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心理社会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区别。方法 按CCMD-2-R诊断标准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焦虑症患者。对所有病例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P)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及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问题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均显著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P<0.01);焦虑症组的A型行为总分和TH、CH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或P<0.01)。结论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引 言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是由各系统组成的整体,又是环境大系统中的组分。影响人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生物的和非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又称心理社会因素,因为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变化(包括文化的影响)都是通过人们的心理而影响躯体的。过去对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多限于生物学和理化等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从生物-心理-杜会医学模式的“综合-整体方法”来研究和探讨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其结果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社会矛盾、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心理社会因素有相关性。本文综述心理社会因素与… 相似文献
3.
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疾病的原因及疾病的表现来看,可以把疾病分为三大类:躯体疾病、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指的是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及病程演变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此类疾病有下列几个特点:①以情绪障碍为发病因素之一;②常有特殊的个性心理特点类... 相似文献
4.
5.
陆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13):1964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区别。方法按CCMD-2-R诊断标准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焦虑症患者。对所有病例使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A型行为问卷(TABP)进行调查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及家庭、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问题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均显著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P<0.01);焦虑症组的A型行为总分和TH、CH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或P<0.01)。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在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反应性精神障碍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常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理解。消除或减弱相关的刺激因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可恢复正常,一般不演变为其他病态类型。以下对反应性精... 相似文献
7.
心理康复与心理社会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大量国内外献资料证实:银现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银屑病患具有特定人格特征,受一定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引起抑郁,焦虑心理障碍,影响精神经免疫机制,使患发病或使病情恶化,基于这种观点,采用心理咨询,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康复措施,单独或配合药物可使病情缓解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心理社会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社会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临床研究与实践证明,人的生理和心理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观察和研究,也证实了生理与心理相关的论断。早在1947年,纽约康乃尔大学的Wolf和Wolf在一位病人身上观察到了心理应激和胃的蠕动、分泌的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9.
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魏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6):351-353
自E .Bleuler[1] 1911年在Kraepelin的“早发性痴呆”的基础上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以来 ,其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自 195 2年氯丙嗪问世后 ,该药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既往的胰岛素和电休克疗法。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经验仍是惟一可靠的指导 ,远远没有达到可以信赖一个先验理论的地步。因此 ,治疗方法常常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工智能、情绪应激、生物反馈和认知疗法等心理学研究的进展 ,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社会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各环节与心理社会因素均有一定的联系。心理社会病因1.行为类型FriedmanM等把人的行为习惯分为A、B两型。A型行为的核心特征是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敌对倾向;心地坦荡和从容不迫者为B... 相似文献
11.
“法轮功”似乎已渐渐淡出许多人的视线,然而,国内外仍有不少“法轮功”痴迷者在执迷不悟地“练功学法”。如何科学、深入地研究痴迷者执迷不悟的“练功学法”行为,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对“法轮功”痴迷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有效的干预,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法轮功”痴迷者形成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唐志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17):99
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证实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银屑病患者具有特定人格特征,受一定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引起抑郁、焦虑心理障碍,影响精神神经免疫机制,使患者发病或使病情恶化,基于这种观点,采用心理咨询、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康复措施,单独或配合药物可使病情缓解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是众多的,而精神因素可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在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增效剂和催化剂”作用。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飞行员心律失常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来我院健康或康复疗养经心电图确诊为心律失常的男性飞行员78例(年龄34.05±6.54),病程五个月~9年,其中71例具有心悦、胸闷,或心前区不适,或心脏漏跳感;另7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心电图发现异常。对照组为220名健康飞行员(年龄33.56士3.72岁)。入院初期给予文森克人… 相似文献
18.
口腔焦虑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口腔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编量表对2004-01/10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200例患者进行筛查,选出口腔焦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2周,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自编评定量表的评定,观察心理干预的疗效。结果 研究组心理感受、躯体反应、回避行为、配合行为以及总分在心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通过合理使用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口腔焦虑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周民叙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1):58-59
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病例的诊治经过,说明心理社会因索可以引起疾病,可以出现许多躯体症状,可以产生严重后果。在治疗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药物以外,还必须从心理因素方面采取措施,解除病因,方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注意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心理社会因素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多源性的,不仅与生物学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资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源于儿童时期。近年来对儿童高血压的研究已日益重视,大量资料表明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人格、情绪、心理应激、生活方式、不良行为等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密切联系。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病及高血压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心理护理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