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调Q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黄褐斑积分下降指数、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33%和73.33%(P0.05);两组黄褐斑积分及MASI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黄褐斑积分下降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黄褐斑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ELA-SQO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33%和28.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Q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巴布剂治疗面部黄褐斑,可有效祛除色素斑,减少色素沉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 氨甲环酸口服治疗,观察给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严重程度指 数(MASI评分)、医生整体评价(PGA评分)、满意度及皮损积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 于对照组的77.14%(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P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 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纳晶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皮肤镜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黄褐斑严重程度,减轻皮损症状,促进 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在笔者科室进行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并随访3次以上的23例黄褐斑患者资料,利用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和医生整体评价法(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GA)对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3例黄褐斑患者经过3次治疗后,平均M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38±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15例采用光斑6mm,能量密度0.71J/cm~2治疗,8例采用光斑8mm,能量密度0.4J/cm~2治疗,两组M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3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此外,根据PGA评分,3次治疗后黄褐斑为轻度改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红斑。结论:皮秒翠绿宝石激光点阵模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笔者科室就诊的8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3)。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2周,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MASI评分、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MASI评分降低、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1 064nmNd:YAG激光联合纳晶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较单独使用激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MASI评分为(10.63±3.63)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MASI评分为(8.21±3.28)分、(6.32±3.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3.54)分、(8.23±3.4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低于对照组的2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更明显,可相对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明显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换肤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丙二醛(MDA),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经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和观察组(58例,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医生整体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主观指标(满意度、睡眠及精神状态)及血清MDA、E2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3.79%(P<0.05);两组治疗后MASI、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失及血清MDA、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张慧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5):25-28
目的 分析在黄褐斑治疗中运用皮秒激光联合外用氨甲环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 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收治的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应用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治疗,比 较两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心境状态、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 80.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MASI、POM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P >0.05)。结论 在黄褐斑治疗中采取皮秒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独 用药治疗更能改善黄褐斑症状与心境状态,患者对黄褐斑治疗的满意度更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42例面部黄褐斑患者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进行治疗,间隔4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单次激光治疗先采用大光斑、低能量、全面部治疗(7 mm,1.4~3.0 J/cm~2,2、3遍),序贯小光斑、中能量针对色斑的精准治疗(4 mm,4.0~6.0 J/cm~2,1遍)。联合氨甲环酸片口服,每次250 mg,每天2次。治疗前后用m MASI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8.6%和64.2%,m MASI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时间点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1%和69.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QS-1064 nm Nd:YAG激光Q-PTP模式大小光斑序贯技术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为常规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一种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强脉冲光(IPL)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并使用MAS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治疗。方法:12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1例,口服氨甲环酸联合IPL治疗;对照A组:41例,仅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B组:42例,仅使用IPL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以MDR(治疗前后MASI分值下降率)作为有效性指标。结果:平均MDR治疗组(65.91±15.56)%,对照A组(56.53±21.25)%,对照B组(49.64±15.96)%,治疗组MDR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PL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且联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万明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8):57-6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所2022年 1月-12月收治的64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 以氨甲环酸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黄褐斑恢复情况、皮损评分、皮 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MASI评分为(8.94±1.16)分, 低于对照组的(10.78±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经表皮水分流 失量低于对照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应用于黄褐斑患者,可有效改善患 者黄褐斑情况及皮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forming hormone,FSH)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皮损评分相当,E2、FSH与LH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评分,E2、FSH、LH水平均下降(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刺联合氨甲环酸基治疗黄褐斑疗效较高,可改善患者皮损状态,调节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点阵Er:YAG 2 940nm激光联合美白针(氨甲环酸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静滴)治疗黄褐斑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4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同时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1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4g静滴,每日1次,连续7d,间隔3周再行上述治疗,共12周;对照组:22例,予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感觉月经量减少,对照组1例发生色素沉着。