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王红国  郑虹  高雨农  高敏  张楠  舒桐 《肿瘤药学》2023,13(5):597-603
目的 分析奥拉帕利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卵巢癌的不良反应及最常见血液学不良反应——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146例卵巢癌患者使用奥拉帕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数据,尤其是贫血的发生情况,并对≥3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7%,≥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其中最常见的为贫血(31.5%)。开始治疗的前3个月、4~6个月及6个月后,≥3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0.5%、16.3%、23.2%,因贫血暂停用药的发生率在1年后仍为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χ2=7.914, P=0.005, OR=1.066)、末次含铂化疗期间发生过≥3级贫血(χ2=5.269, P=0.022, OR=3.563)是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发生≥3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贫血是奥拉帕利在卵巢癌真实世界治疗中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最主要的≥3级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暂停用药的主要原因。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贫血的发生风险不限于3个月内,临床需持续关注。年龄及既往含铂化疗期间发生过≥3级贫血是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期间重度贫血的高危因素,临床对高危人群应加强监测,避免重度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红国  郑虹  高雨农  高敏  张楠  舒桐 《肿瘤药学》2022,12(4):496-502
目的 分析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展后卵巢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本院应用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的8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维持治疗进展后含铂或非铂化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种化疗方案的中位二次进展时间(TTSP),以及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展后应用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单药或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 84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1.7个月(95% CI: 15.4~28.0)。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疾病进展后,21例患者接受含铂化疗,6例接受非铂化疗。含铂化疗组的中位TTSP为8.9个月(95% CI: 6.8~11.1),优于非铂化疗组的2.7个月(95% CI:0~8.7)。随访12个月时,非铂化疗组患者全部进展,含铂化疗组仍有10%的患者疾病未进展。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展后,7例(17.9%)患者进行了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单药或联合治疗;5例(71.4%)患者在治疗期间达到部分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奥拉帕利联合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治疗,中位TTSP分别为7.7、7.9、9.3个月,并且其中2例患者随访结束时仍在接受治疗,且疾病未进展。结论 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展后,含铂化疗对卵巢癌仍然有效,部分患者通过含铂化疗取得了较长的生存期;抗血管生成类药物的应用可使部分患者再次获得疾病的缓解,为奥拉帕利维持治疗进展后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铂敏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奥拉帕利(观察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BRCA突变铂敏感卵巢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HR=0.35,95%CI:0.22~0.56,P<0.001)、总生存期(HR=0.77,95%CI:0.62~0.95,P<0.05)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关节痛、腹痛、便秘、鼻咽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痛、消化不良、发热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这些不良反应的程度较轻,多为1~2级反应,大多数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和(或)奥拉帕利剂量调整后是可控的,只有极少数患者需要停用奥拉帕利。结论 奥拉帕利维持治疗BRCA突变铂敏感卵巢癌患者中疗效显著,安全可控,值得向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朱颐  吴大保  申震  汪菁  张雪芬 《安徽医药》2017,38(9):1130-1132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化疗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化疗组(41例)和单纯化疗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1年随访期限内治疗生存期、病死率,并通过监测血常规、彩超、CT或MRI,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病灶及转移情况。结果 手术+化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1.37±5.64)个月,单纯化疗组为为(14.22±4.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0)。手术+化疗组患者病死率为34.13%,单纯化疗组为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P=0.32)。手术+化疗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单纯化疗组为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0.03)。手术+化疗组治疗后病灶及转移发生率为35.90%,单纯化疗组发生率为5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P=0.00)。结论 手术联合化疗方法对铂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临床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中国晚期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中心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接受哌柏西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95例患者,中位年龄51岁(30~81岁),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89.7%)、中性粒细胞减少(87.7%)、贫血(59.0%)、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35.9%)和乏力(31.8%),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1.8%)、白细胞减少(37.9%)、血小板减少(6.2%)、贫血(4.6%)、AST升高(2.6%);33例(16.9%)剂量下调患者中,有30例(90.9%)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减量;由于不良反应停药5例(2.6%),其中4例(2.1%)是由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60岁及以上患者中,起始服用125 mg与低于125 mg患者的剂量下调率有显著差异(P<0.001);未发现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的危险因素;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中位PFS(10.0个月)明显长于未发生者(6.0个月)(P=0.029)。结论 哌柏西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剂量下调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中,≥60岁的患者可依据病情初始治疗即选择低剂量用药;未发现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的危险因素,但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能有更长的PFS获益,还需进一步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芳芳  陈慧  张兰 《肿瘤药学》2022,12(5):620-625
