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9月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9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PCR、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的活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29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仅对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7%和60.6%。29株细菌PFGE图谱分为16个基因型,A型主要集中在呼吸内科病房,B、C型来自神经外科ICU,D、E型来自器官移植病房,F型来自创伤外科病房,G型来自神经内科病房,其余为散在分布。29株菌中有2株产VIM-2金属β内酰胺酶(6.9%)。结论本院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为医院感染流行株,且呈多重耐药,有2株菌产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连续分离株的多种耐药基因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1株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菌膜蛋白oprD2基因、Tn21/Tn501型转座子编码基因merA、Ⅰ类整合子编码基因qacE△1-SU11、16SRNA甲基化酶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tar-2。采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进行阳性基因测序。结果该株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TEM基因和OXA-10基因,检出OXA-2基因,且伴有OprD2缺失;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阳性;耐氨基糖苷类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nt(2″)-Ⅰ阳性。未检出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catB、cm1A和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A、tetB以及小多药外排泵基因smr-2。OXA-2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将测得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OXA氨基酸序列比较,与OXA-21型最为接近,但仍存在二个氨基酸序列差别。结论我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介导了细菌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该院呼吸内科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4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除GIM、SPM、VIM-1、VIM-2、CTX-M、aac(3′)-Ⅰ、aac(3′)-Ⅱ、ant(3″)-Ⅰ基因全部为阴性外,其余耐药基因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结论 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呼吸内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剂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毒力基因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同源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exoU和exoS,用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53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0株毒力基因为exoS+/exoU一型,10株为exoU+/exoS-基因型,1株为exoS+/exoU+基因型,2株为exoS-/eexo U-基因型。BOX-PCR结果显示,41株exoS+菌株分为24种基因型,11株exoU+菌株分为7种基因型。结论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携带率高,BOXPCR指纹图谱分析技术适合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析,可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供病原学基因分型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耐药基因检出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该菌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共分离出62株,所有符合条件的菌株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及社区门诊不同感染部位培养检测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标本检出的重复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该菌进β2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VIM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62株该菌经PCR检测显示oprD2扩增检测呈缺失型、aac(6')-Ⅰb型、aac(6')-Ⅱ型AMEs、qacE△1-sul1型耐消毒剂、TEM型β2内酰胺酶等基因扩增阳性。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以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膜孔蛋oprD2基因为主)对亚胺培南和氨基糖苷类明显高于其他菌株、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与2种16SRNA甲基化酶基因型为主。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菌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携带两种毒力基因菌株耐药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ICU分离株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我院ICU住院病人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rnonas aoruginosa,Pa)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我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Ⅱ,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其进行重新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prD2、金属酶基因、氨基糖苷类酶修饰基因。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厄它培南,亚胺培南(IPM)、头孢他啶(CAZ)、美罗培南、头孢吡肟(PE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环丙沙星、氨曲南(ATM)、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多粘菌素耐药率分别为100%、96.2%、92.0%、90.1%、84.8%、83.9%、83.1%、73.7%、65.1%、60.6%、58.0%、0%。PCR结果显示oprD2缺失率65.0%,整合子阳性率22.5%,发现金属酶基因IMP-1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3Ⅰ、aac6Ⅱ、aac6Ⅰ、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6.0%、35.1%、26.2%,20.1%,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耐药基因占55.0%,携带2种以上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的有40.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高,携带多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很常见,另外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的整合子的存在也是细菌耐药的常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是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nt(2″)-Ⅰ、ant(3″)-Ⅰ、aac(6′)-Ⅰ、aac(6′)-Ⅱ和aac(3)-Ⅱ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1.1%、39.5%、28.9%、31.6%和21.1%,未检出aac(3)-Ⅰ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TEM-1、DHA-1、PER-1和IMP-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2.1%、18.4%、10.5%、7.9%和31.6%,未检出CTX-M-9基因和VIM基因;另外OprD2基因缺失率达60.5%。结论广州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Pae)在体外进行耐药检测,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对其中的19株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耐药相关检测,包括OprD2、GM 、SPM、VM及VEB。结果 OprD2基因的阳性率是100%;VEB的基因阳性率是10.5%;而对GM 、SPM还有VM并没有检测单基因阳性。