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且难治病之一,在既往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肾活血法"往往效果欠佳。近来发现脾脏亏虚,脾失健运在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脾出发治疗股骨头坏死,在活血补肾的基础上兼以健脾祛痰,缓解病情、延缓其发展,在早中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何庆炎 《广西医学》2004,26(8):1216-1217
脑出血、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风急性期因目前中医缺乏现代医学应急的、系统的抢救设备及措施,故患多住院以西医治疗为主。急性期后(包括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往往因疏于治疗或治疗不当,使患缺损的神经功能未能更好地恢复或再次发生更严重的中风。笔多年来将中风急性期后的患分为中风恢复初期、中风恢复后期、中风后遗症期,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中风又名脑梗死,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进而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上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的疾病[1],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脑梗死经急性期治疗后常会遗留偏瘫后遗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废用性肌萎缩.导师刘喆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对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偏瘫颇有经验,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刘老师针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 ,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分水岭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 ,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范畴。是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 ,引起该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种 ,约占75 %。我科近年来在诊治逐年增加的缺血性中风病例过程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皆经CT检查确诊。2 0 0例病人中 ,男性 12 0例 ,女性 80例 ,年龄最大76a ,最小 2 6a ,均已婚。中风初发者 188例 ,再发者12…  相似文献   

5.
便秘多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往往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只注意主病而忽略了便秘这一不十分突出的症状,结果常常酿成大祸,后悔莫及。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便秘这一症状的护理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如有的中风病人,开始只是中经络(缺血性中风),因忽略了便秘的症状,结果病情加重,演成中脏腑(出血性中风)。又如:有的出血量小的中风患者,亦因忽略了便秘而使出血量加大,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又如:心肌  相似文献   

6.
李阳 《基层医学论坛》2004,8(5):421-422
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的疾病。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脑动脉硬化,而血脂及脂蛋白的改变是导致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血脂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在血中运输,故血脂的改变必然伴有脂蛋白特别是载脂蛋白的改变。为此.笔者通过针刺治疗观察50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同时,发现针刺有改善载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中风的特点:发病急,来势凶猛,变化快,多有后遗症[1]。发病后如能及时抢救、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便可安全渡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此时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使患者惊恐、烦躁,甚至抑郁愤世,影响康复。故中风恢复期护理甚为  相似文献   

8.
<正> 氯霉素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有一定效果,但可引起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Compartmenal Syndrome)并因此而发生肢体坏死。鉴于此种少见的医源性疾病还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后果严重,故将我们治疗的4例进行介绍,并对其发病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游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959-960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往往起病急、变化迅速、病情危重,致残率与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以明显的精神、心理变化为发病诱因。因此,有人认为本病属于心身疾病,其发病后又多有心理状态的改变,这些往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故对此加以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调护对策,有利于本病的治疗和康复。笔者试从中风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调护对策谈谈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王红 《吉林医学》2014,(15):189-3386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肺部感染的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78例合并患有肺部感染的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采用常规中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风合并肺部感染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炎性反应彻底消失时间和中风疾病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脑中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合并患有肺部感染的中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风又名卒中。又为急性脑血管病而引起的半身不遂之 症。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 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 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 偏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平衡针 与中药结合对中风患者85例进行了康复治疗,总有效率 97.64%。现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偏瘫为中风病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促使中风致残率增高的主要病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肢体功能等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在临床中对于偏瘫的治疗大多作用在患肢的局部,笔者通过临床以及理论学习中发现,配合使用滞针术对中风偏瘫患者头部进行诊疗效果甚佳,而针灸治疗此类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配合滞针术可增加毫针针下感觉,促进气至病所等功效,从而增加了疾病诊疗效果,故对其进行理论方面的印证,初步证实了配合使用滞针术从头部论治中风偏瘫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以为临床提供靶向性诊疗思路以及有效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较为常见,致残率极高的疾病,除创伤外,非创伤病例的病因尚未明确,故在保守治疗上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近年来苗医药以简、便、验、廉的特点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其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逐步受到重视.本文应用苗医理论,阐述苗医对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以期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另一种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风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危重疾病之一,中医历代诸家对中风的论述,有真中风与类中风之分。所谓真中风是指突然昏仆,口眼歪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且伴有六经形证,其证因为外风所中,类中风外无六经形证,其症是正虚内风僭动而发。中风之病,是属于祖国医学中“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就临床所见,多为类中风,而真中风者鲜有,故通常所说的中风,实际上是均指类中风而言。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是脑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日益增加. 西医的脑梗死即中医"中风"范畴,又称为缺血性卒中,西医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致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中风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脑血管疾病,往往来势迅猛,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可能随时发生.中风最初发作的30 min是最佳的抢救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将大幅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梳理古籍文献中“心中风”的内涵、病机以及治疗,以期为临床病毒性心肌炎、癫痫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佐。[方法]基于第5版《中华医典》数据库,查阅古籍文献中关于“心中风”的论述,分别从“心之义”“中之音”“风之义”三个角度辨析”心中风“的具体内涵,并概括其临床症状、病机和治疗,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结果]中医学之“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不仅具有主血脉之功,尚具主藏神之能,同时部分古代医家常以“心”来代指中焦脾胃。中医学之“风”则有外风与内风之别,内风多因情志而生。故笔者基于古今文献相关论述,简要阐析“心中风”之不同内涵,其中包括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以及其他心中风。血肉之心中风和其他心中风多由外风所致,神明之心中风可因外风或内风引起。血肉之心中风治疗以祛风药为主,佐以益气养血之药;神明之心中风则以安神药为主。[结论]血肉之心中风、神明之心中风及其他心中风分别与现代医学之病毒性心肌炎、神经系统疾病、胃肠疾病甚为相似,或可依据古籍文献为此三类疾病的临证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类型,超早期静脉溶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学将其归于“中风”,脑络瘀滞贯穿中风的各个病期,故多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要治则。本文现围绕静脉溶栓联合活血化瘀法治疗ACI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ACI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西医脑血管意外范畴,多留有后遗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因此恢复期的治疗也尤为重要,不可忽视。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160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中风后 ,脑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导致一系列的损害 ,甚至死亡 ,针刺疗法作为治疗缺血性中风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修复作用以及内在的调节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对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可显著缩小脑梗死的面积 ,促进软化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 ,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1 ] 。司全明[2 ]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动物模型 (MCAO) ,发现缺血 2h再灌注 7d ,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组脑梗死体积 (P <0 .0 5 ) ,提示电针可减轻缺血性…  相似文献   

20.
头针疗法从1971年开始用于治疗瘫痪及各种伴有神经系统障碍的疾病,有显著效果,受到许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国内各地治疗中风偏瘫的有关资料综合整理如下。 1 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概况有人分析了从1971年至1984年间已发表的67篇学术论文,6145例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头针部位均为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足运感区为主;针刺手法则多为快速150~320次/分的持续捻转法;总有效率在85.7~96.0%,显效率在(包括基本痊愈)34.2~85.7%之间。近年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