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新玲  胡汉金 《安徽医药》2021,25(2):296-299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技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及DBT联合FFDM在乳房肿块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就诊的乳房肿块型疾病病人101例,分别使用FFDM、DBT及DBT+FFDM进行独立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参照2013版BI-RADS标准对病灶进行分类、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FFDM、DBT及DBT+FFDM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101例病人中发现54例良性病灶和47例恶性病灶.FFDM、DBT及DBT+FFD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9±0.045)、(0.942±0.023)、(0.963±0.018),DBT或DBT+FFDM的AUC均高于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密度不均匀致密型、极度致密型、年龄小于50岁及绝经前的病人中,DBT或DBT+FFDM的AUC均高于单独FFD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或DBT联合FFDM与单独FFDM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乳房良、恶性肿块型病变的准确性,增加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万永林  傅晓红  刘秋云  陈鸣  高琳珺  沈燕  吴墅  刘淼 《安徽医药》2019,40(11):1205-1207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联合乳腺B超在良、恶性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超声科检查的125例乳腺占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组,比较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血清CA153水平及乳腺B超检查结果,分析CA153、乳腺B超单独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病理诊断,共有恶性乳腺肿瘤患者43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82例,恶性乳腺肿瘤组血清CA153水平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乳腺肿瘤组乳腺B超、血清CA153单独检查和两者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B超和血清CA153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0.70%,准确度为94.40%,高于单独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A153联合乳腺B超相较于两者单独检查对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US)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满足BI-RADS-US报告要求乳腺肿块患者的109个病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BI-RADS-US 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统计分析BI-RADS-US关于形态、方位、边界、边缘回声、后方回声、钙化等描述术语对良恶性病灶的鉴别价值。 结果 109个病灶的BI-RADS-US 分级:良性50个,恶性59个;2~5 级诊断恶性肿瘤的PPV分别为0、5.8%、27.7%和93%。BI-RADS-U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82.5%、96%、36%、93%和63%。在良恶性结节中,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描述词分别为:不规则形、非平行生长、边缘不光整,周围高回声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钙化;其PPV值分别为94%,87%,85%,95%,88%,84.6%。 结论 BI-RADS-US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预测乳腺良、恶性病灶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冯景  王洲  李健  任永凤 《安徽医药》2020,41(2):156-159
目的 比较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与声触诊定量技术(VTQ)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I-RADS 3~5类乳腺肿瘤患者6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3例与恶性组27例,分别以术前VTQ及VTIQ弹性成像检查所获取的病灶剪切波速度(SWV)作为观察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两种技术对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VTIQ与VTQ技术的有效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6.67%(P<0.01)。采用VTI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3.79±0.87)m/s、(5.40±0.81)m/s(P<0.01),以4.29 m/s为鉴别界值,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59%、特异性为84.85%;采用VTQ检查,良、恶性组SWV均值为(4.03±0.92)m/s、(4.70±0.72)m/s(P<0.01),以4.02 m/s为鉴别界值,VT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69.70%;VTIQ与VTQ技术的曲线下面积(AUC)对比提示,VTIQ诊断效能优于VTQ(0.89比0.75)。结论 VTIQ与VTQ技术均可用于BI-RADS 3~5类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但VTIQ技术较VTQ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钼铑双靶X线摄影乳腺肿块边缘征象及周围结构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2015年度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钼铑双靶X线摄影乳腺肿块边缘征象及周围结构情况,分析X线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差异及X线征象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间的一致性。结果边缘清晰、周围结构正常在X线诊断良性患者的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恶性患者( P<0.01);边缘浸润、星芒状及周围结构扭曲在X线诊断恶性患者的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良性患者( P<0.01)。边缘浸润、星芒状及周围结构扭曲在恶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病变(P<0.01)。乳腺肿块边缘征象及周围结构在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1.8%、89.1%、91.3%、87.1%。 X线征象的良恶性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82,P<0.001)。结论钼铑双靶X线摄影乳腺肿块边缘征象及周围结构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检查简单、易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源  连娟  吕永燕 《安徽医药》2017,38(7):886-888
