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核酸鉴定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选择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来检测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方法选取真菌CHS1基因中一段序列设计皮肤真菌通用引物和选取一种随机引物FM1,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三种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标准株: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结果两种引物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三种真菌之间有明显不同.结论本实验方法可快速特异性检测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犬小孢子菌(Mc)和猴类毛癣菌(Am)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18S-28S 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dNTP、TaqDNA聚合酶浓度及退火温度和时间的优化,建立四种皮肤病原真菌的多重PCR体系。经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后,对15份人工感染真菌大鼠毛和260份实验动物毛发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所建多重PCR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四种皮肤病原真菌,产生192 bp(Tm)、460 bp(Mg)、290 bp(Mc)和602 bp(As)的目的片段,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9 pg/μL、6.6 pg/μL、9.5 pg/μL和5.1 pg/μL。被检的15份人工感染样本扩增结果准确,260份毛发样本中未检测出四种真菌。结论 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同时对实验动物中的四种皮肤病原真菌进行快速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癣病是由致病性真菌石膏样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或须发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等感染引起的皮肤疾患。在人、大鼠、小鼠、牛、马、狗、猫、兔等动物中都可见到。实验动物的白癣病,对于实验结果和动物的生产性能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由于它是容易与人相互传染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所以必须加以防治。通常最有效的灭病方法是将感染群全群淘汰。但是对于种系保存或长朋饲养实验等动物,往往不可能全部淘汰。面白癣病的病因之一石膏样小孢子菌,是在土壤中生存的,在本菌大量分布的地区,往往可通过尘埃媒介,而污染实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8种中草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药基稀释法,测定8种中草药对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从而观察各种药物对浅部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氏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尤以白头翁、公丁香抗菌作用显著,其平均分别为MIC为10.10%、10.63%。表明公丁香、白头翁对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断发样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大规模防治头癣过程中,本所将对羟基苯乙酮(p-hydroxy actophenone,简称茵陈酮或Pha)与灰黄霉素合并应用,可显著减少后者的用量,且未见明显的副作用,本文于动物实验对其效果进一步验证。材料与方法菌种本所真菌室保存的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pseum),菌号为810030,以该菌于Sabouraud′s琼脂培基上26℃培养14天的培养物制成菌悬液,用以感染动物。药物灰黄霉素:南通制药厂出品,微粒型粉剂;Pha,湖南医工所试制的粉剂。动物及分组40只白色豚鼠,体重350~50克,随机分成4组,每组雄雌各半,按常规的砂纸法于豚鼠背部3.0×3.0cm皮肤处感染石膏样小孢子菌,经临床和镜检证实感染成功后,按下列分组进行试验①实验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实验动物的真菌病鉴定常识。阳性标本的采集 ,是真菌病鉴定的前提条件 ;双试管培养法是真菌鉴定最常见的培养方法之一 ,若两支不同试管同时培养出一样的真菌 ,则一般认定是致病真菌 ;大培养 (平皿法 )和小培养 (载玻片法 )也是鉴定真菌最常用的培养方法 ,但不适用于传染性强的真菌如球孢子菌和组织胞浆菌等 ;菌落形态和结构是真菌鉴定最重要的依据 ;常见真菌病举例和特别注意的事项等。实验动物真菌病鉴定常识@徐宏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南京210042实验动物;;真菌病;;鉴定;;常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青蒿油对12种真菌试管内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0.0625%,大脑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0.25%,石膏样毛癣菌0.5%。皮炎芽生菌0.125%,裴氏着色真菌、孢子丝菌为1.0%,白色念珠菌2%,新生隐球菌为(±)2%,对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无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油对皮肤癣菌和部分深部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脱氢醋酸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真菌室鉴于脱氢醋酸在对细菌及真菌方面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应用于食品工业作为防腐防霉剂有良好的效果。最近,他们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作了脱氢醋酸的实验性抑菌试验,并初步试用于治疗临床真菌病。试管内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结果所见:在0.05~0.5%脱氢醋酸的浓度下,对许兰氏黄癣菌、紫色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癣菌、断发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叠瓦癣菌、申克氏孢子丝菌、黑曲菌、白  相似文献   

9.
皮肤癣菌是一类能入侵角质层和角质组织的真菌,在人和动物可引起表浅感染。常引起感染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亲人性致病性皮肤癣菌,呈世界性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可以引起皮肤、毛发、指(趾)甲感染,且常引起足和指(趾)甲的慢性难治性感染。有研究统计它可以导致皮肤癣菌病中90%的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石膏样小孢子菌是嗜土壤菌,也是亲动物癣菌,偶感染人类。我科于1979年9~11月发现2例由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似体黄癣痴样损害,临床报告如下。本文2例中,例一患者发生在阴囊部,例二患者发生在右上臂后侧近腋窝部及左背部,2例患者临床表现炎症明显,皮损部位都有黄色厚痂,粘着牢固,不易剥除,皮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氟哌酸对石膏毛癣菌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在含有3.12%氟哌酸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石膏样毛癣菌不能生长。从而探讨了氟哌酸对致病性真菌的杀菌作用。为临床应用氟哌酸治疗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Marneffei青霉致病性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兴国 《广西医学》1999,21(5):886-889
通过5批动物实验首次证明Marneffei青霉的致病性是1、Marneffei青霉是条件致病菌,2.在不同条件下该菌可以引起(1)局限性自愈性良性型Marneffei青霉病(或感染);(2)进行性播散型Marneffei青霉病,可致死,3.该菌在体内易早期播期全身4.菌株变色仍能致病,5要证明所分离出的菌株是否是Marneffei青霉较敏感的实验动物是小白鼠,罗赛鼠,褐家鼠,幼龄板齿鼠,接种菌量最  相似文献   