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色斑复发率为5.2%,对照组为13.6%(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美白针治疗黄褐斑短期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为后续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8月在大足区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将患者分为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联合治疗组,各20例。Nd∶YAG激光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氨甲环酸组采用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 nmNd∶YAG激光治疗联合氨甲环酸超声导入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ASI)明显低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满意度高于Nd∶YAG激光组、氨甲环酸组(P<0.05);治疗后,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15.0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Nd∶YAG激光组及氨甲环酸组(P<0.05)。结论:Q开关1 064 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 55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NFP)联合大光斑低能量1 064nm Q开关Nd:YAG激光(Q-Switch Nd:YAG,QSNY)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半脸、随机、研究者单盲的方法,将19例黄褐斑患者双侧面部均给予大光斑低能量QNSY激光治疗(每2周1次,共10次),之后随机选择一侧面部,再给予1 550nm NFP激光治疗(每6周1次,共4次),记录初始的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治疗结束后4周与12周的MASI和医生主观评价(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PGA),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后4周和12周记录的MASI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治疗后4周与12周的MASI和PG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在大光斑低能量QNSY激光治疗黄褐斑的过程中,联合1 550nm NFP激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激光透皮下氨甲环酸给药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整形美容 科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试验 B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试验A组在 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试验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 予点阵激光辅助透皮下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 分、治疗满意度、皮肤色斑变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B 组(P <0.05);试验A组MASI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皮肤色斑变化率高于对照 组、试验B组(P <0.05);试验A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P <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辅助外用3%氨甲环酸精华给药联合甘草酸苷口服治疗黄褐斑 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小黄褐斑面积,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色素沉着几率小,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 高,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入组女性黄褐斑患者共2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40例。治疗组:采用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 064nm激光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6.43%,有效率75.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7.86%,有效率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Q开关1 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可以提高黄褐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秒翠绿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将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3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皮秒翠绿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各组均根据皮损部位及性质选用适宜能量治疗1次,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在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及性激素水平(E2、FSH、LH)的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3%(86例),痊愈率为29.4%(35例);观察组有效率为78.2%(93例),痊愈率为58.0%(69例)。观察组1次治疗后的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2、FSH、LH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皮秒翠绿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较好,且有助于改善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科门诊女性黄褐斑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组(单独治疗组),各31例。比较两组面部皮损面积、黄褐斑严重程度、皮损严重程度、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情况、美观度。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面部皮损面积小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黄褐斑严重程度评分、MASI评分、红斑指数、复发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高于单独治疗组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美观度为87.1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黄褐斑治疗中氨甲环酸联合1064 nm调Q激光治疗的疗效较单独1064 nm调Q激光治疗显著,且能够有效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6月笔者科室治疗的12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采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B组单独使用Q开关Nd:YAG1 064nm激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mMASI)、黑素指数(MC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患者mMASI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MC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面部MCI值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B组(3.3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雌激素及紫外线综合诱导出更接近黄褐斑的豚鼠黑色素模型,观察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氨甲环酸外用对治疗色素沉着的有效性。方法自2015—2016年建立豚鼠色素沉着斑实验模型,并设定为未治疗组(A)、单纯外用氨甲环酸组(B)、单独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组(C)及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组+氨甲环酸外用组(D),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2、4周,采用拍照并肉眼评估、取材,进行黑色素细胞染色法和黑素颗粒染色法,观察表皮色素沉着、黑色素细胞数量、黑素颗粒表达的改变。结果通过各组黑素颗粒面积占表皮面积的百分比并统计黑色素细胞数量对比表明,低能量密度点阵QSRL可有效治疗色素沉着(P0.05);B组与A组数据均无差异,对减退色素沉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显示,Q开关红宝石点阵激光在治疗色素沉着斑实验模型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但氨甲环酸作为外用药物,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点阵QSRL(q switch ruby star laser)均未发挥明显作用,且联合治疗未能增加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