目的 通过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75例腮腺病变患者共82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做出经验性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和最终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腮腺恶性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6%、96.9%和85.7%,诊断腮腺占位的准确性91.5%。病灶的外形和边界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病变的外形和边界是评判良恶性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的表现,以提高两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术前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ILC、IDC的患者43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 ILC患者6例,表现为结构紊乱扭曲、不对称性致密影4例(66.67%),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2例(33.33%)。IDC患者37例,表现为肿块伴有毛刺、边缘浸润者17例(45.95%),肿块边界清晰者3例(8.10%),肿块伴有钙化者13例(35.13%),单纯钙化者2例(5.40%),不对称性致密影1例(2.70%),误诊为可疑结节者1例(2.70%)。LIC与IDC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7,P=0.007)。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对提高ILC与ID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70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病理诊断:共发现病灶70个,恶性42个,良性28个。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分析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结果 ,比较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对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结果 70个病灶磁共振检查检出恶性38个,良性32个;乳腺钼靶检查检出恶性35个,良性35个。磁共振检查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78.57%,准确度为77.14%,阳性预测值为84.21%,阴性预测值为68.75%,均高于乳腺钼靶检查的50.00%、50.00%、50.00%、60.00%、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淋巴结转移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乳腺钼靶检查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检查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准确度高于乳腺钼靶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1年2月至2016年3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4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包括病灶的数目、形态、密度、边界、强化度、邻近结构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良性病变37例(滤泡性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单发结节20例,多发17例,共67个病灶;7例恶性病变(甲状腺癌)8个病灶,单发6例,多发1例。甲状腺良性病灶形态不规则6个(9.0%)、边界不清楚18个(26.9%)、钙化17个(25.4%)、包膜不完整19个(28.4%);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7个(87.5%)、边界不清8个(100%)、钙化5个(62.5%)、包膜不完整8个(100%);4例恶性病变伴颈部淋巴结转移(57.1%),37例良性病变均无淋巴结转移。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在结节形态、边界、微小钙化、包膜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诊断结节的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97.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4.7%,准确率93.2%。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CT特征性,CT在其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乳腺癌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术前1周内进行FFDM及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并参照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及BI-RADS-MRI标准分级,以4C、5级为FFDM和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乳腺癌阳性指标,计算两种方法各自诊断乳腺癌准确率以及联合应用准确率。结果 25例乳腺癌病灶FFDM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75.76%;30例乳腺癌病灶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与病理结果相符,准确率为90.91%;两种方法联合运用检出乳腺癌32例,准确率96.97%。各种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DM与乳腺MRI动态增强联合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常规超声在健康查体者136人中检出178个乳腺小病灶,对这些小病灶再进行ABVS、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并做出相应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采用ROC分析方法计算"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178个小病灶的病理学诊断为:恶性病变62个,良性病变116个;ABVS诊断为:恶性病变71个,良性病变107个;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为:恶性病变79个,良性病变99个.ABVS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88.71%、特异性86.21%、阳性预测值77.46%、阴性预测值93.45%、准确率87.0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93.55%、特异性81.90%、阳性预测值73.42%、阴性预测值95.96%、准确率85.96%;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时,至少一方提示恶性病变即判断为"恶性"的敏感度98.39%、特异性67.24%、阳性预测值61.62%、阴性预测值98.73%、准确率78.09%;两方均提示为恶性病变方判断为"恶性"的敏感度82.26%、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91.33%、准确率93.82%.结论 ABV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诊断效力.  相似文献   

12.
