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方式在减少低位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术后胆管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56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低位胆管恶性梗阻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无肠梗阻及肠道手术史,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25)。先行外引流术(BED),再行内外引流术(BIED),试验组术后即关闭外引流,仅作单纯内引流;对照组内外引流同时开放。检测BED术前、BED术后、BIED术后30天内的血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引流。试验组、对照组BED术后的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75±1.06)×109/L和(6.98±1.04)×109/L,无统计学差异(t=0.83,P>0.05);而BIED术后试验组血白细胞计数[(7.23±2.19)×109/L]低于对照组[(10.74±5.21)×109/L,t=3.16,P<0.05]。结论对于低位胆管恶性梗阻,在单纯外引流的基础上择期置入内外引流管,术毕即关闭外口,仅作单纯内引流,可明显减少术后胆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以及探究这类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因明确外伤所致四肢闭合性骨折并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52例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分别记录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缝合方式,手术时间,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记录这类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间以上各因素的差异性,探究与切口延迟愈合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未见明显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为26.92%(14例),其中发生切口裂开12例(23.07%),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3.85%)。与正常愈合组相比,延迟愈合组下肢骨折和皮内缝合的比率较高(下肢骨折78.57%vs 44.74%,皮内缝合71.43%vs 39.47%),切口相对较长[(7.79±1.80)cm vs(6.87±1.67)cm],术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mm~3的比率较高(21.43%vs 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5.98±1.78)×10~9/L vs(7.30±1.21)×10~9/L],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34.07±3.60)g/L vs(38.53±4.32)g/L],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0.43±9.62)g/L vs 107.08±9.34)g/L]。[结论]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为26.92%,且延迟愈合的发生与手术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缝合方式、术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科I类切口出现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前瞻性收集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间收治的I类切口骨科手术患者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779例,随访观察其术后早期感染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27个指标[患者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城市或农村、BMI、吸烟史、过敏史、手术史、术前合并症、致伤原因;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术中有创操作(桡动脉测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中晶体输入量、术中胶体输入量、术中体温、ASA分级;术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分析]进行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骨科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75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97.4%。随访时间(6.7±0.9)d,其中男420例,女339例,平均年龄(41±22)岁。随访期间共24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其中浅感染22例,深感染2例,感染率为3.16%,且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55.6%)。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P<0.05)为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骨科无菌切口早期感染概率 。血清白蛋白≤35 g/L时,感染率高达23.43%。 结论骨科患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是I类手术切早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有利于预防切口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4.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19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与改良根治术比较,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自2001年9月—2006年9月早期乳腺癌患者196例,其中实施保乳手术96例,改良根治术100例,并对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美容效果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保乳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少)于改良组(P〈0.01),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发生3例皮下积液,改良组发生6例并有4例发生皮瓣坏死。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两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和9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和1%。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但必须掌握保乳手术指征并保证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放疗的可行性,评价术后并发症、乳房美容效果及肿瘤复发事件.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115例患者做保乳手术,59例(研究组)做术中放疗,同期有56例(对照组)术后做全乳放疗,在术后1个月评估切口愈合状况及并发症;术后1年比较两组乳房美容效果;术后随访肿瘤复发及死亡事件.结果 研究组切口愈合天数为13 ~22d,对照组为9 ~14d.研究组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6例有切口水肿,对照组未见切口脂肪液化、水肿;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或血肿.术后1年乳房美容评价:研究组41例中优秀或好的有36例、一般或差的5例;对照组37例中优秀或好的有25例、一般或差的有12例(P=0.031).随访3~42个月(中位24个月),研究组局部复发2例(3.39%),其中1例(1.7%)死亡;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1.8%),无死亡.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放疗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局部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采用保乳手术患者34例(保乳术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患者34例(改良根治术组),对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美观效果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保乳术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美容效果方面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生活质量比较,除了社会/家庭状况以外,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条目和生活质量总和5方面,保乳术组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1)。 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有可行性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烧伤颈部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被10 kV高压电烧伤后9 h入院.查体:左腕部创面4 cm×5 cm,焦黄,手指无血运;颈肩部创面25cm×30 cm,肌肉外露;左大腿外侧创面20cm×15 cm.诊断:电烧伤总面积12%,其中深Ⅱ度4%、Ⅳ度8%TBSA.行左前臂清创探查,见腕部血管肌肉全部变性、坏死,因患者不同意截肢,清创后用油纱布敷料包扎.伤后2 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477×109/L,红细胞(RBC)4.14×109/L.伤后4 d行左大腿巨大创面清创切痂植皮术,左前臂行截肢术.