目的 观察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以及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6.32%、57.89%,高于对照组的52.63%、31.58%(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心脏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OS、mPF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在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疗效值得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卡铂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第1日给予175 mg/m2的传统紫杉醇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3 h,给药前给予地塞米松预处理。次日采用5 AUC卡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 h。观察组患者给予175 mg/m2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 h;5 AUC卡铂注射液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两组共治疗6个周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67%,与对照组的60.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化疗药物使用费用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治疗药物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7 234.65,即增加1个效果单位,观察组需多花7 234.65元。结论 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及经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静  经莉  胡增艳  朱翔翡  杨莹  陆晓媛 《安徽医药》2016,37(11):1367-1370
目的 探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奈达铂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奈达铂组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奈达铂组与对照组患者短期总有效率分别为76.7%、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与化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缩小[(5.3±0.9)vs(3.2±0.6),(5.2±0.8)vs(3.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奈达铂组患者治疗后Ⅰ~Ⅱ级恶心呕吐(36.7% vs 70.0%)、贫血(16.7% vs 40.0%)、肾功能损害(10.0% vs 36.7%)发生率较低,Ⅰ~Ⅱ级血小板降低(56.7% vs 30%)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与顺铂类似,但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顺铂或奈达铂与紫醇联合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宁强县天津医院进行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按照使用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顺铂组和奈达铂组。顺铂组采取TP化疗方案,奈达铂组采取TN化疗方案,对比两组的疗效、化疗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 顺铂组的有效率为79.26%,与奈达铂组的82.05%相比无明显差异;奈达铂组Ⅰ~Ⅳ级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顺铂组(P<0.05),但两组间Ⅲ~Ⅳ级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奈达铂组Ⅰ~Ⅳ级和Ⅲ~Ⅳ级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顺铂组(P<0.05);奈达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顺铂组(P<0.05);奈达铂组的治疗费用与顺铂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顺铂或奈达铂与紫杉醇联合应用于宫颈癌辅助化疗的疗效相似,奈达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顺铂更低,骨髓抑制尽管增加但仍可控,采用奈达铂化疗较顺铂缩短了住院时间,且住院费用并无明显增加,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第2、4、8周进行帕利哌酮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判定与记录。结果 101例患者的帕利哌酮缓释片平均口服剂量为(6.30±0.98)mg/d,平均血药浓度为(31.90±14.29)ng/mL,治疗第2、4、8周的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第2、4、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2.2%、92.1%、98.0%,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第2、4、8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9.9%、10.9%,对比无显著差异。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有效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154);治疗第8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帕利哌酮缓释血药浓度的增加,临床疗效无显著增加,但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朱芬芳  庄丽 《肿瘤药学》2022,12(4):521-527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方案化疗在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化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化疗。主要研究终点: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m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次要研究终点:腹水定量,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实体瘤ORR、DCR分别为50.00%、78.57%,高于对照组的26.19%、57.14%(χ2=5.048, P=0.025; χ2=4.421, P=0.036)。观察组患者腹水总缓解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的50.00%(χ2=4.043, P=0.044)。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A125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t=8.136, P=0.019;t =7.351, P=0.024;t =9.311, P=0.014)。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 P=0.649; χ2=0.762, P=0.383; χ2=0.454, P=0.500)。观察组患者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141, P=0.042; χ2=6.891, P=0.009; χ2=6.574, P=0.010)。观察组患者mOS为17.5个月, mPFS为15.0个月,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2个月和10.1个月(χ2=8.623, P=0.012; χ2=9.758, P=0.009)。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和顺铂方案化疗,在铂类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肯定,可延长其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詹海燕  杨健 《中国药师》2018,(5):870-874
