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以丹参酮ⅡA为模型药物,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进行处方优化,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丹参酮ⅡA–NLC,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丹参酮ⅡA-NLC的最优处方。通过测定丹参酮ⅡA -NLC的形态与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对其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模型药物用量0.5mg、脂质浓度为3%、乳化剂比为1:1、固液脂质比为1:4。制备的丹参酮ⅡA–NLC包封率为(76.83±1.701)%、载药量为(0.5564±1.113)%、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6.6±0.87)mV。结论通过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的丹参酮ⅡA–NLC,粒径分布均匀,多分布在100~200nm之间,包封率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叶酸(FA)修饰的载新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GNA-NLC),提高新藤黄酸(GNA)的生物利用度,增强其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降低全身毒副作用,并对该制剂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内外药效学评价。[方法]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构建包载GNA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NA-NLC),通过聚乙二醇(PEG)链将FA连接到NLC表面,对制剂的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貌进行初步表征。以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和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为体外模型评价其对FA-NLC的摄取能力,以4T1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评价FA-GNA-NLC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进行组织分布和体内抗肿瘤药效实验。[结果]制备得到形貌圆整、粒度均一、粒径为(16.01±0.03)nm、电位为(-6.8±0.59)mV、包封率为99%的FA-GNA-NLC。细胞毒性实验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表明FA-GNA-NL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细胞摄取实验及组织分布实验表明FA-NLC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增强了药物在靶细胞、靶组织的蓄积。[结论]构建的FA-GNA-NLC增强了GNA的抗肿瘤活性,提高了GNA在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TA-L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药物包封率,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考察了纳米粒的稳定性,并进行TA-LSLN的体外释放试验。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07.6 nm,Zeta电位为-34.5 mV,包封率为82.3%。4℃放置1个月粒径和包封率无变化。体外释药试验表明TA-LSLN开始阶段释放较快,10 h时释放了41%,之后缓慢释放;体外释药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制备的TA-LSLN平均粒径和包封率较为理想,能使药物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一种有长循环效果的聚乙二醇(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和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超速离心法检测包封率;通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X射线等对制剂进行表征。采用CCK-8法考察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以香豆素-6和Hoechst 33342为荧光探针定量考察细胞摄取行为。[结果] 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19.68±1.25)nm,多分散指数为(0.28±0.68),Zeta电位为[-(20.27±1.27)]mV。平均包封率为98%,制剂外观圆整,分布均匀。紫草素以无定型物包载于制剂中。紫草素的抗肿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中、高剂量的PEG修饰制剂组抗肿瘤活性明显高于未修饰制剂组和溶液组。细胞摄取实验结果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制备的PEG修饰的紫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系稳定,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和细胞摄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低温固化法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从硬脂酸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固液脂质比、药脂比、乳化剂浓度4个方面优化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结果:硬脂酸与卵磷脂比例为7∶5、固液脂质比为1∶3、药脂比为1∶10、乳化剂浓度为450 g/L可获得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优化配方,即:每10 ml脂质载体需添加米诺地尔50 mg、硬脂酸70 mg、油酸50 mg、十八烷酰胺30 mg、卵磷脂50 mg、苄泽450 mg.用上述配方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58.2±16.5)nm,包封率为(86.89±6.26)%.结论:上述方法及处方配比能获得粒径、包封率比较理想的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脂性脂肪肝(HFL)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HFL模型,8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大、小剂量组)和阳性药易善复(PPC)组,每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及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连续给药6周后比较各组间肝指数、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L)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肝脂质、肝脏组织中SOD、MDA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显著降低HFL模型大鼠肝指数,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TG、TC、MDA水平,降低血清LDL-C含量和ALT、AST活性;增加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及HDL-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并可明显减少肝细胞浆内脂滴分布的程度和炎症范围。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改善肝功能及脂质代谢紊乱,减少肝中脂质沉积,减轻肝组织损伤,对高脂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As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李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丹参酮ⅡA组每日灌胃丹参酮ⅡA(30mg/k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TG、TC、HDL-C、LDL-C含量。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以及脂质沉积情况,RT-PCR法检测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卯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基因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脏内LDL-R、LCA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肝脏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脏LDL-R、LCAT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组小鼠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LDL-R、LCAT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调节血脂和减少肝脏内脂质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LDL-R和LCAT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其性质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挥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NLC,并对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HPLC法测定雷公藤红素的量。结果 雷公藤红素NLC平均粒径为(132.3±25)nm,Zeta电位为(?26.5±3.4)mV,包封率为(88.64±0.37)%,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雷公藤红素NLC中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096 2 t1/2-0.040 6,r=0.995 1),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虽低于雷公藤红素溶液,但皮肤滞留量是雷公藤红素溶液的11.59倍。结论 所制备的雷公藤红素NLC可以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开发为雷公藤红素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肿瘤药物藤黄酸(G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GA-NLC),考察其理化性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理化性质,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验证。采用CCK-8法测定GA-NLC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结果]制备的GA-NLC粒径分布在20 nm左右,Zeta电位为-(5.86±0.64)mV、包封率为(99.46±0.23)%。DSC结果表明GA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于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结论]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出的GA-NLC,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与GA溶液相比,GA-NLC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
