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NOS基因转染预防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含牛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Ad5CMVNOSⅢ)转染静脉移植血管、观察eNOS基因预防静脉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将21只杂种犬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Ad5CMVLac—Z(含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重组腺病毒)对照组和Ad5CMVNOSⅢ干预组。在犬颈静脉、颈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中分别应用Ad5CMVNOSⅢ病毒液或Ad5CMVLac—Z病毒液常温浸泡法感染静脉移植血管30分钟,术后28天病理切片观测移植血管新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与正常犬颈外静脉相比,手术对照组、Ad5CMVLac—Z对照组和Ad5CMVNOSⅢ干预组颈外静脉移植血管内膜/中膜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但Ad5CMVNOSⅢ组内膜/中膜比显著低于另外2个对照组(P<0.05),新内膜增生明显减轻。结论 Ad5CMVNOSⅢ感染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对预防再狭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是血管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 ,是治疗血管狭窄、阻塞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存在术后血管再狭窄现象 ,直接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血管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利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基因及反义内皮素(endothelins ,ET)核酸防治血管再狭窄已引起整个血管外科界的高度重视 ,并在一些侧面展示出十分诱人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价值。现就近几年基因治疗血管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合性回顾。1 狭窄机理自体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转染防治移植静脉血管桥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NOS经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体外转染大鼠颈外静脉,再将静脉段间置植入颈总动脉,建立SD大鼠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于术后4周取移植静脉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法分析,观察eNOS基因在静脉桥中的功能表达和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结果 Western blot法分析表明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eNOS基因转染组的移植血管桥内eNOS表达最明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检测阳性率为(21.04±3.51)%,细胞凋亡指数为(12.11±1.23)%,新生内膜厚度(25.0±3.5) μm,内膜/中膜比值为0.43,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微泡造影剂及超声辐照介导eNOS基因转染可以有效抑制移植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预防冠状动脉旁路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观察外源性p53 基因对移植静脉新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p53 腺相关病毒增强型质粒表达载体,腔内加压灌注转染移植静脉。RTPCR 和免疫组化检测外源基因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病理形态学检测实验血管新内膜增生改变。结果 外源性p53 基因在移植血管中表达出相应的m RNA及p53 蛋白;组织学检查显示基因治疗组新内膜厚度为(52±7) μm ,空载体组为(78 ±5) μm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1) 。结论 外源性p53 基因对动脉旁路术后移植静脉新内膜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动脉血管作为移植血管材料有其自身优势,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自体大隐静脉仍然是最常用的移植血管材料,然而静脉移植后10年闭塞率高达50%余通畅的移植静脉也常有严重的病变,移植静脉的远期通畅率低已成为CABG疗效的瓶颈,新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移植静脉再狭窄过程中的分子学机制和病理发展过程,研究者均采取了不同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外支架、静脉保存液改进和基因治疗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基因治疗移植静脉再狭窄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防治和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体静脉旁路转流术是血管外科广泛应用的术式,为血管闭塞性疾病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了远期通畅率。因此,研究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手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1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形成机制自体移植血管主要来源于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和c—Fos反义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仅实验组移植静脉段行腺病毒介导的P^21基因溶液浸泡、吻合口周围行c—Fos反义核酸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平滑肌细胞数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联合转染P^21基因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途的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高脂内环境下聚乙醇酸(PGA)可降解血管外支架对自体移植静脉(VG)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高脂血症(HLP)兔颈内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实验组VG应用PGA外支架保护,而对照组VG无外支架保护;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8、12、20周获取VG,比较两组VG的再狭窄率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一氧化氮(NO)生成量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有4支VG出现再狭窄,而实验组无再狭窄。术后实验组VG与对照组比较:eNOS蛋白表达、NO生成量显著升高(P<0.05),脂质沉积明显减轻,内皮完整性较好,术后12、20周内、中膜增厚显著减轻(P<0.05)。结论高脂内环境下PGA外支架可有效预防VG再狭窄,作用可持续至外支架降解后。其机制与外支架保护和改善内皮功能,抑制VG的非适应性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9.
