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双针劈核法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56眼)老年性白内障利用一次性注射针头,双针呈180°劈开晶状体核,小切口囊外摘出,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2眼(39.29%),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41眼(73.21%)。术后角膜水肿9眼(16.07%);前房积血4眼(7.14%),房水浑浊5眼(8.93%),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应用双针劈核法摘出晶状体核,安全、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囊袋内劈核术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卜氏劈核刀及劈核钩做囊袋内劈核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在77例(90眼)中,1次劈开75眼(83.3%),2次劈开14眼(15.6%);后囊膜破裂2眼(2.2%)。核瓣全部顺利娩出,角膜透明。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56眼(6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2眼(68.9%)。结论囊袋内劈核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劈核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做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40-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截囊针旋转晶状体核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在96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截囊针完成晶状体核旋转到前房。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108眼用截囊针将晶状体核顺利旋转至前房。术后视力0.5以上者82眼,0.3-0.5者16眼,0.1-0.25者6眼,0.1以下者4眼。术中后囊破裂6眼。术后角膜水肿12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截囊针旋转晶状体核的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防盲治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80只眼)白内障防盲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值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 d,视力≥0.3者63只眼(78.8%),≥0.5者26只眼(32.5%)。术后3个月视力≥0.3者69只眼(86.3%),≥0.5者43只眼(53.8%)。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值(1.10±0.31)D与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值(1.08±0.52)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术中后囊膜破裂3只眼(3.6%),角膜后弹力层脱离1只眼(1.3%)。术后角膜水肿5只眼(6.3%),反应性葡萄膜炎1只眼(1.3%),继发性高眼压2只眼(2.5%),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感染性眼内炎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手法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徐威 《眼科新进展》2012,32(7):658-660
目的探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利用注射器针头实施囊袋内吸附劈核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365例(458眼)晶状体核硬度为Ⅱ-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其中235例297眼采用晶状体圈匙前房内劈核法,即为前房内劈核组,130例161眼采用普通注射器针头囊袋内劈核法,即为囊袋内劈核组。术后随访1~7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内劈核组视力为0.40±0.13,其中≥0.3者233眼(78.5%),囊袋内劈核组为0.42±0.13,其中≥0.3者132眼(82.0%);术后第7天复诊的307眼中,前房内劈核组188眼,视力为0.61±0.14,其中≥0.5者157眼(83.5%),囊袋内劈核组119眼,视力为0.62±0.15,其中≥0.5者101眼(84.9%),两组不同时间点视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者前房内劈核组4眼,囊袋内劈核组3眼,两组劈核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瞳孔非正圆及角膜水肿者,前房内劈核组分别为12眼、78眼,囊袋内劈核组分别为9眼、31眼。结论利用注射器针头实施囊袋内吸核和劈核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好、手术成本低等优点,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白内障患者80例(85只眼),通过5.0~5.5mm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旋转挽核及劈核等方法结合,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视力、散光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1天、1周、1月及3月视力达到0.5以上分别占91,7%、94,9%、94,4%及93.8%,其中视力达到1.0者分别占15.3%、36.7%、59.7%、58.6%,术前散光和术后散光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只眼术中发生玻璃体脱出。结论 小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旋转挽核以及劈核等方法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对处理硬核白内障、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囊袋内手法劈核术用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双进路圈垫式劈核技术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圈垫器,采用双进路囊袋内劈核对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6者269眼占57.7%;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3.07%。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6者288眼占61.8%;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93%。术后半年裸眼视力≥0.6者293眼占62.9%: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5.05%。结论对于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应用双进路圈垫劈核方法.不仅具有小切口的特点,且操作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2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40例(240只眼)白内障实施巩膜隧道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29只眼,观察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者205只眼(88%),≥0.5者160只眼(68.7%);术后后囊破裂2只眼(0.83%),角膜水肿42只眼(17.5%)。讨论 该手术投资少、易掌握、疗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防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在防盲中的应川。方法在608例(639眼)防盲白内障复明手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旋转晶状体核至前房,利刷注水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植入后房人上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5者362眼(56.65%),术后第3天视力≥0.5者405眼(63.38%)。脱盲601例(脱盲率98.84%),脱残572例(脱残率94.08%)。结论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应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无需昂贵的超乳仪及其特殊器械,手术操作步骤简化安全,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9例(39只眼)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时,术中破囊前先于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再做弧形截囊及弧形囊膜剪作类圆形前囊膜剪除,行白内障手术,囊袋内注入人工晶状体结果36只眼(92.3%)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02~0.8,3只眼(7.7%)因合并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中:玻璃体脱出2只眼(5.1%),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3只眼(33.3%),前房有纤维性渗出8只眼(20.5%),前房积血3只眼(7.7%),眼压高11只眼(28.2%)。结论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袁昱 《临床眼科杂志》2012,20(3):248-250
