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人类淋巴细胞表面膜的特异性是不同的。目前已公认有三种主要亚型:B细胞型急淋、T细胞型急淋和非T非B型急淋。近来,由于白血病性原淋巴细胞免疫标志和结构酶的深入研究,使本病亚型之分类更为精确。本文就国外对急淋免疫分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MoAb)对造血系统肿瘤诊断的应用,肿瘤诊断的一般原则是寻找肿瘤细胞的来源,病因及其他因素。一、淋巴细胞系统肿瘤 1.过氧化酶阴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可分为:(1)MCs-2阳性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2)Ia-急淋;(3)淋巴样干细胞急淋;(4)前-前B急淋;(5)前B急淋;(6)前T细胞急淋;(7)胸腺T急淋等亚型。2.T细胞肿瘤可分为:(1)胸腺T淋巴瘤(同急淋亚型7);  相似文献   

3.
按细胞膜表面标志的不同,急淋可分为T、B、D(双标志)和N(非T非B)4种类型。本文报道应用表面膜标志检测试验,对21例急淋患者作免疫学分型,研究其不同类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T细胞鉴定,用羊红细胞玫瑰花试验,包  相似文献   

4.
酸性磷酸酶(AP)和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NAE)存在于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中,但有报道儿童非T-ALL细胞也有阳性AP反应,可能为前T-ALL。本文比较8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ANAE及AP染色与免疫学表型间的关系。免疫学表型测定包括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及单克隆抗T细胞抗体(WT_1)测定等。酶染色以70%以上细胞有反应作为阳性标准。结果:31例白血病细胞的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大于50%,属T细胞型;2例白血病细胞SIg阳性属B细胞型;50例无T或B细胞标记属非T非B细胞型(N-ALL)。后者26例抗普通型急淋(c-ALL)血清阳性,属c-ALL,2例WT_1阳性为前T-ALL,12例与上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以未成熟的淋巴细胞和祖细胞无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血液恶性疾病。急淋最常见于儿童,其次发生在青春期和成人。该病儿童治疗率为50—70%,与接受相同治疗的儿童相比,成人的缓解率较低,且短暂,存活期较短。分类按FAB分类,儿童急淋85%具有L1形态特征,L2或L3相对少见;成人急淋则L2占多数,L3偶见。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学特征分类为:普通型、T细胞型、B细胞型和非T非B细胞表型。儿童急淋75%是普通表型,其余为T细胞或非T非B细胞表型;B细胞型相当罕见,低于1—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成人慢淋是一种B淋巴细胞性疾病,T淋巴细胞性极罕见,儿童急淋则为T细胞性或无T无B标志性疾病。基于人血液中T、B淋巴细胞表面电荷的差异,作者用细胞电泳方法研究了71例慢淋、12例急淋、81例(年龄与患者相当的)健康成人和29例健康儿童的淋巴细胞电泳移动情况。  相似文献   

7.
作者叙述了93例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急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这些病人已作4年随访(中数),且在这些病人中用三种细胞表面标记在表型上确定了急淋的亚型,这三种标记是人类 T 细胞抗原(HTA)、免疫相关抗原(Ia)和普通急淋抗原(CALLA)。其中,11人属 T 细胞组(HTA~+Ia~-CALLA~-),77人属非 T 细胞组(Ia~+HTA~-)。Ia~+组中有43人的细胞可供抗 CALLA 试验,结果36人 CALLA~+,7人 CA-LLA~-。另5例病人有少见的表面标记。一人是 HTA-Ia~+CALLA~+,在4个 HTA~-Ia~-的病人中3人有足够  相似文献   

