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1)软件,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痢疾组方规律.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痢疾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5首治疗痢疾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9个,新方5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叶天士治疗痢疾重用健脾祛湿,活血行气之品。  相似文献   

2.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充分反映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从《临证指南医案》复脉汤的应用,探讨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脉象与用药间的关联关系。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脉诊的医案,建立《临证指南医案》脉象与用药数据表,用Apriori算法对脉象与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有609则医案记载脉象,置信度≥0.7的脉象-用药关联规则有"芤脉=人参""微脉=附子";置信度≥0.7的用药-脉象关联规则有"糯稻根=数脉""菊花叶=数脉""苦参=弦脉"。结论:《临证指南医案》重视辨脉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喘证疾病提供借鉴思路。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卷四》哮与喘两篇所涉及到的医案及中药,并对中药进行筛选,实施规范化处理,建立《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的中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处方30首,共使用中药65味,总中药频数为206次,高频中药(频数≥3)共27味;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三类中药累计频数123次;药味以甘、辛为主,甘味药物使用次数最多,达106次;归经中归肺、肾、脾、心经中药者多;聚类分析中将27味高频中药聚为5类;关联规则分析中共得出39个有效关联规则。结论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喘证用药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基本治法为补益脾肺肾以扶正气、祛痰利湿以攻邪气。  相似文献   

5.
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席姓医案的脉、症、理、法、方药等,以探讨医案研究之方法。  相似文献   

6.
董立均 《光明中医》2010,(3):452-454
《临证指南医案.耳鼻咽喉》中的治则治法用药遣方,延续了《临证指南医案》的一贯风格和特点。从其中的耳鼻喉科医案看来,叶氏的确称不上耳鼻喉科的专家,有很多应该商榷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是笔者学习《临证指南医案》徐灵胎评本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耳鼻咽喉》中的治则治法用药遣方,延续了《临证指南医案》的一贯风格和特点。从其中的耳鼻喉科医案看来,叶氏的确称不上耳鼻喉科的专家,有很多应该商榷的地方,但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是笔者学习《临证指南医案》徐灵胎评本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钱国强  陈孝银 《四川中医》2006,24(12):31-32
《临证指南医案》是清代临床大家叶天士所著,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杂病论著,其对痢疾一症的论治包含了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其论治思想对于临床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即对其中痢疾的辨证分型及其辨证论治两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本文以《临证指南医案》首篇中风篇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对其中所提及的方药及其属性进行统计并分析统计结果,旨在探讨书中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集中反映叶天士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本文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归纳出叶天士治肝的主要方法有苦辛泄降法、辛甘化风法、苦寒泄热法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临证指南医案》与苦辛泄降9法姚伟仁,戴坚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221300)主题词《临证指南医案》,治则汉·张仲景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以辛散之"、"以苦发之"治疗结胸、痞证,开苦辛泄降之法门。清·叶天士将本法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杂病等,在《临证指南...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理郁法的探讨陈俊孙福建省屏南县中医院(352300)理郁法是叶天士医案的精华部分,方论俱佳,颇多创见。笔者在学习《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有关郁证案例的治疗规律后,收益良多,现将心得试析于下。郁证的病因病机叶氏根据《素问·本病论》所述...  相似文献   

14.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中风病52首用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中风病52首用药浅析河南省淇县城关镇北关中风专科(456750)牛风景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常金峰叶天士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精于治疗,临床经验丰富,生平未尝著述。《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乃由其门人编撰整理成书,书中一卷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临证指南医案》肿胀辨治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筛选、清洗、降噪处理及目标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的主症、中药、药物性味归经、用药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肿胀病主症以腹满,胀满等腹部不适,饮食二便异常为主;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肝肺肾诸脏,多辛、苦、甘相合,常用茯苓、白术、厚朴、陈皮。结论:《临证指南医案》治疗肿胀之病注重脾胃肝肺肾之关系,调节气、水、血之平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的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有切实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刘飞艳  谢军 《光明中医》2023,(6):1007-1011
目的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肝郁脾虚证的条文,探讨其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python 3.8通过标点将文章分段,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可能涉及肝郁脾虚证的条文,将医案相关信息录入Excel 2019表格,利用R语言4.1.2、SPSS Modeler 1.0.0.399以及SPSS Statistics 28.0.0.1,进行数据挖掘,内容包括频次统计、归经分析、功效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临证指南医案》的有效处方57个、中药88味,药物出现频数总计403次。使用频数≥7次的高频药物共有18味,设置支持度为17%,置信度为60%,共挖掘到二项关联规则17项,聚类组5组。结论 所选条文中的方药功效以健脾益气、柔肝疏肝为主,辅以理气化痰、清泻肝火。  相似文献   

17.
《临证指南医案》作为清代医家叶天士的临床医案集,由叶氏门人整理成册,蕴含着丰富的临证经验与学术理论,为后世众多医家所认可。本文主要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腹痛》探究总结,采用病机概述、治法总括、方义详解等方式,对叶氏诊疗腹痛的特色作出了初步分析,认为其论治之法承前启后,在现今中医药论治腹痛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目前中国知网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其发展状况,为后续叶氏医案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纳入中国知网2016年12月31日以前发表的研究《临证指南医案》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发表时间、研究侧重点、原著各卷研究概况和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法,数据挖掘法,二者结合法)等方面开展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87篇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文献发表量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文献研究范围涉及《临证指南医案》全部10卷;叶氏的"阳化内风学说"和"胃阴学说"研究领域最受关注;《临证指南医案》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使用情况为理论分析法使用最多,共126篇;数据挖掘法27篇,二者结合法34篇。结论《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多种分析方法结合使用将更有利于这一临床著作的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叶天士为清代著名温病大家,擅长诊治各类咳嗽,《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对咳嗽的诊治多有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咳嗽》医案中的用药规律来总结诊治咳嗽的经验,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必读之书,内容相当丰富,但对于它的作者却一直以来有人存有疑问,如《温热论》脍炙人口,但是否为叶天士之作?《临证指南医案》的编者是否为叶天士之学生?而“河间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