目的观察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眼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68例(433只眼)白内障患者,均采取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前所有的患者患眼均局部点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点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观察分析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天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者397只眼(91.7%),术后1周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者411只眼(94.9%),术后1个月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者409只眼(94.5%),基本达到稳定水平,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术后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与术前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术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22只眼(5.1%),出现悬韧带断离27只眼(6.2%),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3%;术后出现并发症94只眼,发生率为21.7%。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四川省贫困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3例(403只眼)和改良组459例(459只眼),分别在表面麻醉下行常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脱盲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常规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82,改良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5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03例中脱盲387例、脱盲率为96.03%;改良组459例中脱盲445例,脱盲率为96.9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劈核技术辅助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值得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晶状体调位钩劈核技术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6例双流县残联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进行劈核,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中患者巩膜隧道切口外口均<5mm,术后3d视力>0.5者795例(65.92%),术后1mo视力>0.5者980例(81.26%),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采用晶状体调位钩劈核器械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及大批防盲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前房内碎核和扩大切口娩核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Ⅳ~Ⅴ级硬核白内障216例(247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其中165眼采用扩大切口娩核,82眼采用前房内碎核,术后1d、1周、1个月检查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扩大切口娩核的有2眼(1.21%)发生后囊破裂,前房内碎核的有5眼(6.10%)发生;术后1d视力扩大切口娩核组优于前房内碎核组,而术后1周和1个月视力两组没有显著差别;术后1d前房内碎核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率和程度高于扩大切口娩核组,术后1周和1个月没有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前房内碎核组的散光低于扩大切口组。结论硬核自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采用扩大切口娩核可以减少手术近期并发症,前房内碎核需要熟练后才能显现小切口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普通器械劈核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普通晶状体圈匙和虹膜恢复器劈核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上方角膜缘后2mm处作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mm,剖至透明角膜内约1mm,不作侧切口。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使晶状体核浮至前房,以晶状体圈匙进入核下方并向上托住核,虹膜恢复器进入前房至核的上方向下用力切割,双手配合将核劈为两半,分别托出。结果97例97眼术后第1天视力≥0.5者62眼(63.9%),术后1周82眼(84.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25眼(25.7%),3~5天内水肿完全消失。随访6~12月无并发症。结论此法不需特殊器械,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娩核囊外摘出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42眼施行手术。常规球后麻醉。于颞侧角膜缘后2.0 mm行直线形或反眉形巩膜板层切开,长为5.5 mm,作隧道切口至透明角膜内1 mm。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行撕囊或开罐式截囊,直径6 mm,水分离后以旋转法将晶状体核旋入前房,以晶状体圈匙将核托出。以注吸针头吸净晶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中缩瞳。术后随访至少3月,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结果本组38例42眼术后第3天视力≥0.5者29眼(69.04%),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对原滤过泡无影响,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术后特别是上方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经颞侧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进行手法娩核白内障手术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值得向基层医院推荐。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劈核技术——双刀平面劈核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寻找一种合理的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劈核方法,应用于临床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自己设计两把劈核刀,用于临床上劈开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劈核刀的设计。结果 对256例256眼Ⅲ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劈开和观察,一次性劈开率为100%,其中246眼的晶状体核经4.5mm长切口安全娩出,另10眼用双刀将核劈成4片后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第1天12%的患者在裂隙灯下可见局限于切口附近的角膜基质水肿,25%的患者见局限性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术后3-7d角膜水肿均消失。术后第1天,第7天视力在0.5以上者分别为189眼(73.8%)和242眼(94.9%)。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4D+0.75D。结论 双刀平面劈核法具有设计合理,切口小,损伤轻,不受核硬度限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优点。不仅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也可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前房维持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前房维持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71例(497眼)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维持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无一眼因眼压波动而造成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0.9者264眼,占53.12%,第3天≥0.5者325眼,占65.39%,≥1.0者155眼,占31.18%。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能较好地维持前房和眼内压,简化手术操作,使手术更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手法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3例184眼Ⅳ级及以上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随机采用手法勾刀劈核法(92眼)或双刀劈核法(92眼),观察比较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观察比较患者术后1d,1wk,1mo的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情况,勾刀劈核法(10眼)与双刀劈核法(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92眼,0.380±0.105)与双刀劈核法(92眼,0.420±0.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84眼,0.480±0.123)与双刀劈核法(86眼,0.520±0.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mo视力比较勾刀劈核法(60眼,0.610±0.083)与双刀劈核法(52眼,0.643±0.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1wk,1mo的角膜水肿、角膜散光情况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勾刀劈核法与双刀劈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均能有效治疗Ⅳ级及以上核的白内障,两组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后囊膜破裂的情况,导致视力恢复有快慢之别,术后角膜水肿及散光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