13.
1997年曾报导过兰州地区实验动物中感染有泰泽氏菌 (Tyzzer’sorganism) ,又称毛样杆菌 (Bacilluspiliformis) [1 ] 。由本病原菌导致的实验动物疾病 ,可能出现腹泻、体重减轻、腹部扩张、死亡等症状。但是腹泻不是啮齿动物常见的症状 ,只有兔在发病时 ,可能出现严重腹泻 ,迅速脱水和高死亡率[2 ] 。过分拥挤、高温、高湿、饲料潮湿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易使动物发生泰泽氏病。随着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和饲养设施的改进以及实验动物微生物净化工作的开展 ,大批动物同时发病的情况并不多见。然而 ,我们在对本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知母乙醇提取物及其酶水解物对常见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知母乙醇提取物,选用β-葡萄糖苷酶进行酶水解。采用抑菌圈法评价知母乙醇提取物及其酶水解物对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其对5种常见真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_(80))。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知母皂苷BⅡ(TBⅡ)和知母皂苷AⅢ(TAⅢ)的含量。结果:①知母乙醇提取物在320 mg/ml时对白念珠菌SC5314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6 mm;其酶水解物在27 mg/ml和13.5 mg/ml时对白念珠菌SC5314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 mm和12 mm,抗真菌效果显著提高。②知母乙醇提取物对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须癣毛癣菌的MIC_(80)分别为32 mg/L、16 mg/L、32 mg/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其酶水解物对5种真菌的MIC_(80)均低至4 mg/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与知母乙醇提取物相比,酶水解物的抗真菌活性均显著增强(P0.01)。TBⅡ对5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均较弱,而TAⅢ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的抑制作用较强,MIC_(80)达4 mg/L。③知母乙醇提取物中TBⅡ含量为(31.3±1.4)%,TAⅢ含量为(3.2±0.3)%;酶水解物中TAⅢ含量为(52.5±0.3)%,未检测到TBⅡ,TAⅢ的转化率为(82.6±1.7)%。结论:β-葡萄糖苷酶作用可促进知母乙醇提取物中TBⅡ转化为TAⅢ,显著提高其抗真菌活性,TAⅢ可能是知母抗真菌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173例浅部真菌病致病性真菌菌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浅部真菌病致病真菌菌种的构成.方法 对173例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 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株9种,其中红色毛癣菌71株(41.04%);须癣毛癣菌32株(18.50%);白色念珠菌25株(14.45%);其他酵母样菌9株(5.20%);犬小孢子菌22株(12.72%);石膏样小孢子菌4株(2.31%);曲霉4 株(2.31%);链格孢菌2株(1.16%);絮状表皮癣菌1株(0.58%);混合感染3例(1.73%).结论 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仍以皮肤癣菌为主,但其它种类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消炎抗癣霜抗真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消炎抗癣霜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纸砂法造成豚鼠体癣模型,观察消炎抗癣霜对其局部病变程度、真菌镜检和培养转阴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内酯环完整性对其抑临床常见浅部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配制pH=4和pH=9的蛇床子素溶液,以K-B法比较其对须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pH=4和pH=9时对三种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对比分别为32mm∶22mm(P〈0.01)、35mm∶37mm(P〉0.05)和31mm∶29mm(P〉0.05)。结论:蛇床子素内酯环开环前对三种真菌均表现出较好抑菌活性,开环后对须毛癣菌抑菌活性消失,但对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远红外线幅射器(TDP幅射器)应用于临床日渐增多。我们就TDP幅射器照射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作了初步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菌种共选择三组十二种:深部霉菌组: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孢子丝菌、着色霉菌;浅部霉菌组: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污染菌组:曲霉菌、青霉菌、毛霉菌、念珠  相似文献   

19.
某些真菌在自然环境下其形态呈菌丝型,而在得主体内则呈酵母型。这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较强,分类学上称为双相型真菌。双相性是真菌对异常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本实验利用琼胎移植法观察了我国常见的申克氏孢子丝菌从腐生的菌丝型转化为寄生的酵母型的形态变化过程,从一个侧面探讨了孢子丝菌寄生特征。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实验动物体重20g雄性小白鼠,由校部动物室提供。1.2供试菌株申克氏孢子丝菌,本教究室保存菌种。1.3含菌琼胀块的制备。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的制备。②琼脂块的制备无菌操作下,用无…  相似文献   

20.
氟康唑(Ⅰ)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能特异有效抑制真菌的甾醇合成,口服本品对动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小孢子菌属感染及毛癣菌属、表皮癣菌、糖秕孢子菌等感染均有效。(Ⅰ)的含量测定采用非水滴定法,本文根据(Ⅰ)紫外吸收光谱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康唑片的含量。本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