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学检查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盂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7%~10%。1994年3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23例,回顾分析影像学检查在肾盂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用膀胱肿瘤抗原(BTA)试剂板检测血尿及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尿标本,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3例。男68例,女15例。年龄22~81岁,平均596岁。血尿66例,膀胱肿瘤术后17例。随机选10例健康人和10例...  相似文献   

3.
2005年至200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肾盂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经输尿管软镜及螺旋增强CT尿路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检查得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62岁。左侧6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肾盏2例。全部患者均有血尿史,时间1周-1年,平均5个月。  相似文献   

4.
BTA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求对膀胱肿瘤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的理想手段,从1995年9月~1996年6月,采用BTA试剂检测方法对202例血尿患者及71例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诊断检测,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3%、准确度为86%,26例膀胱肿瘤患者中仅6例(23%)尿脱落细胞阳性,正常对照均为阴性。认为BTA试剂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性诊断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BTA是一种新的膀胱肿瘤诊断方法,我们从1995年9月至1997年2月间对261例血尿患者及83例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了诊断检测,诊断的敏感度为94.8%,特异度为79.8%,准确度为85.4%,26例膀胱肿瘤患者中仅6例(23%)尿脱落细胞阳性,正常对照均为阴性。认为BTA试剂是一个值得临床推广的诊断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孟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患者,其中移行细胞癌16例,鳞状上皮癌4例,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共同阅片,将扫描图像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分泌期及延迟期多期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肾孟内肿决型15例,浸润肾实质型4例,肾孟壁增厚型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8例肿瘤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和分泌期11例病灶强化程度几乎没有改变,与相邻肾实质相比肿瘤呈低密度,15例延迟增强扫描见肾孟内充盈缺损.其中2例出现尿漏.1例肾孟内见型略高密度影,术前诊断凝血块,术后病理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结论:多屡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可提高肾孟癌的诊断正确率,平扫有利于和结石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更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及形态,增强扫描更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逆行性肾盂造影在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提高输尿管肿瘤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肿瘤的患者17例,术前均行腹部超声、尿路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肾CT(14例)、MR尿路水成像(8例)及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有15例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即获得明确的影像学诊断;2例因梗阻严重,导管无法通过狭窄段,无法显示病变输尿管的情况而诊断为输尿管梗阻,原因待查,阳性率达88.2%。结论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阳性率高,对判定病变性质及范围亦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肾盂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3D-MSCT)在肾盂输尿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上尿路肿瘤患者进行3D-MSCT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男53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3岁。其中肾盂癌44例,输尿管癌29例。结果3D-MSCT诊断肾盂癌44例,重建图像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软组织密度影,肾盂或肾盏腔内偏心性充盈缺损;输尿管癌28例,可疑输尿管占位病变1例,曲面重建(CPR)图像表现为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影,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偏心狭窄或闭塞,上方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肿瘤大小0.5cmx0.5cm~5.8cm×6.0cm。结论3D-MSCT可对肾盂输尿管癌进行直观立体观察,受肾功能影响小,是诊断肾盂输尿管癌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盂癌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占肾肿瘤的6%~10%,在肾脏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肾癌.其中90%为移行细胞癌,8%为鳞状上皮癌,而腺癌不到1%,并且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1].  相似文献   