摘 要 目的:分析注射用洛铂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及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某院2016年11月~2017年7月201例使用注射用洛铂患者的用药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01例使用注射用洛铂患者的适应证、给药途径和溶媒等方面超说明书用药比例分别为89.55%、18.41%和47.26%。ADR发生率为63.18%。ADR/ADE主要表现为血液和淋巴系统损害及肝胆系统损害,如淋巴细胞计数降低(40.80%)、贫血(23.88%)、白细胞数降低(19.90%)、血小板计数降低(15.92%)和AST增高(10.45%)等,无5级ADR发生,有心悸、呼吸困难和呃逆等新的ADR发生。且0.9%氯化钠溶液为溶媒可能是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注射用洛铂大部分超说明书用药,ADR发生率为63.18%,以0.9%氯化钠溶液为溶媒可能是发生A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在急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预防卒中复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急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卒中症状发生后的24 h内随机分配接受替格瑞洛或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后9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复发性卒中、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以及次要终点事件(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 307例患者,替格瑞洛组651例,阿司匹林组656例。治疗90 d内,替格瑞洛组47例患者(7.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38例复发缺血性卒中(5.9%);阿司匹林组52例患者(7.9%)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其中44例复发缺血性卒中(6.8%)。替格瑞洛治疗能显著降低二次卒中的发生率(P=0.03)。对于次要终点事件观察发现:替格瑞洛组发生轻微出血8例(1.3%),呼吸困难40例(6.2%);阿司匹林组轻微出血4例(0.6%),呼吸困难9例(1.4%);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发生率略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结论 对于急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相比于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二次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谢科宇  谢先丰 《中国药师》2017,(9):1593-1595
摘 要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91例卵巢癌患者和同期95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分析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临床病理参数以及患者化疗效应的关联。结果: 36.26%(33/91) 的卵巢癌患者呈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4.0 g·L-1)。卵巢癌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卵巢癌(FIGO)分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病理学级别不相关(P>0.05)。患者发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血清肿瘤抗原CA125水平升高并不存在相关性(P>0.05)。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出现化疗耐药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患者(P<0.05),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的OR值为3.571,95%CI为1.276~10.000,提示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化疗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呈现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预示着铂类药物化疗反应差,是一个与血清CA 125不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顺铂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2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B组27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34.6%,B组为40.7%,两组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9.1±1.9)个月,B组为(9.7±1.8)个月,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Ⅲ~Ⅳ血液学毒性、乏力、Ⅲ~Ⅳ消化道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Ⅲ~Ⅳ周围神经病变、Ⅲ~Ⅳ脱发、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效果相当,但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化疗前后两组的QOL评分及KP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44%和91.1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22%和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QOL评分及KP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乏力、贫血及发热等不良反应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付德峰 《中国药事》2017,31(5):575-578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莫沙必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剂,每次5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铝碳酸镁片,每次500 mg,每日3次。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结果、总疗效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莫沙比利应用基础上,铝碳酸镁片能明显增加治疗的有效性,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SCEC)患者接受放化疗后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和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行放化疗治疗的38例局限期SCE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调强或三维适形放疗,放疗总剂量50~66 Gy,每日剂量1.8~2.0 Gy。放疗同步化疗(顺铂和依托泊苷)2周期以及序贯2周期。随访3年并分析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年和3年生存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0.4±4.6)月,中位生存时间25.2个月(9~41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12%和32.31%。其中18例(47.37%)患者出现3~4级粒细胞减少,16例(42.11%)患者出现3~4级血小板减少,12例(31.58%)患者出现3级贫血。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纵隔或胃周淋巴结转移为影响SCE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治性放化疗对局限期SCEC患者的疗效可期,有无纵隔或胃周淋巴结转移是其预后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燕  刘存义  宋雷 《安徽医药》2017,38(2):220-222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7月行PCI治疗的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造影和介入成功率,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PCI即刻造影及介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胸闷气短症状改善为81.81%,NYHA心功能分级由IV级提高到Ⅲ级为27例(81.82%)。与术前相比,术后BNP明显下降,而LVEF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未发生MACE。结论 PCI治疗仅单支冠状动脉开放的冠心病心衰患者成功率高,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脂质体与普通紫杉醇制剂分别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中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范围均为建库至2017年7月12日。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5.3软件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793例受试者。结果显示,在卵巢癌的治疗中,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比较,客观缓解率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不良反应方面,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卡铂比较:血小板减少(P=0.02)、恶心呕吐(P<0.000 01)、肌肉关节痛(P<0.000 01)、皮疹(P<0.000 01)、呼吸困难(P=0.000 8)和面部潮红(P=0.001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减少(P=0.13)、血红蛋白减少(P=0.28)、腹泻便秘(P=0.15)、脱发(P=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化疗治疗卵巢癌的疗效优于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且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