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皮肤缺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分别以胶原凝胶和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ibroblast-populated collagen lattice,FPCL)、壳多糖-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ibroblast -populated chitosan collagen lattice,FPCCL),用BrdU标记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后,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圆形缺损.将36只21~25周龄Wistar大鼠分为FPCL组、FPCCL组及创口仅覆盖纱布的对照组,每组12只.术后行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4、7、14和21 d 3组创面直径测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组织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大鼠创面均无感染,创面结痂在14及17 d自然脱落,创面逐渐愈合,被新生表皮覆盖,术后21 d新生皮肤光滑,颜色与正常皮肤接近,无体毛.术后各时间点3组创面直径均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以后,创口大小较稳定.术后7 d,FPCL组受植创面比FPCCL组受植创面和对照组创面小(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7 d,3组创面未完全表皮化;14、21 d,FPCL组、FPCCL组受植区完全表皮化,有钉突,对照组无明显钉突,表皮已分层,基底细胞层完整,最表面有角化物;真皮中新生胶原纤维细,含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PCL组、FPCCL组术后各时间点阳性成纤维细胞出现在肉芽组织的细胞密集处和新生真皮中,与新生肉芽组织共同参与了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结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作为修复皮肤缺损的种子细胞是可行和有效的,壳多糖胶原凝胶在限制受植区创面收缩变小方面优于单纯胶原凝胶.FPCL和FPCCL两组新生皮肤的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种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作为皮肤缺损区永久性真皮替代物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面缝盖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口腔黏膜组织补片对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对笔者科室2016年6月-2018年6月应用表面缝盖ADM修复颊黏膜缺损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修复效果、手术前后缺损创面直径及张口度、患者满意度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等。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ADM完全成活32例(91.43%),部分成活3例(8.57%),无修复失败病例;术后2周、3个月患者缺损创面直径较术前更小,张口度较术前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缺损创面直径较术后2周更低,张口度较术后2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可达91.43%,末次随访时患者OHIP-14评分较术前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颊黏膜缺损患者应用表面缝盖ADM进行修复效果好,皮瓣成活率较高,患者满意度好,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口腔数字化技术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对美观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100例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考组(n =50)及 试验组(n =50)。参考组应用常规口腔技术修复,试验组采用口腔数字化技术修复,比较两组口腔美观程 度、咀嚼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修复黏合强度、色泽、形体美观程度评分高于 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考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 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口腔数字化技 术进行修复可改善患者口腔美观程度和咀嚼功能,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 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对牙槽嵴裂患者相关生长因子及植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0例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观察组采用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随访期间,比较两组患者龈沟液相关生长因子、最低边缘骨水平(MBL)、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LB)、最小骨宽度(SBW)、骨吸收率等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龈沟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3.32±6.20 vs 35.52±5.44, 40.78±6.14 vs 36.71±5.51)pg/μl(P0.05);SLB、SBW、MB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2±1.32 vs 8.48±1.12, 9.12±1.14 vs 6.23±0.82; 8.64±1.25 vs 6.75±1.02, 6.28±0.85 vs 4.25±0.72,2.62±0.31 vs 2.47±0.24, 2.62±0.31 vs 2.79±0.32, 2.47±0.24 vs 2.67±0.27)mm(P0.05),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1.52 vs 20.32±4.15, 17.72±3.12 vs 25.42±4.36)%(P0.05)。结论: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有助于刺激牙槽嵴裂患者龈沟液相关生长因子分泌,降低骨吸收率,提高植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膜联合Bio-Oss骨粉修复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因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致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患者76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io-Oss骨粉植入,38例)和观察组(CGF膜联合Bio-Oss骨粉植入,38例)。手术后3 d复诊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开口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及牙槽嵴宽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3.35±0.47)分,观察组为(2.67±0.42)分,对照组开口度(2.75±0.46)cm,观察组(2.68±0.51)c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牙槽骨密度、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68%,高于观察组的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口腔黏膜移植在先天性无阴道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术前确诊为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岛状切取口腔黏膜约16cm2,将其剪碎成直径约0.3~0.5mm的微粒;直肠与尿道之间造穴,平均长约10cm,直径约4.2cm,腔穴中置入支架,将微粒黏膜移植于再造阴道腔穴顶部和四周。术后放置模具6月,并每日抽动扩张至瘢痕软化。结果:手术时间为50~80min,口腔创面无疼痛,2天创面愈合,口腔无畸形及功能异常。均获随访4~12个月,再造阴道深7.5~9.8cm,平均8.5cm,直径3.2~4.3cm,平均3.8cm。黏膜光滑红润,弹性好,近阴道外口处阴道壁可见皱襞,病理检查示复层鳞状上皮。外阴外观正常,无瘢痕。术后5例已婚,性交时均未出现疼痛,1例出血;其余患者无性生活,使用仿真模具,均未出现疼痛、出血。结论:微粒口腔黏膜移植阴道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阴道黏膜逼真,口腔及外阴形态无破坏,但术后需要依赖模具支撑,远期效果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龈移植术后移植瓣收缩效果对口腔黏膜瘢痕整体外观评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牙龈退缩需行游离龈移植术患者64例,行游离龈移植术。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角化龈宽度、龈瓣水平向宽度、龈瓣垂直向宽度、龈瓣表面积、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分、菌斑指数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评分结果。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角化龈宽度分别为(3.44±0.55)mm、(3.77±0.66)mm,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龈瓣垂直向宽度、水平向宽度及表面积分别为(8.88±1.45)mm、(3.12±0.32)mm、(32.88±8.12)mm2,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VSS评分分别为(4.44±1.04)分、(2.75±0.67)分,均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牙菌斑指数分别为1.66±0.33、0.74±0.34,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周、7周VAS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口腔的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GTR技术联合自体游离髂骨,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的自体游离髂骨,经剪磨削成颗粒,植入下颌骨缺损区,上以胶原膜覆盖,用细丝线缝合固定膜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切口愈合、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 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生长情况良好,缺损处覆盖完全,达到骨整合的效果。结论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TR)联合自体骨移植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恢复下颌骨、口腔的功能,矫正颌面部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GTR技术联合自体游离髂骨,按缺损区设计切取一定长度和形状的自体游离髂骨,经剪磨削成颗粒,植入下颌骨缺损区,上以胶原膜覆盖,用细丝线缝合固定膜后,加压包扎。并观察切口愈合、骨生长情况、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生长情况良好,缺损处覆盖完全,达到骨整合的效果。结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瘢痕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细胞因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趋化炎性细胞及组织修复细胞向创面聚集,诱导强烈的单核细胞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和促进成纤维细胞发生趋化性迁移、增生和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ECM),因此几乎影响到创面愈合和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现将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瘢痕形成和增生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瘢痕提供分子及病理学水平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PDGF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加入细胞因子PDGF后,均显示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细胞因子PD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  相似文献   

