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慧  周玉  詹琼 《当代医学》2014,(1):26-27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校解剖室保存的成人尸头18具,年龄28~48岁,将尸头分三组制成冠状、矢状、横断层标本。做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观察并记录数据,同时测量关节盘厚度。结果冠状、矢状、横断层标本均可以看到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关节盘最厚处3.98 mm,最薄处1.35 mm。结论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研究对该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生物塑化薄片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临床颞下颌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关节内镜手术提供正常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例颞下颌关节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塑化薄层断面标本 ,与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颞下颌关节生物塑化薄片及MRI图像可清楚显示颞下颌关节解剖结构 ,两者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外耳道的前倾角为 (1 0 8± 3 6°) ,关节结节后斜面与眦耳线夹角为 (58 8± 4 2 )°。结论 生物塑化薄片与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可为颞下颌关节的影像诊断、关节内窥镜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有助于避免在TMJ关节镜手术中损伤中耳或颅中窝结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颞下颌关节MRI图像中比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诊断最常用的正中斜矢状位评估法和多层面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共同评估法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2侧符合DC/TMD临床诊断标准的颞下颌关节MRI图像,使用两种方法评估颞下颌关节盘的位置。方法一是在斜矢状面的正中层面评估关节盘位置;方法二则需在连续图层的斜矢状和斜冠状图像上评估关节盘位置。使用Pearsonχ2检验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正中斜矢状位影像评估发现139侧(85.8%)关节盘位置改变,而多层斜矢状位和冠状位影像共同评估发现151侧(93.2%)关节盘位置改变。方法二灵敏度显著高于方法一(P<0.05)。结论 多层面多维度的MRI评估颞下颌关节盘位置优于单层面,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诊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同功能位颞下颌关节盘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盘在关节运动中的动态变化,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依据.方法筛选11具牙列整齐、磨牙完整的新鲜中青年尸头及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分别行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侧移位及闭口位MR扫描.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将闭口位标本制成横断、斜矢状及斜冠状位三个方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标本,比较不同功能位关节盘的断层影像表现.结果大张口位、下颌前移位及下颌侧移位的平衡侧关节盘不同程度地向前移位,关节盘后带变为凹盘或三角状以适应关节结节的形态;下颌侧移位的工作侧关节盘移位不明显.结论颞下颌关节不同功能位时关节盘与髁突、关节窝的关系表现不同.关节盘后带形态变化较大,但关节盘双凹形特征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邹亚毅 《中外医疗》2011,30(20):26-28
目的:分析颞颌下关节紊乱在(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Dysfunction Syndrome,TMDS)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27例,完成54侧颞颌关节T1WI、T2WI、T1-3D WATS冠状位、矢状位及矢状张闭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完成40侧颞下颌关节斜冠状位、斜矢状位(coronal Pd+T2tse,Me2d)成像,观察颞下颌关节盘的MRI表现。结果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7侧,关节盘均呈蝶结状或双凹形;不可复性前移位10侧,关节盘为不规则形,6侧伴有关节积液,8侧张口受限,5侧髁状突骨质磨损。结论 MRI能全面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情况,是检查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重要、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跖屈20°)经冰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10例、矢状位10例、横断位10例.观察下胫腓韧带出现的范围、附着及走行.结果:下胫腓前韧带在经前踝冠状面(宽5~8 mm、高18~21 mm)和经距骨顶横断面(长20~22 mm、宽2~3 mm)可清晰显示.下胫腓后韧带在经载距突后缘冠状面(宽8~10 mm、高5~7 mm)和经距骨顶横断面(长18~20 mm、宽1~2mm)可显示.胫腓骨间韧带在经载距突后缘冠状面(上端宽4~6 mm、下端宽1~2 mm、高21~24 mm)可显示.结论:选择合适的方位能清楚地显示下胫腓韧带,为下胫腓韧带损伤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不同学者应用的方法不同 ,造成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中的很多不便 ,为了更好的适应临床和科研的工作需要 ,现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标准探讨如下。1 关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1 1 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代替以往各种命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经历过许多名称的更改 ,如 :研斯腾综合征、颅下颌紊乱病等。目前 ,国外文献中较多应用的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这一名称是BellWE于 1938年在美国牙医学会(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 ,TMDcostensyndro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骨鼓乳段面神经的斜矢状位断层解剖方法 .方法 应用先进的冷冻数控铣削技术,对20例正常国人颞骨标本进行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数码相机摄影,计算机保存数据,获取鼓乳段面神经斜矢状位断层连续图像,并对所获图像进行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 20例颞骨标本斜矢状位连续断层切片均得到鼓乳段面神经的连续显示层面,图像清晰,形态及走行显示良好.结论 斜矢状位断层解剖研究可为临床鼓乳段面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及影像学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断层解剖学 (Sectionalhumananatomy)是利用切割组织结构、制作断面标本的方法 ,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在不同层面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断层解剖学的传统研究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是用高速电锯切割、制作断面标本 ,一般以 1cm一片进行连续切割。断层标本的层面一般分别按矢状、冠状、水平等三个基本层面进行切割。随着断层解剖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 ,其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①断层标本的厚度对于组织结构连续性的观察是不利的 ,小于 1cm的结构就可能被漏掉 ,而这 1cm结构中所含的病理组织有时对临床诊断是至关重要的②如果想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TMJ ID)患者关节盘移位改变的范围,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7例(34个颞下颌关节)TMJ ID患者(病例组),使用GE Signa Excite Ⅱ1.5T超导型MR扫描仪,采用颞下颌关节MRI表面线圈对病例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和斜冠状闭口位自旋回波(SE)T1WI、T2WI、PDWI扫描,与15例(30个颞下颌关节)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MR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64个关节均获得清晰的MR图像,T1WI和PDWI图像斜矢状闭口位时,病例组关节盘前缘位于关节结节最低点垂直线前约0.42mm,而正常对照组则位于其前约0.14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关节盘后带与双板区交界处约位于髁状突12点位垂直线14.4°处,而正常对照组则位于其3.19°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盘分界线角及盘前分界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颞下颌关节表面线圈进行MRI扫描能非常清晰地显示关节盘位置、形态及相关组织的结构状态,可准确诊断TMJ ID。