伤后6 d患者体温38.0~39.6℃,查PLT 772×109/L、RBC2.55×109/L、白细胞20×109/L,颈肩部创面液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给予抗生素、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术中采用放射状切口及弧行切口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放射状切口保乳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弧行切口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精力、总体健康以及总分等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优良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针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中,行弧行切口效果良好,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且美容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胃癌根治术加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74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因心理接受程度及经济水平差异,36例患者通过术中放置螺旋型鼻肠管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为鼻肠管组;15例患者通过术中空肠造瘘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为空肠造瘘组;23例患者因治疗时间较早,采用传统的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式,术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肠外营养组.术后定期检测和比较3组患者血清Alb、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数、IgA、IgG、Ig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漏及切口延迟愈合)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3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无腹腔感染、肠梗阻及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鼻肠管组患者术后第3天Alb、淋巴细胞数、IgA、IgG、IgM分别为(34±4)g/L、(0.9±0.3)×109/L、(1.9 ±0.8)g/L、(9.5 ±2.1)g/L、(1.00 ±0.29) g/L;空肠造瘘组患者分别为(34 ±4) g/L、(0.8±0.7)×109/L、(1.6±1.2)g/L、(8.2±1.4)g/L、(0.91±0.15)g/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31±5)g/L、(0.9±0.3)×109/L、(1.7±1.0)g/L、(9.3±1.8)g/L、(0.97 ±0.33) 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8,1.745,2.115,2.189,2.124,P>0.05).鼻肠管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淋巴细胞数、IgA、IgG、IgM分别为(36±5) g/L、(1.7±0.5)×109/L、(2.3±1.2) g/L、(10.5±1.9) g/L、(1.40±0.40) g/L,空肠造瘘组患者分别为(35±5)g/L、(1.5±0.7)×109/L、(2.1±0.9)g/L、(10.4 ±2.1)g/L、(0.80±0.60) g/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32±5)g/L、(1.3±0.5)×109/L、(1.8±0.7) g/L、(8.2±2.1)g/L、(1.20 ±0.60) g/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5,1.785,2.756,2.882,2.278,P>0.05).鼻肠管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消化道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例、0、(7.2±1.8)d;空肠造瘘组患者分别为0、0、(8.1±2.2)d;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0、1例、(7.8 ±2.6)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88,P>0.05).鼻肠管组、空肠造瘘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术后第3、7天前白蛋白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68±34) mg/L、(167±32) mg/L、(3.1±1.6)d,(162±36) mg/L、(166±34) mg/L、(3.3±2.1)d,(127±38) mg/L、(118±26) mg/L、(4.2±2.1)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09,4.438,3.42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术后第3、7天前白蛋白鼻肠管组和空肠造瘘组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鼻肠管组和空肠造瘘组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2.225,2.189,2.185,2.228,2.155,P<0.05);术后第3、7天前白蛋白、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鼻肠管组和空肠造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1.408,1.733,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 ~ 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无因术后并发症再次入院患者.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优于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经螺旋型鼻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可促进患者营养状态改善及肠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术中光子线对比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222例早期乳腺行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2例采用术中光子线瘤床加量(术中放疗组),150例采用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术后放疗组)。所有患者术后均行全乳±淋巴引流区外照射放疗,50 Gy/25 Fr。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 结果中位随访35个月(11~52个月),术中放疗组比术后放疗组有更低的乳腺纤维化发生率(2.8% vs 13.3%,χ2=6.071,P=0.014),但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更高(5.6% vs 0,P=0.015)。术后感染、坏死而引起切口延迟愈合、照射野内中度以上的乳腺疼痛,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0%,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3.3%(60/72)和89.3%(134/150),术后3年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72)和1.3%(2/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术后外照射瘤床加量相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采用术中光子线的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和近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共6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18.8%(13/69)患者年龄少于45岁,52.2%(36/69)肿物大于2 cm,40.6%(28/69)组织细胞学分级3级,29.0%(20/69)病人有淋巴结转移。病人保乳术后采用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瘤床表面20 Gy剂量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待化疗完成(或伤口愈合后)2周后给予传统全乳外照射放射疗治疗(50 Gy,共25次,省略瘤床推量照射),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共27.5%(19/69)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2.9%(2/69)患者出现血肿,8.7%(6/69)出现血清肿,7.2%(5/69)出现切口感染,8.7%(6/69)切口愈合延迟,切口中位愈合时间3.8(1.0~11)个月,中位随访24.8个月(12~51),2.9%(2/69)患者出现同侧乳房内复发,未出现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优、良者术后1年占89.9%,术后2年占89.7%。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少,由于病人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长远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整形保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乳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乳房美容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手术后,观察组乳房外观优良率(76.67%)和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45.00%)比较明显升高,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67%)、血肿发生率(3.33%)、血清肿发生率(11.67%)较对照组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1.67%)、血肿发生率(13.33%)、血清肿发生率(46.67%)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整形保乳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美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述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有关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适应证、切口选择以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保乳手术后部分患者存在乳房畸形,美容效果不佳。如何选择手术切口、怎样修复肿瘤切除后的乳房缺损,以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是外科手术中的焦点问题。将乳房整形技术应用于保乳手术,可明显改善美容效果。