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发生在头面部的常见恶性肿瘤 ,为达到彻底根治往往要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皮肤 0 .5~ 2cm ,造成较大皮肤缺损 ,勉强拉拢缝合会造成面部器官的移位 ,采用植皮的方法其植皮区产生色素沉着而不被患者接受。我科自从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 ,应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留下的创面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2例患者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2~ 75岁。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周围 0 .5~ 1.5cm的正常皮肤 ,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为 1cm× 3cm~ 2cm× 4cm。2 典型病例 某女 ,4 6岁 ,…  相似文献   

2.
3.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发生在头面部的常见恶性肿瘤,为达到彻底根治往往要切除肿瘤周围正常皮肤0.5~2 cm,造成较大皮肤缺损,勉强拉拢缝合会造成面部器官的移位,采用植皮的方法其植皮区产生色素沉着而不被患者接受.我科自从1998年2月至2001年3月,应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转移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留下的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局部旋转、推进、易位等皮瓣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14例。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到3年,局部外观满意,功能恢复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局部皮瓣是修复小面积面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蒂皮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睑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术前用超声多普勒测定并标记颞浅动脉及其额支的走行方向。术中距病损边缘0.5~1.0cm切除病变组织,并送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及是否切除彻底。据术前标记设计额部皮瓣,皮瓣应大于缺损0.5cm,蒂长大于蒂到缺损区1.0~1.5cm,宽约3cm。累及眼睑全层的缺损,将结膜游离后上拉与皮瓣缝合,或将皮瓣设计足够大,将皮瓣边缘修成全厚皮,翻转后与结膜缝合。供区创面较大,可考虑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本组5例,均行额部岛状皮瓣修复,术后无下睑缺损及外翻。结论 应用颞浅动脉额支岛状皮瓣修复下睑基底细胞癌切除后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带蒂皮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带蒂皮瓣在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位于鼻尖或鼻要部术后缺损用前额皮瓣修复7例,鼻翼部缺损用鼻唇沟皮瓣修复11例。结果:皮瓣转移后出现静脉回流不畅现象。将皮瓣远端修薄后作打包缝合2例,术后皮瓣边缘有部分坏死1例,其余皮瓣均存活,术后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带蒂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的缺损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皮瓣在鼻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修复创面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鼻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39例。其中基底细胞癌31例,鳞状细胞癌8例,所有患者病变局限且未发现转移证据。手术切除肿瘤后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周围皮肤情况设计局部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为0.8cm×1.0cm~4.5cm×5.0cm,其中菱形皮瓣9例,双叶瓣1例,V-Y皮瓣4例,O-Z皮瓣5例,鼻唇沟皮瓣15例,额鼻皮瓣4例,额瓣1例。结果:37例患者缺损区局部皮瓣修复后Ⅰ期愈合,2例患者切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并加强换药后Ⅱ期愈合。供区均未形成继发性缺损,达到Ⅰ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20个月,恶性肿瘤均无复发。鼻部外形总体轮廓良好,移植皮瓣与周围皮肤在颜色、质地等方面匹配良好,达到满意的面部形态和整形美容效果。结论:鼻部恶性肿瘤切除后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位置、形状及周围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可以取得较好及稳定的整形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孟祥  马颖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21-1422
笔者于2007年6月11日收治右眼内眦及鼻根部基底细胞癌1例,手术切除后采用额中部岛状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风筝”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东  陈东来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60-1761
目的:探讨"风筝"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美学效果。方法:收治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52例,病灶扩大切除术后,直接拉拢缝合,张力过大,因而设计"风筝"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随访2~3年,未见复发。结论:面部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扩大切除,采用"风筝"皮瓣加以修复,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12.