12.
刘清莲  李岚  刘怀勤  徐扬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59-1659
口腔粘膜病损手术治疗后,往往产生较大的口腔粘膜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问题,常用的修复方法是采用游离自体皮片移植或邻近粘膜瓣转移修复,这些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各部位的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为修复口腔粘膜缺损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颅骨膜修补外伤性硬脑膜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97年3月至2000年12月,采用颅骨骨膜扩大修补外伤性脑膜缺损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4例,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8~69岁,平均36岁。开放性颅脑外伤16例,闭合性颅脑外伤18例。硬膜下血肿20例,脑内血肿9例,硬膜外合并硬膜下血肿4例,广泛性脑挫裂伤致弥漫性脑肿胀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24小时。2.应用范围:幕上28例,幕下6例。修补范围1cm×3cm至4cm×7cm大小不等。修补硬脑膜后去骨瓣25例,漂浮骨瓣9例。3.手术…  相似文献   

14.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尿道成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谢菲尔德的研究小组报道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口腔黏膜治疗5例尿道狭窄患者.5例患者均为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所致尿道狭窄,其中3例为长段前尿道狭窄,2例为阴茎部及球部尿道狭窄.3例患者曾经历过1次失败的尿道成形术,2例曾多次行尿道内切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对瘢痕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瘢痕形成和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28个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标本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噻唑蓝(MTT)测定、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探讨FGF对瘢痕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加入FGF后均对细胞起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 FGF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与增殖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刺激了胶原纤维的合成、增生和沉积.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自体血清培养人口腔黏膜移植生长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化尿道提供新材料。方法 将人自体血清培养黏膜移植于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2、3、4、6周观察培养黏膜生长与转归,应用anti—HLA免疫荧光鉴定成活黏膜组织属性,应用抗人Ⅳ型胶原及抗人层黏蛋白为基底膜形成指标。结果 裸鼠体内移植培养黏膜成活生长分化良好,anti—HLA免疫荧光证实为移植的培养人黏膜组织;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后3周开始形成基底膜,4周形成完整的基底膜。结论 自体血清培养的人口腔黏膜可形成功能完整的上皮组织。  相似文献   

17.
硅凝胶膜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硅凝胶膜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患者的增生性瘢痕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观察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手段,观察硅凝胶膜对瘢痕的影响及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增生性瘢痕明显变薄、变软,颜色变淡,组织内胶原纤维含量、TGF-β1、TGF-β(RI)、α-SM actin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硅凝胶膜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内TGF-β1、TGF-β(RI)、α-SM actin的表达,而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创伤程度人群口腔黏膜细胞(OME)的凋亡和增殖,探讨手术创伤对在体口腔黏膜细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患者1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3例,于手术前、手术后分别用亚G1峰法和Ki-67分别检测其口腔黏膜凋亡率和增殖率;非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间及每组内手术前、手术后口腔黏膜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的差异.结果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组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态、一般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组患者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手术前口腔黏膜凋亡率分别为(27.51±0.61)%、(27.33±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率分别为(15.98±0.36)%、(16.04±0.5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组患者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手术后口腔黏膜的凋亡率分别为(27.01±0.46)%、(27.36±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率分别为(16.25±0.25)%、(16.24±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房手术组患者与乳腺癌根治术组患者每组内手术前后口腔黏膜凋亡率和增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创伤对在体口腔黏膜细胞凋亡和增殖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作者报道了世界上首次自体组织工程颊黏膜(TEBM)应用于尿道成形术的结果.共为5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每名患者取颊黏膜0.5cm×0.5 cm大小,细胞培养至(3 cm×5 cm)~(3cm×10 cm),获取角蛋白细胞约27.5×106个及成纤维细胞13×106个,种植于组织工程支架上爬行7天使之有正常的层次,病理检查与正常颊黏膜相似后行尿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20.
肝素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素对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将颈静脉内侧支移植于髂总动脉,应用肝素,每日2次,皮下注射5天。移植后28天,应用病理形态学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通过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观察其对移植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肝素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移植静脉段内膜增厚程度,PCNA阳性细胞数无差异。结论 肝素对移植静脉内膜增殖无作用,对受损的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