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有多重耐药基因,这是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缺失情况。方法通过ICU 60株MDRP采用K-B法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采用PCR法检测对亚胺培南耐药的MDRP oprD2基因。结果 60株MDRP对亚胺培南耐药有37株,耐药率61.7%(37/60);37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MDRP有30株缺失oprD2基因,缺失率81.1%(30/37)。结论 ICU MDR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严重;细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导致菌体包膜通透性改变是ICU MDRP耐药机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分布、致病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菌污染生活饮用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及流行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T 8538-2008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 36株铜绿假单胞菌多分离于出厂水(27株),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N)、庆大霉素(GM)、妥布霉素(TM)、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12种抗生素完全敏感。36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有4种毒力基因谱(T1~T4),T1型(lasI、lasR、rhlI、rhlR、toxA、plcH、rhlAB、lasB)为主要毒力基因谱(25株,69.44%)。36株菌有11个PFGE型别,其中0003、0010为本地区优势PFGE型别。结论 昌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出厂水,无耐药性,主要PFGE型别为0003和0010,主要毒力基因谱为T1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oprD2基因与金属酶(MBL)在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地区3所综合医院临床分离6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2-巯基乙醇(2-MPA)为酶抑制剂,在MH平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PCR检测MBL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60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中,2-MPA方法筛选出15株(25%)MBL阳性;以PCR方法检测,22株(36.4%)oprD2基因阳性,19株(31.7%)产生IMP-1型MBL,未发现VIM-2与IMP-2酶,7株IRPA同时含有IMP-1和oprD2基因。结论IMP-1为天津地区IRPA产MBL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菌株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分离的细菌用API 20NE系统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结果按NCCLS/CLSI规定判断,采用高浓度利福平耐药生长试验检测高突变菌株。结果在1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高突变菌株的分离率为37.0%。高突变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及多重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高突变菌株。结论高突变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慢性呼吸道感染,且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应加强监控,防止其在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15.
整合子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艳  陈端  单斌  黄东  邵天波 《检验医学》2005,20(6):556-558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2类整合酶基因及1类整合子标志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I1、intI2整合酶基因,1类整合子标志基因sul1和qaeEΔ1,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大多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耐药,且与1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I1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97.5%(78/80),而intI2整合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25%(5/80);1类整合子的sul1和qaeEΔ1的阳性率分别为92.5%(74/80)和81.2%(65/8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的新机制——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的来源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PAE菌株222株.采用微生物BioFosun鉴定分析仪及相关鉴定卡对临床分离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的222株PAE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92.79%,主要分布于呼吸科(31.53%)和神经内科(21.62%)等科室.PAE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吡肟(14.7%),其次是美洛培南(16.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4%)等,耐药率最高的是氨曲南(69.2%),其次是左旋氧氟沙星(44.4%).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玉  吴爱武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193-194,206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rtM,IRPA)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苗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更有效地使用抗生索。方法 按常规方法对163株铜绿假单胞苗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按2005年NCCLS的标准用纸片扩散(K-B)法对临床常用的抗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5.3及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共分离出IRPA60株,占36.8%(60/163);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6.7%(40/60),IR-PA在病区的分布中居前3位依次为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IRPA对12种常用抗生索的耐药率除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外。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等10种抗苗药的耐药率均高于50.0%;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苗(imipenem susceptible Pseu-domonasaeruginosa,IS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IRPA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索呈现出多重耐药.且IRPA比ISPA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2类整合酶基因及1类整合子标志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做耐药菌株的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intI1、intI2整合酶基因,1类整合子标志基因su l 1和qacEΔ1,扩增产物纯化后基因测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3类或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大多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耐药,且与1类整合子的存在密切相关。intI1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97.5%(78/80),而intI2整合酶基因的阳性率为6.25%(5/80);1类整合子的su l 1和qacEΔ1的阳性率分别为92.5%(74/80)和81.2%(65/8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耐药基因传递的新机制———整合子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分离培养的耐亚胺培南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采用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在老干部病房、ICU和呼吸科比普通病房更加严重,耐药组泌尿道及呼吸机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抗菌药物的范围很窄,只有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