鼻唇沟皮瓣治疗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遗留创面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恶性皮肤肿瘤,75%发生于面、颈部,且多在口以上,如鼻侧、颊部、颞部和前额等,鼻翼部因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切除病灶后所留创面的覆盖成为手术治疗的难题,笔者于1998年5月~2005年8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来修复创面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7例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菱形皮瓣在鼻部皮肤肿物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0月-2019年4月就诊的鼻部皮肤肿物患者采用菱形皮瓣修复切除后缺损13例。回顾各病例病灶位置及大小,切除后缺损面积、皮瓣设计方法、切口瘢痕、术后形态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例患者鼻部病灶均得到彻底切除且未见复发,皮瓣术后外观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菱形皮瓣为鼻部皮肤肿物切除后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依据病灶的大小和位置,采用不同的皮瓣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鼻翼部基底细胞癌皮瓣转移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进行鼻翼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导致的40例局部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均采用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皮瓣色泽、感觉功能及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护理后,两组HAMA及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无癌症复发,皮瓣区域色泽与周边正常皮肤一致,无感觉障碍,切口缝线瘢痕不明显。对照组也无癌症复发,但2例具有感觉障碍,5例缝线瘢痕明显。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结论:皮瓣转移手术结合综合护理治疗鼻翼部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孙洋  姚远  朱祖俊  左宗宝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83-1585
目的:探讨旋转皮瓣修复头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4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鳞癌7例、基底细胞癌15例、黑色素瘤2例)实施肿瘤扩大切除术。切除后创面面积3cm×4cm~9cm×11cm,肿瘤切除后创面用旋转皮瓣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中厚植皮修复。结果:24例患者皮瓣血运正常,所有患者供瓣区愈合良好或植皮全部存活,16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利用旋转皮瓣转移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带蒂岛状皮瓣进行鼻部皮肤肿瘤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安全性、操作要点、临床体会及手术疗效。方法:针对不同性质的鼻部皮肤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当范围超过10mm,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进行鼻部手术创面的修复,供区鼻唇沟切口直接拉拢缝合。结果:对15例病例应用此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外观无变形,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鼻部皮肤肿瘤(>10mm)无法直接切除拉拢缝合关闭创面,应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鼻面沟带蒂皮瓣在鼻部亚单位修复中的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自2015年1月以来,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因肿瘤、外伤等引起鼻翼、鼻尖亚单位缺损患者共15例,根据缺损大小设计鼻面沟皮瓣并旋转覆盖创面,术后观察供、受区情况,三维激光扫描评价鼻部三维立体情况。结果 15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显示鼻部外形良好,供区瘢痕隐蔽,三维扫描显示鼻部立体结构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采用鼻面沟带蒂皮瓣修复鼻部亚单位缺损,可以获得良好的鼻部外观,且供区损伤较小。该方法是修复鼻部较小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在面中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对笔者医院整形外科18例面中部创面患者应用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侧缘瘀斑,予改善微循环、消肿处理后,瘀血自行缓解。随访3~12个月,患者供受区获得良好的形态与感觉功能,效果满意。结论:面动脉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与受区相似,移动性好,不需牺牲重要神经、血管,术后形态、活动功能与感觉恢复良好,为面中部创面较好的修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菱形皮瓣修复老年患者颞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1例颞部基底细胞癌的老年患者行扩大切除后,采用菱形皮瓣修复颞部缺损。所有患者经入院全身检查(超声、CT、生化检查)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结果 11例老年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无坏死发生,皮瓣与周围组织的色泽及质地一致,无明显瘢痕,无同侧外眦及眉尾牵拉变形,无抬眉受限,外形较满意。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结论采用菱形皮瓣修复老年患者颞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操作简单方便,创伤较小,皮瓣血运良好,后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的分类及其在鼻部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 根据鼻亚单位组成的美学原则,按鼻部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创面及创伤后皮肤缺损的部位、大小、深度及鼻唇沟区域组织可利用情况等,分别选择相应形式的鼻唇沟任意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创面0.8 cm×0.8 cm~2.0 cm×3.0 cm,切取鼻唇沟皮瓣1.0 cm×1.0 cm~2.5 cm×3.5 cm.采用皮下蒂岛状鼻唇沟皮瓣者58例、改良菱形皮瓣者46例、"风筝"皮瓣者43例、易位皮瓣者9例、旋转皮瓣者11例,设计蒂在上方的鼻唇沟皮瓣109例,设计蒂在下方的鼻唇沟皮瓣58例,所有切取的皮瓣与创面大小匹配良好.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便,面部彤态无明显改变,而且修复后创面的皮肤色泽、质地、轮廓等均能与周嗣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町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便,面部彤态无明显改变,而且修复后创面的皮肤色泽、质 、轮廓等均能与周围皮肤达到较好的匹配和协调.可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稳定的美学效果. 例患者,其中16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113例患者获随访1~60个月,鼻外形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修复组织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光化性损害程度等方面相匹配,鼻唇沟区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肿瘤无复发.结论 遵循鼻业单位美学原则,应用鼻唇沟任意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及创伤后中等大小创面,不仅操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