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前淋巴结阴性的高危/极高危前列腺癌(PCa)的临床必要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影像学淋巴结阴性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72例高危/极高危P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其中79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清扫组),93例术中仅行RP(未行淋巴结清扫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化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0.6个月,两组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6,95%CI:0.66~1.69,P=0.817)。随访期间,40例(23.3%)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53例(30.8%)出现远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行淋巴结清扫组(P0.05),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RP联合辅助内分泌治疗且术前影像学淋巴结阴性的高危/极高危PCa患者中,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可能不会延长患者BFS,且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对改善高危/极高危PCa患者预后的治疗价值仍需大宗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已成为目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作为一个整体的盆腔淋巴结清扫,在疾病分期及预后中的意义尚未完全清楚,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适应证也没有完全统一.本文拟就目前国际上对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清扫范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前列腺癌根治术(ePLND+LRP)治疗的局部晚期前列腺癌(LAPC)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尚不多见。本研究报告本中心246例LAPC接受ePLND+LRP治疗的10年随访结果。 方法收集2006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ePLND+LRP治疗的246例LAPC患者资料,统计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肿瘤学结果和辅助治疗效果。 结果中位年龄70(65~74)岁;中位PSA为24(10~60)ng/ml。中位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7 min,170 ml,7 d。病理分期pT2有28例(11.4%),pT3a 117例(47.6%),pT3b 92例(37.4%),pT4有9例(3.7%)。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枚(13~27),中位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1~3)。淋巴结阳性和手术切缘阳性病例分别为48例(19.5%)和31例(12.6%)。38例(15.4%)出现并发症,其中17例(6.9%)为Clavien Ⅰ级,19例(7.7%)为Clavien Ⅱ,2例(0.8%)为Clavien Ⅲ。中位随访时间127.8个月。10年无生化复发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8.5%(144/246)和73.6%(181/246),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6%以及85.3%。术后1年控尿率为96.7%。随访期内接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挽救性淋巴结清扫和局部治疗分别为23例(9.3%)、219例(89.0%)、59例(24.0%)和7例(2.8%)。 结论ePLND+LRP结合辅助治疗措施治疗LAPC的10年肿瘤根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239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68(48~79)岁.Gleason评分>7者87例,占36.8%;PSA>20 ng/ml者117例,占48.9%.满足上述其中一项的高危患者148例,占61.9%.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闭孔及髂外静脉旁淋巴结.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均予全雄阻断内分泌治疗并随访其生化复发时间.结果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平均手术时间20(15~35)min,平均出血量20(5~45)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1~23枚,中位数为7枚.术后中位住院天数16 d.清扫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4~36 d,中位数为7 d.术后留置引流管<8 d者178例,占74.5%;>14 d、延长术后住院时间者20例,占9.4%.盆腔淋巴结阳性29例,阳性率12.1%;阳性淋巴结中位数1枚.与盆腔淋巴结清扫相关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淋巴囊肿、淋巴漏、盆腔感染等.淋巴结阳性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 结论 盆腔淋巴结清扫可以检出难以发现的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对前列腺癌进行准确分期,不显著延长手术时间.随着术者技术的提高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发生率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6.
正1参加人员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病例汇报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跃医生讨论嘉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周良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甘华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程竞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姚伟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马学军教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3年12月,行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共95例。其中2009年12月以前47例行开放手术,2010年1月以后48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等指标。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围术期死亡。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盆腔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左侧和右侧盆腔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109.6±24.6)min vs.(119.3±25.4)min,t=-1.875,P=0.064;(120.5±62.1)ml vs.(138.5±55.1)ml,t=-1.526,P=0.130;(24.9±8.7)个vs.(23.2±9.8)个,t=0.895,P=0.373;(11.8±4.5)vs.(10.6±5.2)个,t=1.189,P=0.237;(13.1±5.9)个vs.(12.4±5.6)个,t=0.557,P=0.579;10.4%(5/48)vs.12.8%(6/47),χ2=0.128,P=0.720]。开放组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共20个;腹腔镜组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共7个。开放组随访32~68个月,平均45个月;腹腔镜组随访12~35个月,平均24个月。开放组肿瘤复发6例,其中3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腹腔镜组肿瘤复发3例,其中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淋巴结清扫收获淋巴结数目与开放手术相同,并发症相当。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膀胱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在根治手术中合理施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08年9月因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术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8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岁.术后TNM分期:T1 9例,T2 24例,T3 39例,T4 5例.常规将盆腔淋巴结分5组,比较各组转移率和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转移率为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例数占全部患者的百分比.阳性淋巴结检出率为转移淋巴结枚数占全部检取淋巴结总枚数的百分比. 结果全组淋巴结总转移率和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27.3%(21/77)和14.8%(233/1576).各组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孔、髂内、髂外、髂总和骶前,分别为19.5%(15/77)、19.3%(11/57)、13.7%(10/73)、5.3%(3/57)和3.8%(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髂外、闭孔、髂总、髂内和骶前,分别为23.0%(83/361)、22.1%(103/467)、9.5%(17/179)、6.8%(28/411)和1.3%(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T1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 结论膀胱癌行根治术时,对淋巴结转移率高的闭孔和髂内区域必须清扫,对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高的髂外和闭孔区域要完整清扫.根据术中闭孔、骶前的可疑淋巴结活检是否阳性,确定盆腔淋巴清扫范围.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不建议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按照中国专家共识的淋巴结分组,评估不同位置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的各区域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食管恶性肿瘤10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86例、女175例,中位年龄60(54,65)岁。依据病理报告,按照食管癌淋巴结中国分组标准重新分组,计算每一组淋巴结的转移率、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治疗指数(efficacy index,EI)。结果胸上段食管肿瘤主要转移至C201~203组淋巴结。胸中、下段食管肿瘤主要转移至C205~207组淋巴结。胸下段食管肿瘤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依据转移率,纵隔淋巴结被分为上纵隔(C201~204)、中纵隔(C205~206)和下纵隔(C207~209)三个区域。C201~203、C205~207组淋巴结的EI较高。在C201~207组中,各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3.39%~21.60%。对于各区域淋巴结阳性患者,不同原发位置肿瘤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05组淋巴结在胸上段癌中EI低而在胸中、下段肿瘤中较高。结论每个区域淋巴结清扫效果因肿瘤部位不同而不同。不论肿瘤处于何位置,上纵隔淋巴结,特别是左、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都是必要的。C205组应被划入下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联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电子数据库(CBM),英文检索词包括prostate neoplasms、prost...  相似文献   

12.