8.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次诊断时,很少能辨认出睾丸白血病的存在。睾丸隐性浸润的发生率尚未进行研究。本文报告24例急淋男孩治疗前睾丸活检的结果。本组急淋患儿(按 FAB 分类;17例为 L_1,7例为L_2)均在16岁以下,确诊时作双侧睾丸楔形活检。其中4例为 T 细胞性急淋,14例为非 T 非 B 细胞性,6例为前 B 细胞性。睾丸大小正常,无与睾丸有关的症状。手术取下小的楔形睾丸组织(3×1×1mm~8),置于盐水浸湿的纱布上立即送病理检查。仅2例发生阴囊大出  相似文献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非淋变与急淋变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非淋变与急淋变治疗前的特点及其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 6 1例CML急非淋变与急淋变患者治疗前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CML急变时 ,急非淋变与急淋变相比 ,急非淋变发生率高 ,发病年龄偏大 ,肝大、巨脾的发生率高 ,贫血较重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多 ,幼稚细胞比例高 ,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低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 ,CD34 和CD34 /HLA -DR 表达率高 ,附加染色体的发生率高 ,治疗反应差。结论 急非淋变与急淋变相比 ,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及不同的治疗反应 ,这对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成人急粒缓解期的白细胞和急粒白血病细胞合并福氏完全佐剂免疫三个月的 CBA/J 系雄性小鼠,然后制备成异种抗血清。经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异种抗血清可与大部分急粒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的细胞起反应,外周血细胞的荧光较基数高65±15%,骨髓细胞的荧光较基数高72±15%。在急粒缓解期免疫荧光值较复发时为低(P<0.001),但仍高于非白血病的良性疾病患者的免疫荧光值(P<0.01)。而异种抗血清与急淋,慢粒急变,或非白血病患者的血或骨髓细胞,以及与 PHA 刺激后酷似原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反应强度很低,几乎接近荧光基数。这种抗血清与慢琳白血病、非白血病以及富含 B 细胞的病例的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不起反应。原原淋细胞、PHA  相似文献   