10.
AgNOR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在肾盂癌中的表达,对29例肾盂癌和10例正常肾盂组织标本进行了银染色。结果表明,肾盂癌AgNOR计数明显高于正常肾盂组织;AgNOR计数随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的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一期诊断和治疗肾盂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盂癌病例资料,其发病隐匿,诊断难度大。9例肾盂癌患者运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一期诊断,并采用。肾盂癌根治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及膀胱输尿管开口袖套状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细胞癌(高级别8例,低级别1例)。TNM临床分期:I期5例、Ⅱ期4例。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定期复查膀胱镜,目前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可以提高肾盂癌的诊断率,一期完成肾盂癌根治性切除,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晚期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常并发转移和输尿管壁间段肿瘤侵犯。本文报告4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合并肺或输尿管旁淋巴结转移及患侧输尿管壁间段肿瘤侵犯,术前组织多学科讨论,按照多学科治疗模式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收治本院晚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73岁;平均血尿病史10个月;3例肾盂输尿管全程侵犯,4例均有患侧输尿管壁间段肿瘤侵犯,3例肾盂输尿管周围淋巴结侵犯,1例肺转移。4例患者均行多学科联合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3例机器人辅助、1例腹腔镜辅助)。选择1例肺转移和肾盂及输尿管周围淋巴结侵犯做多学科病例分析汇报。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予辅助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4位患者健侧肾功能正常,且无肿瘤复发。结论 晚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多学科治疗模式中,选择合适病例切除病灶(包括输尿管壁间段肿瘤)能有效延长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联合应用尿细胞学、尿BTA、经腹B超检查在膀胱癌术后病人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膀胱癌术后随访病人 ,先行尿细胞学、尿BTA、经腹B超检查 ,再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为金标准 ,分析各种检查的效果。 结果  31例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证实肿瘤复发 14例。尿细胞学、尿BTA、经腹B超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 5 0 .0 %、78.6 %、6 4.3 %。三种检查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为 92 .9% ,与膀胱镜检查比较 ,统计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尿细胞学、尿BTA、经腹B超联合检查可以部分取代膀胱镜检查用于膀胱癌病人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普外科急腹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7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分析其对急腹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检查对肝破裂、肠梗阻、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正确率100%,急性阑尾炎出现2例误诊。结论在普外科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无创、准确率高、价格低廉、重复性好,应做为诊断急腹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中前列腺癌19例(年龄56~78岁,平均68岁),BPH31例(年龄47~65岁,平均58岁),另作为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16例(年龄32~57岁,平均46岁)。所有病例均经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加直肠内线圈后行DWI扫描,所得DWI信号强度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前列腺周围带ADC值为[(170.23±37.39)×10-5mm2/s],中央腺区为[(127.84±17.93)×10-5mm2/s];BPH组为[(175.21±64.86)×10-5mm2/s];前列腺癌组为[(104.23±26.15)×10-5mm2/s]。除对照组前列腺周围带与BPH组比较ADC值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具有特征性DWI表现,与正常前列腺组织和BPHDWI表现差异较大(P<0.05),因此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盂移行细胞癌(T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MR检查、经病理证实为ccRCC及TCC的患者38例(ccRCC 29例,TCC 9例)。患者均行MR T1W脂肪抑制和T2W脂肪抑制序列扫描、LAVA增强扫描、DTI序列扫描(b=0、600s/mm~2)。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AW 4.4工作站采用Functool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和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名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ccRCC和TCC ADC值及FA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FA值对ccRCC与TCC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2名观察者测量各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ccRCC的ADC值[(2.03±0.49)×10~(-3) mm~2/s]高于TCC[(1.57±0.43)×10~(-3 )mm~2/s;P=0.015)],但ccRCC的FA值(0.24±0.10)低于TCC(0.42±0.22);P=0.002)。ADC值曲线下面积0.761(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3%、77.8%,阈值为1.59×10~(-3) mm~2/s。FA值曲线下面积为0.762(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93.1%,阈值为0.326。结论 MR DTI可有效鉴别ccRCC和肾盂TCC,其中FA值对鉴别两者的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腺瘤及腺瘤癌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腺瘤(19例)及腺瘤癌变(9例)患者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病灶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形态、病变邻近胆囊壁层次结构的完整性,并结合病理结果评价各指标诊断胆囊腺瘤及腺瘤癌变的价值.结果 两组病例超声造影增强水平无差别.胆囊腺瘤组病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均早于腺瘤癌变组[(13.11±3.63)s比(18.11±3.26) s;(17.36±3.95)s比(24.66±4.36)s,P<0.01].两组病灶增强变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9±11.88)s比(32.33±5.74)s].腺瘤癌变组病灶变低时间早于腺瘤组[(55.56±15.4)s比(91.00±34.25)s,P<0.01].胆囊腺瘤组胆囊周围肝实质开始增强时间早于腺瘤癌变组[(16.63±4.66)s比(22.78±5.29)s,P<0.05].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病灶增强达峰时间>20 s诊断胆囊腺瘤癌变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85%.19例胆囊腺瘤患者均表现为均匀增强,而9例腺瘤癌变患者有3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6例表现为均匀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胆囊壁结构,19例胆囊腺瘤病变邻近的胆囊壁结构均完整、清晰.9例腺瘤癌变病变邻近的胆囊壁结构有6例不清晰,5例胆囊壁不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腺瘤及腺瘤癌变的鉴别诊断.病灶增强达峰时间、增强形态及病变邻近胆囊壁层次结构的破坏有助于胆囊腺瘤及腺瘤癌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常规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9例患者共148个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二维和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148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22个,诊断符合率91.2%。恶性结节26个,诊断符合率73.6%。结论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价值高,有助于良、恶性的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乳腺肿块性质的120例患者,其中包括良性患者70例(良性组)与恶性患者50例(恶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造影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各项二维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微钙化、侧方声影及回声衰减的比例均较高(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的三维超声造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得分较高,良性组的评分多为2、3分,而恶性组多为4、5分。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分别为97.1%(68/70)和98.6%(69/70),特异度分别为80.0%(40/50)和96.0%(48/50),三维超声造影的特异度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造影对乳腺肿块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三维超声造影能够通过评估肿瘤组织微血管的丰富程度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了诊断特异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