Xia WM  Liu DY  Zhou WL  Wang MW  Wang J  Wang Y  Wang SJ  Xu YS  Ye YF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65-1568
目的 明确新辅助治疗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real-time PCR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对2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病例,根据病理检查阳性(A组)、real-time PCR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mRNA阳性(B组)、病理检查及real-time PCR检查PSA mRNA及PSMA mRNA均阴性(C组)进行分组,D组为对照组.术前行淋巴管造影显示盆腔淋巴结,对可疑淋巴结在X线定位下穿刺抽吸淋巴液,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存在,术后对淋巴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对术前盆腔淋巴结穿刺抽吸淋巴液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证实有14例淋巴结存在微转移,术后对清扫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有3例存在淋巴结转移,A组与B组PSA mRNA和PSMA m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A、B组淋巴液中PSA mRNA及PSMA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P<0.01).结论 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淋巴液中PSA和PSMA mRNA的表达有利于探测到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术前穿刺淋巴结抽吸淋巴液提高了术前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子宫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学习曲线。方法:总结80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围手术期结果。按手术时间分为4组,每组20例。对比各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并发症,并以简单正弦拟合学习曲线。结果:4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肿瘤病理学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4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第1、2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第1、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组与第4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简单的振荡正弦曲线Y=sinx-π/2拟合移动平均线,拐点为40例。各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学习曲线约为40例,40例后可达到较熟练的水平及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经验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为32例患者施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1例术后9 d发生膀胱阴道瘘(迟发性电损伤所致);1例术毕查看尿袋,见气体充盈张力较大,证实膀胱损伤;余30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安全可行,充分体现了妇科领域微创手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病人,按照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第7版)进行淋巴结分站取材和病理学检查,分析阳性淋巴结分布规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右半结肠癌肠旁、中间、中央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33.0%、18.3%、16.5%(P=0.005),肠旁淋巴结转移主要位于距离肿瘤<10 cm以内组织,但是>10 cm组织(1.7%)仍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肿瘤T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T3~T4期病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T1~T2期(46.2% vs. 9.1%,P<0.05)。低分化及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64.7%,明显高于高分化癌(0)、中分化癌(36.0%),P<0.05,且分化程度越差更易出现肠旁及中央淋巴结转移。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6%(3/115),且均为结肠肝曲癌。14.8%(17/115)的病人出现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结论 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于肠旁、中间、根部系膜组织,术中应常规清扫,结肠肝曲癌还应清扫幽门下淋巴结,CME有助于彻底清扫该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加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排除骨转移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加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术中分区与整块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淋巴结数目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2013年12月施行膀胱根治性全切除术并盆腔淋巴结清扫共83例,其中行整块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25例(整块清扫组),行分区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58例(分区清扫组),并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性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整块清扫组与分区清扫组除在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上无差别外[(6.1±1.0)d vs(5.8±1.2)d,(7.8±1.0)d vs(7.3±1.4)d,(24.2±6.0)d vs(23.4±7.9)d],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出血量上均有差别[(6.8±0.6)h vs(5.8±0.7)h,(69±27)min vs(104±18)min,(1 360±520)ml vs(622±235)ml,(142±58)ml vs(122±61)ml],在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有差别[(10.24±3.67)个vs(28.53±7.23)个],左侧和右侧盆腔淋巴结数目也有差别[(4.48±2.50)个vs(13.28±4.11)个,(5.76±2.57)个vs(15.12±5.16)个];整块清扫组发现3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共10个;分区清扫组发现7例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共15个。结论:分区淋巴结清扫收获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整块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对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应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83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其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痉、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临床Ⅰ期中,13例(21%)因盆腔淋巴结转移而上升为Ⅲc期。因此,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中对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应用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83例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其中24例(28.9%)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深肌层浸润、腺鳞癌、乳头状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与低分化肿瘤的淋巴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79.2%、100%、60%、71.4%与60%,说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其密切相关。62例1临床Ⅰ期中,13例(21%)因盆腔淋巴结转移而上升为Ⅲc期。因此,系统地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正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43例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及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系统地观察了核仁组成区(AgNOR)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平均AgNOR计数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者;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的AgNOR计数介于良性增生症与癌组织之间,说明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具有潜在的恶性病变。前列腺癌平均AgNORs计数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随肿瘤组织的分级增高而增高,不同的组织分级之间其平均AgNOR计数有显著的差异,提示AgNOR颗粒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