0.10)mm、(1.43±0.09)mm、(1.45±0.11)mm;关节间隙两侧(J1、J3)略窄且基本对称。(2)病理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各测量数据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均值。C3-4、C4-5、C5-6、C6-7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分别为:(10.83±0.83)mm、(11.44±0.85)mm、(12.26±0.70)mm、(12.67±0.74)mm;关节突关节横断面宽度分别为:(10.55±0.98)mm、(10.98±1.06)mm、(10.96±0.85)mm、(9.75±0.81)mm;关节间隙中部(J2病)最大,分别为:(1.34±0.17)mm、(1.30±0.27)mm、(1.34±0.17)mm、(1.25±0.12)mm;关节间隙两侧(J1病、J3病)略窄且基本对称。(3)正常组和病理组间比较:C5-6关节面长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4-5、C5-6关节面宽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3-4、C4-5、C5-6、C6-7关节间隙大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特征表现为: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坏死、软骨下骨囊性变。结论自行设计的一种新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标准,分为0-Ⅲ级,该评级标准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来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下颌形态的特征。方法: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下颌的16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以骨性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对骨性III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进行两组间t检验从而对其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Ⅲ类错[牙合]与Ⅰ类错[牙合]相比,下颌形态有差异(P〈0.05),Ⅲ类错组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舌倾。结论:III类错[牙合]的下颌形态有其自身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前后唇形态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包括30例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成人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对20个软硬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t检验比较矫治前后测量值,分析唇部形态的变化。结果:上唇-审美平面距(UL-EP)、下唇-审美平面距(LL-EP)、上唇突度(ULP)、下唇突度(LLP)、上下唇突度差(ULP-LLP)、上唇倾角(A′-UL-FH)、下唇倾角(B′-LL-FH)、鼻唇角(NLA)、Z角、上唇位置、上中切牙位置(U1-Ptm)、颏唇沟角(LL-B′-Pos)矫治前后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唇长度(ULL、LLL)、上唇厚度(AA′)、上下唇基角(S-Ns-Sn、S-Ns-B′)矫治前后的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测量指标在不同性别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上切牙的后移,关于唇形态的各项美学指标(如:UL-EP、LL-EP等)均有显著改变,使得唇部形态及面下1/3侧貌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有利于面部整体协调美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安氏Ⅰ类错成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男53名、女48名)安氏Ⅰ类错样本。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用Alabama分析法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颅颌面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上下颌突度大,面型较突;平面倾斜度、上下中切牙倾斜度及下中切牙至NB线距均较大;Y轴相对SN平面夹角增大,生长方向为后下。结论:与美国安氏Ⅰ类错白人比较,中国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颅面结构呈现颌骨突度大、下切牙唇倾及下颌趋向后下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矫治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方法:选取30例恒牙列后期伴上颌缩窄、下颌后缩的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代表软组织侧貌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面角、鼻突度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下点-H线、上唇凹深、颏唇沟深度减小,矫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突角、上唇基部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同时配合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可有效减小恒牙列后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侧面型突度,改善其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著,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青少年侧貌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青少年面部侧貌头影测量指标比较,评价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侧面的美学特征.方法:对29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男12例,女17例)及49例侧貌美观的正常(牙合)儿童(男24例,女25例)进行面部软组织侧貌X线头影测量,样本年龄范围12-14岁.EXE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TATA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两性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牙合)组比较,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组中,鼻唇角、上下唇突角增大(P<0.05).下唇倾角、上下唇角、下唇突角、颏沟倾角、颏唇沟角及下唇-E距减小(P<0.05).同时,软组织全面突角、面突角、上唇倾角、上唇突角、面角、上唇颏突角、上唇-E距、Z角及上下唇高与正常组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牙合)组比较,大多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具有较好的侧面外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APDI评价颌骨矢状位置关系的可靠性.方法随机选取72张正畸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定位的侧位片,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分别为35张和37张.以常规描图法,测得面角、AB平面角、腭平面角及AP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B平面角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中男、女性别上有显著差异,而其他各测量指标均无性别上差异.②APDI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组中与AB平面角的女性组有相关性.③APDI在安氏Ⅱ类和Ⅲ类错(牙合)组中的均值分别为(78.059±4.667)°和(91.446±5.663)°.结论用APDI评价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在安氏Ⅲ类错(牙合)中可为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年轻成人安氏Ⅰ类错牙合亚型特征.方法:选取101例安氏Ⅰ类错牙合年轻成年患者,拍摄颅颌定位X线片.用头影测量"优选法"的17项测量指标,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聚类分析,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测量指标按水平方向可聚类为3个亚类,即水平Ⅰ类、Ⅱ类和Ⅲ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7.8%、12.9%和65.3%.水平Ⅰ类特征:上颌略偏缩、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趋势,上下中切牙唇倾;水平Ⅱ类特征:上颌前凸、下颌后缩,上下中切牙舌倾,上下唇相对于上下切牙突度大;水平Ⅲ类特征:上颌前凸、下颌后缩,上下中切牙唇倾,上下唇相对于上下切牙突度大.按垂直方向聚为Ⅰ类,特征是垂直方向发育不足,尤其是面下1/3为著,下颌呈后旋趋势,上下唇突.结论:年轻成人安氏I类错牙合水平方向分为3个亚类、垂直方向为Ⅰ类.总体趋势是下颌后缩、面下1/3发育不足,但上颌骨、上下前牙和唇位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异,临床应针对性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正畸治疗的46例初次矫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8~30岁。所有患者均为骨性Ⅱ~1类错牙合,以FMA角及前后面高比值为分组标准,分为高角组和均角组,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上颌尖牙的牙与颅骨的关系,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上尖牙牙根的颊侧旋转角度在高角骨面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不等长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然后行骨盆平片检查,测量双下肢长度,根据双下肢长度差值(limbs length discrepancy,LLD)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LLD≤5 mm)、Ⅰ组80例(5 mmLLD≤10 mm),Ⅱ组20例(10 mmLLD≤20 mm),Ⅲ组9例(LLD20 mm),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各组髋关节功能,并比较各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对照组和Ⅰ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满意率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Ⅰ组满意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Ⅱ组满意率显著高于Ⅲ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不等超过10 mm对髋关节功能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