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房颤的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一般处理后,房颤在24~48h内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应用药物或电击复律。奎尼丁、普罗帕酮、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为临床常用复律药物。奎尼丁可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死亡率,目前已很少应用;普罗帕酮亦可致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不加重心力衰竭,适合器质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本文将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30例的转归情况分析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房颤动患者40例,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2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0% (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13/20) (P <0.05).结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其缓解期使用胺碘酮进行预防性治疗疗效较好,并能改善其愈后.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紊乱,多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它可以引起血液动力学恶化,导致心力衰竭,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可根据病程、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本文就我院自1999年口服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89例,现作简要的临床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是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之特点,目前已广泛用于防治心房颤动的患者.我科近年数百例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遇到由药物引起窦性停搏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房颤)、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新近期(发病时间<12 h)房颤(心室率>120次&;#8226;min 1)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5.0 mg&;#8226;kg 1,如无效,30 min后可重复2.5 mg&;#8226;kg 1,均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稀释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2 mg&;#8226;kg 1(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 mg),10 mg&;#8226;min 1,iv,如无效,60 min后可重复给予1 mg&;#8226;kg 1.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0%,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快速房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齐晓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73-74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复律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临床2009年以来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46例选用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后显效29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1%.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为常用房颤复律药。本文观察静脉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房颤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以及左心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其窦性心律维持率91.67%、86.11%、83.33%、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11%、77.78%、69.44%、63.89%(√值分别为3.92、4.12、4.36、4.45,P〈0.05);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左心房内径(36.2±1.2)mm、(36.4±1.1)m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1±1.1)mm、(37.5±1.3)mm(t值分别为5.35、5.23,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胺碘酮联合用于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谢满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84-85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复律及心室率情况。结果胺碘酮在转复窦性心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心室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在转复房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6岁,因患"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于2008年7月18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史,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心房颤动,ST-T改变,心室率160次/分。给予常规降压、抗凝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毒副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时出现的毒副作用、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应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引起毒副作用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CT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5例出现胃肠不适、恶,心、胸闷、Ⅰ度房宣传导阻滞及皮肤光敏反应。均发生在200mg/d雏持治疗期。经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后副作用消失。未停药治疗。有3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经减量、对症处理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2例发现肺毒性.出现干咳症状,经复查X线胸片、呼吸功能检查、肺CT检查而明确诊断。诊断肺间质病变后,立即停用胺碘酮,改为莫雷西嗪,控制心房颤动,同时给予口服阿奇霉素。连续服用3个月,此后随访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X线胸片无变化。结论胺碘酮的副作用彤式多样且轻重不一,对于出现的常见副作用经积极对症处理,可不予停药。但肺毒性是胺碘酮的严重毒副作用,典型表现为肺间质纤雏化。定期检查X线胸片并对可艇病例行肺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表现为肺问质增厚。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标记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52.5%,3个月为57.5%,6个月为67.5%,对照组患者1月维持窦性心律成功率为22.5%,3个月为27.5%,6个月为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心动过缓,未予治疗而自愈。结论: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可很好地维持窦性心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9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发作后,给予口服胺碘酮600 mg&;#8226;d 1,7~14 d后改为400 mg&;#8226;d 1,持续7 d再改为200 mg&;#8226;d 1,60 d后改为100 mg&;#8226;d 1,观察房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2 a.结果:98例中总有效率87.8%,房颤得以有效控制,其中6例Q T间期>0.44 s,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治疗20 d时T4升高,以上不良反应在药物减量至200 mg&;#8226;d 1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口服胺碘酮可使房颤转律后的窦性心律得以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口服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阵发性房颤患者24例,口服胺碘酮400mg/d,分2次口服,2周后做24h心电图观察阵发性房颤发作减少的百分率、Q-T间期及24h平均心率并判定疗效。结果24例阵发性房颤中,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2.5%;治疗后24h平均心率(次/分)较前明显降低[(81.2±6.8)vs(66.8±8.4),P<0.01)];治疗后Q-T间期(s)较前明显延长[(0.38±0.02)vs(0.40±0.02),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和减少发作次数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秀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14-14
与窦性心律相比,心房颤动患者的病死率增加32倍。恢复窦性心律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静脉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快速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不良反应。方法回顾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就诊电白县沙琅中心卫生院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2~72h的患者12例,均静脉注射胺碘酮250mg,然后用微泵静注入胺碘酮10mg/h维持48h,并观察心率、心律、血压72h。结果12例入组的患者中,4例于服药后6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于24h内转复成功,3例于48h内转复成功,1例于72h内转复成功,2例未成功转复,总有效率为83%。其中1例出现过敏及胃肠道反应,另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胺碘酮可有效转复房颤或抵制运动及静息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仅用药过程中要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