郑丽君  方军初  王澂 《江苏医药》2012,38(18):2169-2171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行乳腺肿物切除的125例患者的139个病灶行超声实时弹性成像检查,同时测量乳腺病灶与同一深度乳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灶在实时弹性成像评分及应变率比值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性成像评分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95.83%、76.19%、97.46%。应变率比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86.67%、50.00%、97.20%。实时弹性成像评分与应变率比值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方面具有相关性。结论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放大X线摄影在乳腺X线检查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06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在常规位(双侧乳腺头足位加内外侧斜位)的基础上对病灶或可疑病灶加做局部加压放大摄影检查的72例病例为资料,分2组对病灶性质进行评价。第1组只给出常规片,对病灶进行分析;第2组除了给出常规片外,同时给出局部加压放大摄影片,将2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第1组:明确诊断35例,其中诊断恶性病变13例,诊断良性病变22例;需要活检的病灶27例,有10例病灶乳腺常规X线片对其不能评价;评价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约48.6%。第2组:明确诊断63例,其中诊断恶性病变20例,诊断良性病变43例;需要活检的病灶有7例,有2例病灶对其不能评价;评价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约87.5%。2组评价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局部加压放大X摄影在乳腺X线检查中能够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DBT(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联合FFDM(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与单独FFDM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作用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7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分别采用DBT联合FFDM与单独使用FFDM进行患者乳腺病变情况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分析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理检查显示,127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患者76例,约为59.8%;恶性患者51例,约为40.2%。以病理结果为标准,DBT联合FFDM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FFD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BT联合FFDM进行乳腺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吴涛  崔坤炜  张娟  姜春利  万飞 《安徽医药》2016,37(11):1393-1396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与乳腺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ABVS上浸润性导管癌的冠状面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以病理为金标准,对比ABVS与X线钼靶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乳腺肿块,ABVS检出率为100%,乳腺钼靶检出率为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钼靶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91.1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和钼靶诊断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度分别为95.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VS冠状面上浸润性导管癌边界特征表现为太阳征、蟹足征、边缘细分叶等。结论 ABVS较乳腺钼靶具有更高的病灶检出率,诊断乳腺癌准确度与钼靶类似。掌握乳腺癌ABVS冠状面特征,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章生龙  隋秀芳  张杰  张行 《安徽医药》2017,38(9):1127-1129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的声脉冲辐射力成像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共计42个病灶的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上的特征。结果 42个乳腺浸润性癌病灶VTQ检测,横向剪切波速度(SWV)范围为1.34~9.00 m/s,平均(6.28±2.95)m/s,相同深度处周围乳腺组织SWV范围为0.93~2.11 m/s,平均(1.29±0.24)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P=0.00)。乳腺浸润性癌与相同深度周邻乳腺组织的SWV的比值范围为0.95~9.68,平均(4.98±2.54)。乳腺浸润性癌病灶VTI分级共6级,其中1级0个、2级3个、3级5个、4级17个、5级15个、6级2个。VTI图像分级4~6级占80.95%(34/42)。结论 VTQ和VTI能定量及定性的反映乳腺浸润性癌病灶的硬度,对乳腺浸润性癌的诊断可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FDM)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2例乳腺结节的FFDM表现。总结经数字化处理的图像特点及对乳腺结节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92例患者中良性90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73例,符合率81.1%;恶性102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87例,符合率85.3%;90例良性病灶中纤维腺病34例,纤维腺瘤36例,单纯囊肿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脂肪瘤3例。102例恶性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腺癌、髓样癌各2例。FFDM表现单纯结节127例,结节伴钙化65例,血管增粗21例,皮下脂肪层浸润26例,皮肤增厚19例,主导管扩张5例,乳头凹陷4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3例。结论:FFDM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显示乳腺结节病变更加清晰,且降低了X线剂量;其在为乳腺结节病变诊治提供更有价值资料的同时,安全性也有所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叶媛媛  刘万花  曾晓英  潘淑淑  吴旻 《江苏医药》2012,38(19):2267-227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患者57例共61个病灶:恶性23个病灶,良性38个病灶.对病灶及对侧正常乳腺行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灶的DWI信号特点.结果 81.58%的良性病灶面积大小表现为逐渐减小,65.21%的恶性病灶面积不变.炎性渗出的DWI信号强度均表现为逐渐减低,面积为逐渐减小;但当脓肿形成时,其信号强度及面积未见明显变化.同一b值下,恶性病变ADC值明显有别于正常腺体和良性病变(P<0.05);不同b值下,恶、良性病灶及正常腺体三者的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取b=1000 s/mm2,以恶性病变可信区间上限1.33×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ADC值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3.91%、76.32%和75.41%.结论 DWI有助于FFDM表现为非肿块样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肺部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恶性病变的数学预测模型,探讨有效检出恶性病变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恶性小结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位置(OR=4.218,P=0.042)、病灶类型为磨玻璃结节(GGN)(OR=24.625,P=0.000)、病灶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PSN)(OR=6.228,P=0.052)、血管穿行征(OR=10.646,P=0.036)、分叶征(OR=18.162,P=0.027)及毛刺征(OR=8.054,P=0.018)为肺部恶性小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预测值(P)=ez/(1+ez),Z=-2.761+(3.204×GGN)+(1.829×PSN)+(1.439×位置)+(2.086×毛刺征)+(2.899×分叶征)+(2.365×血管穿行征)。根据ROC曲线,选取预测概率0.64作为良恶性判断的临界值,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7.0%,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54.2%,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肺部病灶位于上叶,CT影像特征表现为GGN、PSN、血管穿行征、毛刺征和分叶征的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预测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