结论选择合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房整形技术进行保乳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对乳房外形及整体美容效果满意度高,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整形术在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肿瘤整形技术完成的60例中小型乳房保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美容效果、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 结果60例患者乳房均为中-小型,采用放射状切口完成15例,腋窝弧形手术切口完成2例,双环法切口完成6例,三角形手术切口完成3例,下皱壁切口完成4例,网球拍切口完成18例,部分背阔肌腋中线切口完成10例,梭形手术切口法完成2例。术后美容效果42例(70.0%)为优,15例(25.0%)为良, 3例(5.0%)为差。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引流液增多,2例部分乳腺组织坏死,1例背部血清肿,1例伤口感染裂开,随访期间出现1例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 结论中小型乳房保乳术后应用肿瘤整形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胸外科癌症患者围术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0年3~5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0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0(34~78)岁;食管癌14例,肺癌6例。检测患者行常规开放式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引流液中蛋白质含量,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11例,经右胸食管癌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6例。结果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平均胸腔引流量分别为512.5 ml、294.0 ml和168.5 ml。行不同术式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胸腔引流液中平均总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9 g/L、27.2 g/L和25.9 g/L。术前和术后第1、3、5 d血清白蛋白含量分别为38.0 g/L、29.0 g/L、23.0 g/L和25.8g/L。患者术后第3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最高[75.0%(15/20)]。结论胸外科常规开放式手术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高,但白蛋白的补充时机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清胰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按拟定的纳入和剔出标准对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的4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术后连续接受低氮、低热量的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5 d,研究组患者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清胰汤.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7天肝功能、凝血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指标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第2天血清前白蛋白(183.92±32.71)mg/L,白细胞计数(11.05±2.27)×109/L,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37.82±6.05)g/L、C反应蛋白(22.29±15.01)mg/L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30.31±11.62)U/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23.8%和平均住院时间(9.25±2.02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清胰汤能减轻肝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术后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中乳房整形技术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将我院已确诊为乳腺癌,最大径<5.0 cm且有保乳意愿的患者40例应用乳房整形技术行保乳术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另选取30例同期行传统保乳术和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客观和患者主观满意度调查所得的美容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美容效果主观评分为优、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和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和23.33%,而观察组美容效果主观评分为差和很差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和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和13.33%;观察组美容效果客观评分为3分和4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5%和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和13.33%,而观察组美容效果客观评分为1分和2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和3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等8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乳头、乳晕及乳瓣坏死、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差异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采用乳房整形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可有效提高美容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影响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低位保肛手术的8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接受低位保肛术的8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体重指数23 kg/m~2、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术前放化疗的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是老年直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356、5.238、3.562。老年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较高,年龄、糖尿病史和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老年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与非整形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结合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最终44例采取球拍形切口乳房成形术(整形保乳组)、36例采取非整形保乳术(传统保乳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血肿形成)、术后2个月乳房美观度评分、随访2年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皮肤退缩、脂肪坏死、乳房疼痛)与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组血肿形成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传统保乳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形保乳组对称性、凹陷程度、瘢痕、乳头横向偏移距离、乳头纵向偏移距离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传统保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情况,整形保乳组皮肤皱缩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传统保乳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保乳术将保乳术与乳房整形技术相结合,可发挥治疗与美容双重疗效,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乳房美观度,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肝脾多发巨大泡型包虫病实行计划性分期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一科2015年收治的1例肝脾多发巨大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两次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第1次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600 m L,输入红细胞悬液400 m L,胆汁样引流液30~50 m L/d,术后带管出院。第2次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出血800 m L,输入红细胞悬液600 m L;出院时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72 U/L,碱性磷酸酶469 U/L,谷氨酰转肽酶242 U/L,总胆红素9.6μmol/L,白蛋白35.1 g/L,球蛋白55.3 g/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87×1012/L,白细胞计数9.3×109/L,红细胞比容29.8%,血红蛋白90 g/L,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22日,患者健康生存,未见复发病灶。结论从本组这例患者的结果来看,采取计划性分期病灶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达到了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和目的,避免了行肝移植的巨额费用以及药物终身治疗,可为类似患者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和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