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长期相互作用的正常细胞恶性转化的过程.从生物角度对肿瘤病因进行的研究证明病毒是一重要生物致癌因素.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失去细胞壁后,其菌落形态、生长行为、生化反应、致病性等均与原菌显著不同,而表现出与病毒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征,并作为一种慢性致病因子长期在人体内存活,具致突变和增加宿主细胞对其它致突变物易感性的可能.一些研究显示细菌L型可能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一些研究却支持L型具抑癌作用,本文就细菌L型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L型细菌与感染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L型细菌(L-form bacteria)是细菌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形态变异,其主要特征是细菌的细胞壁全部或部分缺失,故又称细胞壁缺陷菌(Cell wall defi-cient bacteria),1935年Klieneberger首次在念珠状链杆菌的培养物中发现了该菌的缺壁型,并以其所在的英国Lister研究所的头一个字母“L”命名,以后陆续发现几乎所有的细菌、某些螺旋体和真菌均可变成“L”型.截至目前,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已基本清楚,检测方法日臻完善.其致病性也已得到普遍认可,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上到细菌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慢性胆囊炎、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常常是这些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增强对L型细菌的了解,普及对L型细菌的检测,对于提高细菌的检出率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从38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中分离出细菌L型13株。其菌落、革兰氏染色、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经返祖鉴定有大肠杆菌L型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4株、表皮葡萄球菌L型1株、未鉴定1株,(经6个月、14次传代未能返祖)。在13例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型的有7例,6例仅分离到L型。若不做细菌L型培养,则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5.
细菌L型与尿路感染张翠萍,潘令嘉,周殿元,耿穗娜,赖福才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细菌L型是因细菌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其理化特性、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均与原苗不同,多与一些反复发作、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后的感染性疾病有关。关于...  相似文献   

6.
L型细菌与慢性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型细菌与某些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综述国内外L型细菌与慢性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对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结论许多慢性感染与L型细菌有关,但临床上和病理学的误珍、漏珍与L型细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的缺陷型。由于细胞壁的缺陷,L型有许多特性与原菌不同:如呈多形性、对渗透压敏感、革兰氏阳性变为阴性、抗原改变,呈油煎蛋样菌落、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改变等。临床上常因抗生素的应用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使细菌变为L型而不易检出,造成误诊或漏诊。故对L型特性与细胞壁缺失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5年Klieneberget Nobel在Lister研究所首先发现一种念珠状链杆菌的变异型菌株.他们把这种变异型菌株取名为细菌的L型.细菌的L型,实质上是一种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其后,发现许多细菌均具有L型,如金葡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菌、淋球菌、结核杆菌、鼠疫、霍乱、伤寒、钩端螺旋体、沙门氏菌等.Kall甚至提出所有致病性细菌皆有L型.人体感染细菌产生L型改变,常因用青霉素致诱导发生,除此外其他的一些物质如紫外线,甘氨酸、甘油、脂酶、噬菌体或与噬菌体有关的溶菌酶:先锋霉素族、万古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从324例临床上诊断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细菌的L型74例(22.83%)。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L型最多见。在74例细菌L型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型29株(8.95%),其余45例仅分离出细菌L型。细菌L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病源菌的检出率和细菌L型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细菌L型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平板从324例临床上诊断为败血症患者的血液中检出细菌的L型74例(22.83%)。其菌落、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均符合细菌L型的特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L型最多见。在74例细菌L型阳性标本中,同时检出细菌型29株(8.95%),其余45例仅分离出细菌L型。细菌L型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提高病源菌的检出率和细菌L型败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前,一位女医学家克里娜伯格发现一种奇特现象,细菌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可出现细胞壁的脱失,但其胞浆膜依然保存,并能继续生存与繁殖。因系在英国的Lister研究院中发现,故取该院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称之为“L”型细菌。经过多年的进一步研究,已肯定凡是有细菌生存的地方,就可能并存“L”型菌,就是说,“L”型菌遍布自然界,在动物、人体、水、土壤中均可分离到L型菌,在致病菌群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其细菌的  相似文献   

13.
14.
L型细菌败血症栾复新,王孟薇细菌L型是细菌的细胞壁缺陷型(Cellwalldeficientbacteria,CWDB),由于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名L型。自1935年Klieneberger首次报道念珠状链杆菌L型后,迄今在几乎所有的细菌、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血琼脂平板和改良的Kagan氏培养基,对30例慢性扁桃体炎2的扁桃体脓性和物进行普通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共检出细菌型47株、细菌L型12株。对分离出的细菌型及细菌L型均做了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认为细菌圾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造成本病治疗困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L型细菌是受某些条件影响而失去细胞壁的状态下,仍能继续繁殖的一类变异细菌的统称。1935年由Rnenebcr等发现的。培养基中的链杆菌不是杆菌.而是巨大球形与小颗粒的多形态变异细菌.其菌落较小,由于在Lister研究院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L”而命名。  相似文献   

17.
细菌外层的细胞壁起着维持菌形及保护菌体内部结构的作用.由于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及溶葡萄球菌素等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可以造成细菌细胞壁的损伤或缺失.这类细胞壁缺陷菌,称为细菌的L型.由于操作技术的改进,已可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细菌的L型;尤以泌尿系统感染中报导较多,对L型菌在人及实验动物的慢性肾盂肾炎中的意义也有所了解,本文就这一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L型细菌的特点为菌细胞的细胞壁不同程度的缺陷。细胞壁缺陷后,细菌呈多形性,可通过0.45μ除菌滤膜,革兰氏染色阳转阴,大多要在高渗环境中繁殖,菌落呈“油煎蛋”样为其特征,其形成与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抗体、补体、溶菌酶等对其形成亦有影响,多数文献均论述L菌与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有关。我室在作临床标本的L型菌的分离培养中发现1例烧伤败  相似文献   

19.
慢性子宫颈炎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子宫颈炎主要有类杆菌、乳酸杆菌和真菌感染。本文通过对119例慢性子宫颈炎的细菌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在98例宫颈组织中查见大量L型菌体,其感染率为82.4%。提示慢性子宫颈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细茵L型感染可能是慢性子宫颈炎经久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疾病与细菌L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感染性疾病与细菌L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84份成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不同标本和58例发热住院新生儿血液标本,同时进行细菌L型和细菌型培养。结果584例成人患者标本中169例细菌L型阳性,阳性率289%,102例细菌型阳性,阳性率17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8例发热新生儿血液标本中24例L型菌阳性,阳性率413%。分离培养出的L型菌,经返祖后鉴定,69%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埃希氏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常规加做L型细菌培养,可以大大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