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了解普伐他汀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影响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因素对于不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认识普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老年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儿科心脏移植患者、子痫前期高危产妇中的药动学特点,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他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剂量,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军  杨小月  鲍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42-143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共7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 例,予普伐他汀10mg 每晚一次,依折麦布10mg 每日一次,对照组38 例,予普伐他汀10mg 每晚一次,共8 周,观察胆固醇变化情况及达标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药物均可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P < 0.05),普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显著高于普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普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有效安全的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优于单用普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搏出量(S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加用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辅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搏出量(S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应加用普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及其他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1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hs-CRP和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普伐他汀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普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费燕  王亮 《海峡药学》2005,17(6):176-177
目的 了解我院降血脂药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频度分析和金额排序的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4年降血脂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用量最大。其中.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限定日剂量和金额排序居前列;普伐他汀用药频度上升最快。用药频度下降较大的是阿托伐他汀和多烯康。部分药物变化复杂。结论 我院降血脂药以他汀类为最常用.但影响降血脂药物临床应用的因素较多.应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经普伐他汀及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调脂幅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均有明显的调脂作用,且服药方便、副作用小,是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较佳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普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正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并且脉压≥60mmHg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在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20mg/d),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以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血压、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结果:普伐他汀组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脉压(PP)和C2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C1则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普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从而起到降低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仇凤荣 《河北医药》2009,31(5):552-553
目的探讨高血压不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降脂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78例,2组均服降压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血压。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研究表明普伐他汀除降脂功效外同时具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103例入选的ACS患者按普伐他汀不同的剂量随机分为20 mg对照组和40mg治疗组,分别于服药后3、6月检测血脂水平、肝、肾及肌酸激酶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LDL-C和HDL-C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MACE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40mg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和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再住院率明显优于普伐他汀20mg。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普伐他汀导致相关肌病不良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探讨普伐他汀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及肌病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检索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普伐他汀可致相关性肌病、疲倦和劳力性疲劳等不良反应。结论制定普伐他汀的合理用药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降脂疗效,减少肌病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心内科1例限制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针对重度水肿合并低钠、低钾、低蛋白,选用利尿剂托伐普坦。针对患者白蛋白低,改用白蛋白结合率低的普伐他汀替代阿托伐他汀(蛋白结合率〉98%),降低药物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13.
治疗高血胆固醇的药物普伐他汀钠(Pravastatin sodium)普伐他汀钠是3-羟基-3-甲戊二酰基-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降血脂药的第二个药性,洛伐他汀(Zocor)也是其中之一。这类的第三个药物 Simvastatin于1992年12月批准,1992年初上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经济效果。方法:将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随机分为两组(血脂康组37例,普伐他汀组42例),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每下降1mmol/L,血脂康和普伐他汀的费用分别是473.02元、642.12元:甘油三酯(TG)每下降1mmol/L,费用分别是2003.38元、6788.21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下降1mmol/L,费用分剐是490.03元、693.68元;在血脂康疗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效果单位,费用分别是100.00元、338.84元。相比而言,血脂康成本-效果低于普伐他汀。结论: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弥补临床药物疗效观察研究的不足,在指导合理用药、减轻患经济负担、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指导萨药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所用的各类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该院门诊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利用Lexicomp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以及药品说明书,对所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及其与环孢素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22年1—6月,该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主要包括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其中,药品说明书“禁忌”项中明确列出禁止与环孢素合用的有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Lexicomp数据库中,与环孢素相互作用为D等级的药物有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与环孢素相互作用为X等级的药物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结论: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文献报道与药品说明书并不完全一致,医师在决策时需综合考量,选择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可能更理想。  相似文献   

16.
Liu JM  Xiong YQ 《药学学报》2011,46(3):269-273
从整体动物及细胞水平考察灯盏乙素在小鼠肝脏中的摄取转运,研究其可能的跨膜转运机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不同剂量普伐他汀预处理组小鼠及空白组小鼠间灯盏乙素的血药浓度、肝脏药物浓度等药动学性质的改变;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空白组肝细胞、oatp2高表达组肝细胞以及普伐他汀处理的oatp2高表达组肝细胞对灯盏乙素的摄取情况。结果发现,普伐他汀灌胃能影响灯盏乙素的药动学特征,灯盏乙素的血浆清除率CL降低,而AUC增加;PCN诱导组肝细胞对灯盏乙素的摄取较空白组增加,在同时加入普伐他汀时,小鼠肝细胞对灯盏乙素的摄取减少。目前的研究认为普伐他汀和灯盏乙素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是通过相互竞争oatp2介导的转运通路而发生,这种通路存在于肝脏对灯盏乙素的摄取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病例18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90例)和非普伐他汀治疗组(90例),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普伐他汀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并可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其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视窗     
FDA批准阿司匹林与普伐他汀的复合片剂2003年6月,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阿司匹林 (bufferedaspirin) 和普伐他汀钠 (pravastatinsodium, Pravachol) 的Pravigard Pac复合片剂。本剂在同一包装里含有两种药物——普伐他汀钠片和经缓冲调整的阿司匹林片,每日用药剂量包装在一起,适用于需要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患者。本剂宜在进餐时服用,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疾病患者的死亡、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的发生率。为了给处方者提供灵活的用药剂量,本剂以不同剂量组合上市。本剂推荐日剂量为普伐他汀钠40mg加阿司匹林81或325mg。其它规格还…  相似文献   

19.
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普伐他汀对成功冠脉成形术患者术后6月再狭窄发生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将48例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60.4±7.9岁)随机从手术当晚起口服普伐他汀(每日10mg)或安慰剂, 随访平均6月,观察心脏事件,随访结束时复查冠脉造影和血脂.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普伐他汀组血脂参数明显改善,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11.4%和14.4%,P<0.01).冠脉造影显示,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0.9%对38.5%,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普伐他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1.5%对36.4%,P<0.01),普伐他汀药物不良反应少.本组结果显示普伐他汀可以减少术后6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脂康与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155例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2组,血脂康组75例,年龄(60±9)岁,采用血脂康丸2粒(每粒0.3g),po,bid,疗程为8周。普伐他汀组80例,年龄(60±9)岁,采用普伐他汀20mg,晚餐后顿服,疗程为8周。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数值下降,血脂康组有效率为90.66%;普伐他汀组有效率为92.5%。两组经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近。结论:血脂康与普伐他汀疗效相似,均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血脂康优点为价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