高华 《中原医刊》2007,34(18):78-7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6例脑梗死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9例,对照组57例。治疗组应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6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维脑路通600 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根据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SA)固体分散体制备、表征和体外溶出情况,分析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PVP固体分散体(TSA-PVP SD),建立TSA的HPLC质量分数测定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溶解度实验及体外溶出度测定对TSA-PVP SD进行物相鉴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扫描量...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A 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ⅡA磷脂复合物并对复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方法 以丹参酮ⅡA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考察反应浓度、投料比例和反应温度对复合率的影响,并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分析(X-ray)、红外分析法(IR)对所制得的复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确定了丹参酮ⅡA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酸乙酯为反应溶剂,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丹参酮ⅡA浓度为0.5 mg/mL,丹参酮ⅡA与磷脂的投料比(摩尔比)为1∶1.5。差热扫描显示复合物的相变温度改变;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红外图谱发生变化。结论 确定了制备丹参酮ⅡA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并且其磷脂复合物明显的改变了原药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阳离子脂质基因载体(lipid-mu peptide-DNA,LMD)和经过肿瘤靶向肽修饰的LMD(targeted-LMD,tLMD)的结构表征。方法:将腺病毒DNA包装肽mu与质粒DNA混合制备纳米粒子mupeptide-DNA(MD),再将MD与空白脂质体混合孵育制备LMD。将LMD与修饰有靶向配体分子的脂质分子胶束溶液共同孵育得到tLMD。将样品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滴在云母片上,完全干燥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样品粒子的外观。结果:多肽mu可以高效地中和浓缩质粒DNA,形成的MD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5±10)nm。MD粒子与空白脂质体混合继而可以得到圆润紧实、分布均匀、粒径为(140±15)nm的阳离子脂质基因载体LMD。LMD粒子与靶向肽脂质分子共同孵育后,tLMD粒子在保持结构上完整性的同时表面光滑度较LMD减小。结论:原子力显微镜可快速有效地观测到各种脂质基因载体的粒子大小、外观等,为分析脂质基因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醋酸曲安奈德(TA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NLC),考察醋酸曲安奈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A-NLC)对离体猪耳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了TAA-NLC,并对其微观形态、药物和脂质材料的物理状态、粒径及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等进行研究,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研究TAA-NLC的透皮吸收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AA含量。结果:TAA-NLC的微观形貌呈类球形粒子,NLC中液态脂质的加入使固体脂质的结晶度降低,药物在NLC中可能以无定形或分子状态存在。NLC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6.47±4.65)nm,多分散指数(PI)为0.176±0.035,Zeta电位为-(45.18±2.73)mV,包封率为(93.06±3.52)%,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762t1/2+0.9383,r=0.9804),24h药物累计透皮量明显低于对照制剂(市售TAA溶液剂),皮肤滞留量达对照制剂的6.82倍。结论:所制备的TAA-NLC可以降低TAA皮肤透过量,显著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有望成为TAA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5.
以丹参酮ⅡA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丹参的不同提取方法及不同的炮炙品中含量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丹参酮ⅡA的溶出速率影响并不显著。丹参经盐炙和醋炙后 ,丹参酮ⅡA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杜瑞亭 《医学综述》2011,17(1):63-65
丹参酮ⅡA(TanⅡ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TanⅡA作为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抑制DNA合成、抑制端粒酶活性、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干扰有丝分裂相关蛋白、改变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8年2月-2009年6月,我科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联合拜阿司匹林、氟桂利嗪、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丹参酮ⅡA脂微球注射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以离心稳定性常数(Ke)为考察指标,单因素筛选初乳的制备工艺;采用高压均质机对初乳进行二次乳化,以Ke、平均粒径、载药量为考察指标,正交设计优化丹参酮ⅡA脂微球高压均质的制备工艺.结果:初乳的最佳工艺为:油水两相在80℃下混合,13 000r/分高速剪切10分钟;高压均质的最佳工艺为:70MPa,高压均质8次.结论:最佳工艺制备的丹参酮ⅡA脂微球稳定、粒径小、载药量高.  相似文献   

19.
制备和优化木犀草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Lut-NLCs),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热熔乳化-超声波制备LutNLCs,以固体脂质质量浓度(X1)、液体脂质质量浓度(X2)、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X3)作为自变量,以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Lut-NLCs最佳处方,通过透射电镜观察Lut-NLCs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Lut-NLCs的体外释药特性,比较了木犀草素原料药和Lut-NLCs的体外抗菌活性。经实验优化得到Lut-NLCs的最佳处方组成为:固体脂质质量浓度为18.0 mg/mL,液体脂质质量浓度为13.0 mg/mL,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15.0 mg/mL;制备3批Lut-NLCs的平均粒径为(210.4±17.3)nm,包封率为(88.4±1.2)%;在透射电镜可观察到Lut-NLCs为类球状,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体外释放结果显示,Lut-NLCs在前期药物释放较快,后期药物释放较为平稳,12 h药物释放可以达到95%;抗菌圈实验结果显示,Lut-NLC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均高于木犀草素原料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微粉碎对提取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影响.方法 丹参根经普通粉碎和超微粉后得粗粉和超微粉,用乙醇提取后,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 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粗粉含量分别为0.896%和0.346%,而超微粉为1.012%和0.513%,为粗粉提取的1.13倍和1.48倍.结论 超微粉碎为植物药提取的前处理又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为高效的使用中药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