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拟“定痛汤”治疗额窦炎,清热除湿效果好,排脓解毒作用强,祛风通窍取效快,病程短,消炎止痛功效迅速确实 ,本方药源足,服用简便,疗程短,显效速,疗效高,复发少,毒副反应轻,简介如下。 方药:鱼腥草(后下)30克,黄芩、钩藤(后下)各15克,羌活、防风、苍耳子各12克,川芎、白芷、蔓荆子各10克,僵蚕、甘草各9克,白附子6克。头昏加菊花,恶心呕吐加法夏、竹茹,失眠加合欢皮,便秘加大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个验方,治疗组织深部脓肿和慢性下肢溃疡,屡验屡效。方药组成:杏仁7个,大枣(去核)120克,黄连,黑地榆,轻粉各30克,黄蜡60克,冰片10克,香油4两。制法:将杏仁、大枣、黄连,黑地榆逐一在大青石上砸碎研末,连同轻粉、冰片、  相似文献   

3.
方一:主治阳痿和阴痿。方药:绿包藤50克,姜30克,射干30克紫当花20克。用法用量:晒干研细,用桔子水制成小丸。睡前服,睡醒后又服。说明:本方男女常可服用。方二:主治阳痿、阴痿。  相似文献   

4.
延年半夏汤     
<正>延年半夏汤出自《古今录验》,载于《外台秘要》。方药组成:槟榔6克,桔梗3克,枳实3克,前胡6克,半夏12克,鳖甲9克,人参3克,生姜3克,吴茱萸3克,主治胃痛剧烈,波及左胸、肩胛者。此方对突发性的胃脘痛(胃痉挛)和支气管哮喘症偏寒的有很好的疗效.用之得法,其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5.
1978~1980年笔者运用以疏通孙、络脉为主的方法,以宽筋藤、海风藤为主,与效灵丹合剂组成宽海效炅汤进行治疗急性腰肌痛(劳损)30例。经治疗4天痊愈者6例,5天2例,6天和7天各10例,8天2例。方药:宽筋藤30克、海风藤30克、木瓜15克、威灵仙15克、秦艽12克、丝瓜络15克、乳香10克、丹参25克、当归15克、没药10克。清水四碗煎成碗半,分二次服。方中药物虽寒温并用,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偏寒者加乌头,偏湿加防己、生苡仁、苍术,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尿激酶、抵克力得对高黏血症的治疗作用 ,将 4 6例老年患者分为尿激酶 ( 2 4例 )、抵克力得 ( 2 2例 ) 2组。尿激酶组静脉给尿激酶 2 5万U/d ,1 0d为 1个疗程 ,抵克力得组口服抵克力得 0 .2 5g/d ,2 0d为 1个疗程。分别于单个疗程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2组血液黏度均下降 ,但作用环节不同。提示 :2种药物均可治疗老年人高黏血症 ,并宜根据具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合理选药  相似文献   

7.
<正> 吾师晏氏乃祖传骨伤科医师,从医60余载。临床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得心应手,邻近数邑享有盛誉。所授秘方“平安散”,经余临床验证确有消肿散淤之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及用法:生大黄30克,五倍子20克,生栀子30克,白及15克,柑子叶30克,芙蓉花叶30克,焙干研细末。以生姜煎汁,取上药末适量(用量根据血肿面积大小而定)调成稠糊状均匀敷于伤  相似文献   

8.
普济消毒饮     
时逸人 《开卷有益》2014,(12):47-47
<正>普济消毒饮载于金代医家李杲所著的《东垣试效方》。方药组成:黄芩(酒炒)15克,黄连(酒炒)15克,陈皮(去白)6克,甘草(生)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水煎,去滓,下芒硝,加黄蜜5  相似文献   

9.
赵庆宪 《海南医学》1993,4(2):47-48
小儿泄泻为临床常见病症,有伤食型、风寒型、脾虚型等之分。笔者在临床诊疗中,用自拟“健脾开胃散”方治疗30例,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方剂组成:五谷虫20克 山楂20克 鸡内金20克 六曲30克 藿香叶15克 治疗方法:将上述方药焙干研成粉末,每次30克,用糖水或随证加味的药汁调服。此方治疗伤食型、脾虚型最有效,其它证型需据证加减方显效力。  相似文献   

