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甘草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甘草多糖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文章综述了近10年甘草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提取方法主要涉及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以及其他一些提取方法,如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萃取法、酶分解提取法和渗流-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法等。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涉及凝胶过滤色谱法、大孔树脂色谱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等。结果表明,当前甘草多糖的提取分离还存在甘草原料来源不明、生长方式不清和提取工艺指标混乱等问题。通过探讨提高甘草多糖得率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甘草多糖提取分离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同一批甘草药材分别采用煎煮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结果:不同工艺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较佳。结论:联用法提取率高,方法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桂枝解郁方中巴戟天、甘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醇提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耐斯糖、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及固体得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体积、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优选桂枝解郁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30%,加12倍量的体积,提取3次,每次回流1.5h。结论:该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方法简便、稳定。  相似文献   

4.
甘草黄酮的提取分离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充分利用甘草资源。方法:从提取过甘草酸的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用碱酸处理和用大孔树脂处理黄酮含量高,收率也高。结论:从甘草废渣中提取甘草黄酮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微波法提取甘草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微波提取技术同时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黄酮。方法考察了影响提取率的因素,包括提取溶剂、液固比、微波时间和功率等。结果确定了微波提取甘草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70%乙醇为提取溶剂,按10∶1(mL/g)的液固比,微波中高火辐照4 m in,提取3次,甘草酸的提取率为3.06%,甘草黄酮提取率为3.00%,与热回流法提取4 h的结果接近。结论该提取工艺既缩短了提取时间,又提高了甘草药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白芍甘草(炙)药对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等成分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最佳的甘草抗氧化活性成分闪式提取工艺.方法 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以甘草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甘草抗氧化活性成分闪式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闪式提取工艺为90%乙醇,固液比1∶20(g/mL),提取次数3次,每次2min.结论 该工艺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是一种简单、快速、实用的甘草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芍药甘草汤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物中芍药苷含量和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进行实验。选取k(3^4)正交表,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水,每次2h,提取2次。结论:此工艺对芍药苷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芍药甘草汤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正交设计优选酶法提取甘草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酶法提取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设计酶法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酶法提取甘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是温度40℃、pH值5.0、加酶量5 g.kg-1、提取时间5 h。【结论】酶法提取甘草多糖速度快,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R语言的多目标优化甘草提取物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同时提取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氨浓度(A)、乙醇浓度(B)、回流时间(C)、液料比(D)为自变量,选用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CCD)进行4因素5水平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以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检测波长分别为252 nm和510 nm。运用R语言环境下的熵权法对上述2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建立3层结构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隐层神经元(size)的个数进行模型的测试训练,最后采用R语言的实数编码程序,建立并优化遗传算法数学模型,对提取工艺进行目标寻优,最终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皂苷和总黄酮分别在质量浓度0.008~0.056 g/L和0.024~0.080 g/L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测定要求。选取隐层神经元个数为5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遗传算法的各项参数后对甘草中皂苷和总黄酮进行提取工艺的目标优化,最终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氨浓度0.62%,乙醇浓度64%,回流时间1.8 h,液固比12∶1。模型综合评价预测值为191.65,而按照上述最佳提取条件试验所得的平均综合评价值为188.90,两者相对误差为1.43%,证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建立的数学模型寻求同时提取甘草皂苷和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是科学可行的,为实现中药化学成分乃至药效物质基础多目标寻优提供了新的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许多大型中药制药企业的中药材来源多采用自有种植基地或者合作社农户种植基地的方式。中药材产业在种子育苗、田间管理、产地初加工、物流、交易等环节存在诸如产区分散、管理混乱、二次污染、掺杂使假等较多问题;尤其是在国务院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后,中药材种植、采收、转运环节的科学管理,对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文章介绍了中药材溯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和云数据技术,实现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及流通过程的电子化管理,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强和国家对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膳食疗正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药食同源"产业潜力巨大。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分析新媒体传播的精准性、互动性、碎片化特点,探究中医药膳食疗的新媒体传播策略对传播药膳食疗文化、普及养生保健意识、宣传药膳食疗知识、推广药膳食疗产品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带动药膳食疗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药膳食疗的现代化,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我国的健康产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及其抗氧化性。[方法]以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提取溶剂对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了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结果]通过对比筛选出提取效果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实验室超声或回流提取,提取溶剂为乙醇,且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及还原力,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研究表明可以进一步研究甘草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价值,为药食两用甘草植物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可逐渐将甘草的抗氧化性能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甘草为常用的中草药,现代药理表明,甘草除具有镇咳、镇痛、抗溃疡、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对近1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甘草各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别湿疹清颗粒中的连翘、地黄、茯苓皮和甘草、测定方中黄芩甙的含量。建立湿疹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中四味药物,用HPLC法测定黄芩甙的含量。结果:TLC色谱可明显鉴别方中连翘、生地黄、茯苓皮,但不能检出甘草。HPLC法测定黄芩甙含量的方法简便迅速,重现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给中医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中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医药健康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医院校应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创新健康理论;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发新品型健康产品和诊疗方法;调整中医药学科专业,培养中医药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食同源”的思想源远流长,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日益重视,伴随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药食同源观点必将被世界所接受与认可。综述了药食同源文化来源、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总结了药食同源品种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企业状况和中药监管法律法规等环节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提出“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完善质量标准、重视科研创新和加强监督管理”等多方面监管措施,以推进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典名方产品研发是目前中医药行业的一个热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对经典名方产品注册影响极大,《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与经典名方产品研究的相关技术要求关系密切。制备工艺直接影响经典名方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决定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及其制剂申报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齐鲁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中药标准、医养结合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促进齐鲁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首先,文化传播方面要立足文化认同,实施品牌战略,塑造扁鹊文化品牌,整合山东文化资源,以文化传承带动产业发展;其次,通过改善教育内容、改革办学模式、拓展教育形式、完善教育机构等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再次,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建设,强调交流学习与多方助力,重视山东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最后,突出医养结合理念,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基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合作和交流,培养国际服务意识,逐步建立健全齐鲁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长效机制,推进齐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