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肾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2009年美国癌症统计肾癌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4.2%,且发病率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1].就诊时25%的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局限性肾癌手术切除后1/3病例出现远处转移[2].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免疫治疗总有效率仅15%.2005年美国FDA首先批准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用于治疗晚期肾癌,随后相继有多种药物批准上市,为晚期肾癌的治疗揭开了新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转移性肾癌的治疗一直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人们从遗传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肾癌的发病机制、各种肾癌亚型生物学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既往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TOR为作用靶点的几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一结果标志着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  相似文献   

4.
肾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肾癌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进展,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肿瘤特异性分子靶点设计的治疗方案具有治疗特异性强、效果显著、基本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靶向药物结合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的成功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结合手术共治疗双侧肾癌患者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0 ~59,平均48岁.1例患者因腰背部酸痛就诊,2例体检发现双肾占位,经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肿瘤位于肾上极3枚,中极1枚,下极2枚;左肾3枚,右肾3枚.肿瘤直径2.0~5.5 cm,平均3.5 cm.3例均分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间隔8~10周.分期手术间隔时间内均服用舒尼替尼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为200 ~400 ml,平均300 ml,患者均未输血.术后病理分期均为T1期,3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透明细胞癌.手术间期服用舒尼替尼后,所有的肿瘤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小或病灶稳定.术后均未发生尿瘘、再出血、伤口感染.3例随访5 ~11个月,平均9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靶向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双侧同时性肾细胞癌,能够降低肿瘤分期,增加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成功率,并可使原先需根治性肾切除的肾癌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azopanib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分析解放军总院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参与的Pazopanib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随机临床药物试验的门诊病例14例,分为Pazo—panib组(10例)和安慰剂组(4例),分别接受Pazopanib800mg/d和安慰剂,持续治疗12周后,根据服药前后的CT检查结果判定疗效。结呆Pazopanib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可测量病灶的平均缩小比值分别为27.6%、-2.8%(P〈O.05);Pazopanib组和安慰剂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和25%。结论分子靶向血管生成抑制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azopanib能够在短期内对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肾癌和转移性肾癌的预后差,系统治疗作用局限,分子靶向治疗是有希望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肾癌靶向治疗的分子机制、临床试验及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靶向治疗将成为治疗肾癌的一条主要途径。用于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常用的靶向治疗方法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治疗及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等。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肾癌发生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分子成为治疗的靶点。以VEGF、VEGFR等为靶点的肾癌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苏尼替尼、索拉非尼等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很好的疗效。现就肾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分子机理、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标准变化及应用前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用于肾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常用的靶点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以及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肉瘤样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 KI)等,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肉瘤样肾癌的试验研究文献.根据Cochrane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文献,共1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联合化疗不但显著提高了肉瘤样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 =2.11,95% CI:1.30 ~2.61,P<0.0001),还显著提高了有效率(OR =2.25,95% CI:1.53 ~3.11,P<0.0001).结论 与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肉瘤样肾癌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靶向药物研究的深入发展,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就晚期肾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征、药物的毒副反应、生物标记物等,综述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癌中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这给晚期肾癌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发病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美国FDA(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经先后批准了6种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晚期转移性肾癌的一、二线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肾癌也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一种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1].在中国,RCC的发病率位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仅次于膀胱癌,约20%~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2].因RCC中有多种耐药蛋白过度表达,常规化疗收效甚微,对放疗也不敏感.在过去20年,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中高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或α-干扰素是治疗RCC的一线药物,但其缓解率很低,因此,RCC转移患者的预后极差.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通过酪氨酸激酶途径及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针对这些途径的靶向药物可明显改善转移性RCC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但完全缓解率太低,临床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3].  相似文献   

15.
确诊肾癌时大多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常规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激素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而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中的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对晚期肾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目前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热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其一线治疗在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上优于细胞因子.主要的药物包括: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菲尼(Sorafenib)、贝伐单抗(Bevacizumab)、Pazopanib(GW786034)、Temsirolimus (CCI一779)、Lapatinib(GW572016)及Everolimus(RAD001).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由内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基底膜组成.血管生成不仅需要内皮细胞的浸润和增殖,也需要周细胞的覆盖来维持血管的稳定,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稳定、成熟和转移,在微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逐渐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热点和新靶点.本文综述周细胞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探讨在肾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20.
近些年,在晚期结直肠癌中靶向治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但是这些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以结肠癌为主的欧美人群.在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高,约占全部结直肠癌50%[1].并且由于直肠的特殊解剖结构,易出现局部复发和血行转移(如肺转移).同时,直肠癌术式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患者长期生存的生活质量.因此直肠癌的治疗较结肠癌而言要更复杂,更需要在多学科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针对直肠癌如何合理地应用抗血管生成类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和抗EGFR单抗类的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是我们临床实践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