10.
一、胆结石静止期: 1.气郁型治则: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方药:胆宁汤(经验方)。方解:茵陈12克、虎杖12克、生大黄后入6~9克,通下利胆清热;青皮6克、陈皮6克、都金9克,三药疏肝理气。青皮入肝胆气分,降泄之力较强,可疏肝导滞;陈皮入肺、脾之气分,能健脾化湿,二皮相伍,相得益彰。郁金为血分之气药,入心、肺、肝三经能凉血行血,行气止痈。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验方“头痛闻药”,治疗“癫痫性偏头痛”之证,效若桴鼓,兹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参考。方药:樟脑3克、冰片0.6克。用法:头痛发作时,将上药共为细末,放置于小器皿中,用火点燃,鼻嗅其烟。嗅后自己感觉有凉气直冲入脑,疼痛立即减  相似文献   

12.
满茹 《开卷有益》2014,(4):38-38
<正>1、方药: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2克,地龙10克,钩藤12克,茺蔚子12克,珍珠母30克,杜仲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方药:泽泻60克,益母草30克,怀牛膝15克,钩藤15克(后下),夏枯草15克,桑寄生15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明天麻10克,青木香1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于早晚分服。  相似文献   

13.
小儿在盛暑季节,长期发热不退(体温在38℃—39℃之间)。西医诊断为:小儿夏季热,中医谓之:“暑热症”。小儿夏季热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每年的6—9月力多发季节。用各种抗菌素活疗,疗效不明显;而中医应用“消暑汤”治疗之,效果满意,方药如下:北沙参6克、麦门冬6克、肥知母5克,淡竹叶5  相似文献   

14.
正一、产后腹痛方主治:产后小腹疼。方药:当归20克,益母草50克,川芎10克。用法:生姜3片,红糖适量,水煎服,二剂即愈。二、乳头皲裂溃烂方主治:乳头裂口、溃烂等。方药:硼砂、川黄连各10克,核桃仁(肉)15克,蜂蜜20~30毫升。用法:上三味药均研细末,同蜜调和为浆糊状,外涂乳头局部,每日二次,十天即愈。三、乳痈外治方主治:乳痈初起,虽红肿疼痛,尚未化脓。方药:生大黄20克(研面),元明粉10克。用法:用醋、水各半同二味药调成糊状,外敷乳房红  相似文献   

15.
方药:银柴胡10克,防风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  相似文献   

16.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超过正常值。由于脂质常以与蛋白结合形式运转全身,造成一种或多种脂蛋白异常高,称高脂蛋白血症。主要症状为头晕、胸闷、腹痛、臀部和肢体可见黄色斑块,肥胖者多伴有血压偏高,称高脂血症。 治法:降血脂、降压。 方药:山楂片、何首乌、丹参各15克,草决明12克,泽泻、陈皮各10克,水煎服。  相似文献   

17.
肠胃积滞,化生风热,证见消谷善饥,大便泄泻;或食欲呆滞,大便干结;或口渴多尿,状类消渴。此等证候,小孩为多,总由肠胃积滞而起,下方皆可治之: 谷精草30 克鸡内金10克五谷虫10克煅牡蛎15克西党参10克漂白术9克小儿脾虚,食欲不振,腹满便溏,形瘦体倦者,参苓白术散,异功散诸健脾方药,皆可随证取效。遇腹泻而消谷善  相似文献   

18.
加减复脉汤见载于清代医家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一书。近年来,笔者学习应用此方治疗一些病症收到一定疗效。一、方药组成及适应症候: 1.方药组成;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阿胶9克麻仁15克 2.功效: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相似文献   

19.
张氏四汤     
<正>1、张氏四物汤方药:熟地黄24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9克。水煎服。能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心脾、活血逐瘀、调节内分泌及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2、张氏白虎汤方药:石膏30克、知母15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用于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  相似文献   

20.
<正>方药一:柠檬1枚,马蹄10枚。制法与用法:水煎为汤剂,食之饮汤。须常服常饮。功效:用治高血压,还可改善心肌梗塞者症状。方药二:荠菜20克,车前草20克。制法与用法:切碎,水煎服。功效:用治高血压。方药三:海带30克,草决明20克。制法与用法:将海带洗净,水泡2小时,共倾入沙锅中,再加入草决明,煎煮1小时。饮汤、食海带。1日1剂。功效:可改善高血压的症状,平稳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