反义技术治疗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体静脉作旁路转流术是血管外科临床广泛应用的术式,为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了远期通畅率.因此,研究再狭窄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手段,是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常用的3种血管材料乳内动脉(LIMA)、桡动脉(RA)及大隐静脉(SV)中的定位及表达。方法取20例行冠状动脉旁移植术((LMIG)的冠心病病人的LIMA、RA及SV的废弃血管标本,行光镜观察及e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半定量观察。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比较灰度值。结果eNOS在3种血管材料的内膜均有明显表达,LIMA灰度值明显高于RA及SV,RA灰度值高于SV;LIMA、RA的肌性中层可见eNOS的表达而SV无表达,LIMA灰度值明显高于RA。结论各种血管材料中eNOS的不同表达,可能是CABG术后的远期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 (NO)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 ,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 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 NO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 (RS)的进展作一综述 ,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紫杉醇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6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组Ⅰ,组Ⅱ,每组32只。3组兔均行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紫杉醇与生物蛋白胶混合物局部喷涂于组Ⅰ(紫杉醇1μg)和组Ⅱ(紫杉醇8μg)移植血管表面,对照组单纯喷涂生物蛋白胶。分别于术后1,2,4和6周采集颈静脉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术后1,2,4和6周组Ⅱ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减少(30.10±4.50pmVS.48.20±9.16μm,40.70±6.91μmVS.54.20±8.67μm,54.70±7.11FmVS.68.60±13.72μm,68.70±8.24μmVS.76.40±12.98μm,P〈0.05);组Ⅰ和组ⅡCD8和金属硫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中,静脉移植血管周围应用紫杉醇可以抑制移植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壁重构和再塑,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防治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和血管外支架治疗等,血管外支架联合基因治疗是一种前景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2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兴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TmRNA,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小或减少,PCNA阳性表达及ET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eNOS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联合转染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有效地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兔颈动脉移植后移植血管段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信使核糖核酸(eNOS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白兔颈动脉移植模型。将30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n=3)自体血管移植;B组(n=9)新鲜异体血管移植;C组(n=9)同种异体血管经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常温保存后移植;D组(n=9)同种异体血管经青霉素和链霉素处理冷冻保存后移植。观察比较移植后1~3周移植血管段组织形态学变化和eNOS mRNA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组结构正常,仅有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组术后1周内膜开始增生,2周内膜明显增厚,3周内膜、中膜增厚最明显,同时伴有血栓形成。其中B组改变最严重,B组血管移植后eNOS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动脉血管移植后,血管eNO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可造成移植后血管内膜增生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探讨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对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非支架组(NS组)、纤维蛋白胶外支架组(FS组)、纤维蛋白胶联合转染TIMP-1组(TS/FS组) 建立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术模型.术后28 d取出移植静脉桥,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移植静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静脉中TIMP-1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28d,TS/FS组移植静脉内膜厚度及内膜面积分别为(37.98 ±4.19) μm及(0.557±0.049) mm2,与NS组的( 76.87±4.32) μm、(1.025 ±0.103)mm2及FS组的(50.28 ±4.69) μm、(0.743±0.052) mm2比较,明显减少(P<0.05);TS/FS组移植静脉中膜厚度及中膜面积分别为(28.45 ±3.01) μm及(0.458 ±0.053) mm2,与NS组的(55.98±4.33) μm、(0.944±0.084) mm2及FS组的(36.46±4.36) μm、(0.643 ±0.056)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和FS组比较,TS/FS组TIM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联合血管外膜TIMP-1转染能够实现移植静脉TIMP-1基因的过表达;纤维蛋白胶外支架联合TIMP-1对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基因水平的研究显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针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水平的探索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应用促血管再内皮化基因、抗血栓形成基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沉积基因以及联合多基因共同治疗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并指出未来基因水平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与血管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氯(N0)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N0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RS)的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体静脉旁路移植后主体动脉段的血管壁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8只,取右侧颈外静脉旁路移植至同侧颈总动脉为实验组,仅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为假实验组,正常左侧颈总动脉为正常对照组,术后6周取材光镜下观察、测量,比较各血管段内膜、中膜变化差异,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游离的动脉与正常动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体动脉近远端底部及盲段内膜明显增厚(P<0.01).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后,主体动脉近远端底部及盲段内膜明显增厚,考虑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兔股静脉延迟移植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兔股静脉延迟移植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静脉移植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局部血浆ET的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局部血浆中NO^-2/NO^-3含量,间接反映NO水平。结果:游离股静脉(FV)局部血浆ET含量术后2h和4h明显增高(P<0.01),术后8h也增高(P<0.05);局部血浆NO含量术后2h和4h下降非常显著(P<0.01),术后24h则又显著增高(P<0.05)。结论:游离(未切断)FV术后16-24h,延迟切断准备移植的FV血浆中ET含量恢复正常,NO含量明显增高,是移植静脉血管危象发生率下降的原因,此时为切断静脉进行移植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