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同一批次蔓荆子进行加工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品蔓荆子、清炒蔓荆子、酒浸炒制蔓荆子、酒制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生品蔓荆子及其他三种不同炮制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分别为生品蔓荆子(0.050%)<清炒蔓荆子(0.051%)<酒浸炒制蔓荆子(0.054%)<酒浸烘制蔓荆子(0.056%)。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酒浸烘制蔓荆子的蔓荆子黄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地驯化对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产地蔓荆集中驯化一年后干燥成熟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结果各野生蔓荆从海边或者湖边沙地移至水肥条件较好的壤土中驯化一年后,果实中蔓荆子黄素的平均含量反而下降了56.1%。结论生长环境对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蔓荆子为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1],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至今为止,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蔓荆子项下,均没...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HPLC对山东地产药材单叶蔓荆子进行了含量测定,考察了产地、生境、采收期、贮藏期对蔓荆子质量的影响。方法:HPLC,色谱柱用phenomenex(250 mm×4.6 mm,5μ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76~3.8μg,回收率为97.2%。结论:产地、贮藏期对山东单叶蔓荆子有效成分蔓荆子黄素含量影响较大;10月份为蔓荆子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坤  管玉民 《中草药》1999,30(1):26-27
以蔓荆子黄素为指标, 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蔓荆子中的含量,实验采用C18柱,以甲醇-0.4%,磷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8nm用外标法测定,回收率为98.18%,RSD1.46%,线性范围0.15-0.75μg。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为蔓荆子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坤  管玉民 《中草药》1999,(1):26-27
以蔓荆子黄素为指标,用反相 HPLC法测定了蔓荆子中的含量,实验采用 C_(18)柱,以甲醇-0.4%磷酸溶液(60: 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 258nm,用外标法测定,回收率为 98.18%,RSD1.46%,线性范围 0.15~0.75μg。本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为蔓荆子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的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蔓荆子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指纹图谱的绘制。色谱柱为Agilent ZOBRAX Plus C18(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程序波长,柱温35℃。采用SIMCA 14.1软件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10批蔓荆子配方颗粒中的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蔓荆子黄素的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2.0倍、2.8倍、8.6倍,其中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3种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不同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相似度在0.914~0.993之间,表明颗粒剂中的化学成分总体稳定。综合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可区分出江西产地蔓荆子的配方颗粒质量最佳,均一性良好。[结论]基于HPLC-UV法的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表征蔓荆子配方颗粒在化学成分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可以为蔓荆子配方颗粒甄选原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蔓荆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测定生品与不同炮制样品蔓荆子黄素含量变化。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用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5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35℃。对不同地区生品与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蔓荆子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蔓荆子黄素线性范围为0.1525~0.7625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1.48%。蔓荆子经清炒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含量略有上升;经炒焦、炒炭炮制后,样品中蔓荆子黄素的含量下降,以炒炭法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使蔓荆子炮制前后蔓荆子黄素的含量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蔓荆子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了蔓荆子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黄酮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蔓荆子总黄酮对·OH和O2-·清除能力与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且抗氧化作用与总黄酮浓度具有相关性。结论:蔓荆子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探讨该药材的炮制机制。方法:以索氏提取器提取21批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分别对生品及炮制品组内相似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相似度0.922的生品及其炮制品进行组间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炮制对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确定组间主要的差异化合物。结果:蔓荆子生品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基本一致,初步鉴定了60个化合物;基于所鉴定的成分,进行无监督的PCA,得分图显示生品、炮制品挥发性成分整体表达上具有一定差异;进一步通过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二者进行建模区分,通过模型判别贡献值及t检验确定了12个炮制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结论:炮制会影响蔓荆子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但对成分的种类无影响,这将为蔓荆子饮片及其炮制工艺考察的质控指标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蔓荆子炒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择蔓荆子最佳炒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制备不同炒制程度的样品,经测试挥发油、水浸出物、总黄酮、蔓荆子黄素4项指标,选择最佳炒制工艺。结果:由挥发油含量看120℃炒制5min效果最好;由水浸出物看120℃炒制5min效果最好;由总黄酮看160℃炒制5min效果最好;由蔓荆子黄素看160℃炒制15min效果最好。结论:综合4项指标并以文献及实际操作经验确定120℃炒制5min为最佳炒制工艺。炒制温度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蔓荆子炮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蔓荆子生品,炒品,酒制品等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有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蔓荆子炒制后,水浸出物及醇浸出物含量降低,不利于成分蒸出,酒制后尤以10%酒拌碎品总黄酮含量较高。综合考虑,蔓荆子入药以疏散风热的主时,以生品打碎为宜;而治疗上焦病证,以镇痛作用为主时,诸如太阳头痛等,则以10%黄酒拌打碎品为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ITS2序列鉴别蔓荆子及其混伪品,收集药材和基原植物样本共46份,通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和双向测序获得ITS2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 V4.2拼接注释获得序列,应用MEGA5.0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K2P),构建系统发育NJ树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蔓荆子药材基于ITS2序列的种内最大K2P遗传距离均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遗传距离,NJ树显示蔓荆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分开,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因此,应用ITS2序列能够准确地鉴定蔓荆子药材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个主产区蔓荆子在扫描电镜下的特征,为鉴别不同蔓荆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东、江西和广西3个蔓荆子主产区的蔓荆子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山东、江西两个产区蔓荆子果实表面特征非常相似,与广西产区的蔓荆子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根据扫描电镜特征可以对3个产区的蔓荆子进行鉴别,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超声辅助提取连翘总黄酮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优选超声波辅助提取连翘中总黄酮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连翘总黄酮,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连翘总黄酮的吸光度,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65%乙醇60℃超声提取10 min,连翘总黄酮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58%。结论:优化工艺简单,稳定,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优选广枣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广枣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加乙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是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经济、可行、可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和离体外翻肠囊模型,采用HPLC测定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计算沙棘总黄酮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沙棘总黄酮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回肠、十二指肠,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405×10-2,3.649×10-2,5.671×10-2,沙棘总黄酮质量浓度在50 ~200 mg·L-1时,Ka和表观吸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累积吸收量随药物质量浓度升高呈线性增加.结论:沙棘提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均为被动扩散,且在小肠有特定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总黄酮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槐角为原料,研究槐角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以总黄酮的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槐角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选用8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 g∶50mL,温度50℃,超声提取时间45 min,超声功率为250×70%W,总黄酮提取效果最佳,黄酮的得率为3.04%。结论: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槐角总黄酮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可推广至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