11.
2'-去氧助间型霉素(Pentastatin,2'-deoxyco-formycin,DCF)为链丝菌属抗生素,有强烈的淋巴细胞毒性,对T和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患具有抗肿瘤作用。在毛细胞白血病(HCL)的DCF随机研究中其疗效优于脾切除或干扰素治疗。现综述该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一.腺苷脱氨酶(ADA)的活性分布 DCF为嘌呤代谢中的ADA抑制剂。ADA存在于肝、脾、肾等组织细胞上,但以胸腺细胞上ADA活性最高,其次为淋巴细胞。T细胞高于B细胞,浆细胞至少与T或非T非B细胞相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上ADA活性高于正常淋巴细胞4倍,以T和非T非B ALL细胞为高。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上ADA活性低于正常淋巴细胞,但T-CLL细胞较正常T细胞高2-3倍,亦较B-CLL细胞高,化疗后随着淋巴细胞减少,ADA活性逐渐增高趋向正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ADA活性增高,急淋变与急粒变之间无明显差别。T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种白血病患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的遗传相关性,研究分析对三种类型白血病有易感作用和保护作用的HLA基因.方法以2116例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健康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24例白血病患者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非淋)三个病人组,分别比较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LA-A、B、DRB1位点的基因频率,通过X2检验、显著性差异及疾病的危险率(RR值)的计算,找出病人组与HLA的相关性.结果 49例急淋患者中,HLA-A11、B18、B39的RR值分别为1.894、4.0502、2.558;37例急非淋患者中,HLA-B*4001+(B60)RR值为0.0842,明显低于1,HLA-DR9的RR值为2.3165;38例慢粒患者中,HLA-B54、DR4的RR值分别为2.9865、1.9251,HLA-A11的RR值为0.3069,明显低于1.结论研究表明HLA-A11、B18、B39基因与急淋相关联,有易感作用;HLA-B60、HLA-DR9与急非淋相关联,HLA-DR9有易感作用,HLA-B60有保护作用;研究还发现HLA-A11、B54、DR4与慢粒相关联,HLA-B54、DR4有易感作用,而HLA-A11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畅  罗绍凯  邹外一  王汉渝 《新医学》2003,34(11):685-686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患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水平及与化学治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35例急非淋患者化疗前及其中25例患者化学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VEGF水平,并与15份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进行对照。结果:急非淋患者化学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266±158)n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9±65)ng/L(P<0.01)。治疗有效组化学治疗后血清VEGF下降至(135±55)ng/L,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化学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效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非淋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化学治疗近期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周德军 《临床医学》2010,30(6):15-17
目的评价60Co交替半身照射(AHBI)治疗急性白血病(M3除外)的疗效。方法对14例化疗缓解后的急性白血病(M3除外)患者强化预处理后行60Co交替半身照射(AHBI),观察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等变化,照射后未复发患者不用化疗,照射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非淋)比较疗效,并与同期未照射患者比较疗效。结果 14例患者经AHBI后,5年后现存活4例,均为急淋患者,其中有2例已超过10年;死亡10例,其中急淋2例,急非淋8例,照射期间无一例死亡,照射组急淋与急非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未照射组能坚持巩固、维持化疗患者18例(7例急淋5年内均死亡,11例急非淋5年后存活1例),与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后未维持化疗48例,无一例存活5年以上,与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0Co交替半身照射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治疗手段,但仅适用于无条件做骨髓移植的急淋患者,不适用于急非淋患者。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常见的淋巴细胞肿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高危淋巴细胞肿瘤患者包括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状态包括起病时白细胞增高、伴有融合基因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处于急变期或加速期、淋巴瘤高危病理类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B/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文献报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儿童高危及复发ALL患者安全、有效【1-2】。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不少学者对急性白血病提出了多种新的分型方法。现在不少人认为,用传统的瑞氏染色法,根据血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分为若干亚型。不同亚型在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各有特点。1980年苏州血液学会议,参考国外FAB(法美英)分型法,提出了我国急性白血病新分型方法的建议。本文按照这个分型对285例急性白血病重新分型,并对各个亚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关系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23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测定尿中修饰核苷的排量,旨在明确它们在监护成人急性白血病的活动中的潜在作用。 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年龄为19~73岁,其中12例为急粒,2例急性早幼粒和3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6例非T、非B性急性巴淋细胞白血病(ALL),年龄为15~67岁。病程中每例患者测定一次或多次尿核苷排泄量(例如在诊断时,缓解期和/或复发期)。于首次诊断和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儿T淋巴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与治疗及预后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活细胞间接荧光标记、培养法、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免疫分型、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等。结果:临床表现与形态学无明显特别,但染色体克隆性异常与异位种类多,无TEL-AML阳性者,81.8%有PCR阳性,总缓解率92.5%,治疗CR中24%复发,1例t(4:11)易位者CCR近三年。结论:TCRδ为儿童T系急淋的克隆性标志。儿童T系急淋缓解率高,但复发率亦高。其治疗效果与预后是与多因素有关的。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儿童骨髓中,分化早期阶段的骨髓淋巴细胞表面及多种组织细胞上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完全缓解、停止治疗后相当一段时间,存在着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ALLA)。目前,急淋完全缓解后残留的cALLA~+细胞已经作为在诱导治疗时获得完全缓解后急淋患者的监测和复发指标。  相似文献   

20.
34例儿童急淋骨髓液抽取后作免疫金染色,以确定病儿的免疫分型。实验所用抗体全部为单克隆抗体,包括J_5、B_1、T_(11)、T_4、T_5、T_6和My_7。细胞表面若有5粒以上深黑色金染色颗粒视为阳性,标本若10%以上原始细胞阳性则认为该标本具有这一表面标志。此外用免疫酶标技术检测了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TdT)。28例被分为非T细胞急淋,大多数病例J_5阳性(24/28)和TdT阳性(22/25),少数病例B_1阳性(11/25),其中2例J_5和/或TdT阴性,然而B_1阳性且胞浆内有IgM和Kappa链,另2例J_5和B_2均为阴性,然B_4阳性,且形态似L_1亚型。12例J_5阳性病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