TMJ ID患者在斜矢状闭口位时关节盘前后缘均有明显前移,关节盘移位是判断TMJ ID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片、许勒位片、经咽侧位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0例(51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牙颌面专用CBCT行颞下颌关节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许勒位、经咽侧位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与CB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骨质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结果:(1)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男性、女性分别为59.04%和69.66%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准确性分别为90.64%和94.10%;而许勒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为86.97%.(3)CBCT检查显示骨关节病中骨质硬化的比例最高,为39.86%,其次骨质增生为28.18%,骨皮质模糊为18.90%.结论:CBCT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以及多个层面上准确地反映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及其骨质改变情况,在颞下颌关节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片亦可较好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骨质病变,而许勒位片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结果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又。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1例冠状断层标本上。结论肝尾状叶依内部脉管构筑,应视为为一个独立肝段(段1),但在外形上又可分其为3部;肝尾状叶切除术前,应用MRI或增强CT检查,充分认识肝右后叶的静脉引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膝关节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47侧经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后的成人膝部标本,冷冻后用断层带锯作厚5 mm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对各断层面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进行观察.结果半月板后角高度明显高于前角,内侧半月板前窄后宽,而外侧半月板宽度前、后角基本一致.正中矢状面显示交叉韧带全长的出现率为79.5%,前交叉韧带与矢状面的夹角较后交叉韧带小.结论膝关节断层形态学研究提示半月板的后角容易损伤;外侧半月板较内侧更易损伤.影像诊断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损伤应以矢状面为重点,辅以冠状面检查.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1]。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相当高,致病因素也很多,其中牙列缺损,特别是牙列远中游离缺损及过度磨耗是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原因之一,2000—2002年我们对28例因牙列远中游离缺损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进行垫式铸造支架义齿修复治疗,观察2~4年,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5~75岁,平均50岁;均为牙列远中游离缺损且长时间没有修…  相似文献   

16.
<正>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并非指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总称,包括翼外肌功能亢进、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关节盘与髁状突相对移位、翼外肌痉挛、关节盘脱位、穿孔等。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15年12月以来用浅针合封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中的诊断标准[1]。①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外伤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外伤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头面部外伤史,颞颌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关系紊乱,耳颞区压痛及颅内非典型疼痛是本病常见的症状。耳颞部或颅底的X线断层及CT检查能明确诊断。单纯用髁状突切断或髁状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且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采用以恢复颞颌关节功能为主的关节重建术,临床效果较理想。结论:本病临床行颞下颌关节及颅底X线断层或CT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首选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同时早期诊断与正确选用手术治疗是防止和减少术后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与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内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围手术期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颞下颌关节内镜是诊断和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器械 ,利用其能直接观察关节内的病理变化 ,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手术治疗 ,而且切口小、出血少、时间短。1997年 3月~ 1999年 5月 ,我院采用内镜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2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2例 ,男 2例 ,女 10例 ;年龄 2 8~ 37岁。1.2 手术方法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 ,常规消毒铺巾 ,用 10 g/L 利多卡因行颞下颌关节区域局部麻醉。关节穿刺点为耳屏切迹到外眦连线上耳屏前 1cm处。 5号针头刺入皮肤 ,针尖进入关节腔后注射 2 0 g/L 利多卡…  相似文献   

19.
开、闭口位颞下颌关节的塑化断层、磁共振形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颞下颌关节在不同运动位置时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7具牙列整齐、磨牙完整的新鲜中青年尸头,摆置成牙尖交错咬合闭口位、大张口位,MRI扫描后采用生物塑化(plastination)技术制成横轴位、斜矢状位、斜冠状位的连续薄层断面标本,比较开、闭口位关节的形态变化.结果大张口位时,关节盘受盘韧带、翼外肌的影响,随髁状突向前下移位,其形态适应骨性关节面的形态发生改变,盘移动度不及髁状突;关节周围血管呈网状分布,明显扩张状.结论斜矢状位是观察颞下颌关节形态的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双侧关节盘长度、盘-髁距离与角度)及面部侧貌(面部软硬组织相关测量项目)的改变,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后盘-髁距离减小(3.63±1.37) mm,角度减小(23.18±7.62)°,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置关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症状好转,有效率分别达90%、85%。结论: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可有效调节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改善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缓解颞下颌关节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