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脑CT扫描在神经内科临床上的普及应用它已成为公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无创性确诊手段之一,对于多数急性发病的SAH患者不必通过腰椎穿刺就可以迅速做出诊断。脑CT扫描给临床医师带来的益处不言而喻,但它不是万能的,有时会带来误导。尽管脑CT扫描是诊断急性期SAH比较敏感和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方法,CT平扫偶尔也会显示出脑蛛网膜下腔呈"血性"的高密度值,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SAH。当脑CT扫描表现为弥散性脑水肿,并且基底池有高密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影像学诊断分析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X线、CT影象学检查及诊断分型在临床治疗和愈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跟骨骨折的X线、CT扫描及分型资料.结果:118例中均明确诊断,其中45例患者门诊保守治疗,73例入院手术治疗.结论:跟骨骨折X线、CT影象学检查及诊断分型对于临床治疗和愈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CT 是目前诊断肝癌最准确的影象学方法之一,特别近年来各种新的CT 检查技术的应用,使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检查方法:肝CT 检查方法很多,总趋势是提倡团注法并做动态扫描。检查顺序通常是:先平扫,如发现病变再在病变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平扫阴性者,则行加量动态扫描,即分次静脉内注入30~40ml 造影剂,每次扫描3~4个层面,反复3~4次,获全肝  相似文献   

4.
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眼眶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眼外伤患者,行螺旋CT轴位或冠状位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影像与分别做轴位或冠位CT扫描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影像与常规影象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为眼眶骨折患者提供了客观、直接的图像,应该作为眼部螺旋CT扫描常规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头CT检查对SAH诊断有诊断符合率高,方法简便的优势。但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有时可见到头CT检查为阴性的SAH病人,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本文观察1982年8月至1999年4月我科收治的85例SAH病人中,其中10例头CT检查为阴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善福 《淮海医药》2004,22(1):38-38
目的 评价 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 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 CT表现为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 5例 ,脑实质内出血合并 SAH 8例 ,脑室内出血合并 SAH4例 ,硬膜下出血合并脑梗塞 1例。结论  CT为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提供了好方法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采用CT常规与CTA对11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扫描,然后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结果在脑梗死、TIA、TIB患者血管狭窄方面CTA较CT平扫检测有效率分别高28.9%、43.3%、39.3%;在TIB、SAH患者肿瘤方面CTA较CT平扫检测有效率分别高35.7%、40%。结论在神经内科应用CTA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临床急腹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急腹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各种急腹症病变平扫及动态增强影象特点,主要采用MPR技术,必要实行CPR、MIP及VRT,对图象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并与临床及病例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影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32例患者中,CT正确诊断125例,总的临床符合率93.9%。其中梗阻性病变及肠穿孔的正确诊断率达100%,炎症病变、出血性病变,分别94.1%、92.3%,缺血性病变由于2例未行增强扫描致使准确率降低为66.7%。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临床诊断急腹症疾病十分可靠的影像学方法,对疾病的定性诊断、部位及病因诊断及指导外科手术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急腹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首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雨  李玉梅  苏卫红 《河北医药》2003,25(7):503-503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定位体征、腰穿、脑CT检查及脑膜刺激征对原发性或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 对82例首诊原发性SAH的临床表现、腰穿结果及71例脑CT检查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2例全部做腰穿均为不同程度血性或黄色脑脊液。脑CT检查71例,原发性SAH49例,阳性率83.05%,其他部位出血(继发性SAH)12例,误诊率16.90%,12例继发性SAH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SAH(原发及继发性)64例24h内做脑CT仍有3例阴性。82例腰穿均为阳性,4例脑膜刺激征阴性且均为61—82岁老年人.结论 临床诊断原发性SAH均应及时做脑CT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如脑叶出血等),但原发性SAH,CT检查阳性率并非100%,必要时腰穿证实SAH。患者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不能完全排除脑实质出血,CT或MRI检查实属必要。老年人SAH偶有脑膜刺激征阴性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8月至1987年3月在11,800份头颅 CT扫描中,拟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09例,经腰穿证实者仅99例,其中死亡24例。本文旨在探讨 CT、心电图与临床表现对判断 SAH 近期预后的价值。一、CT 资料:经 CT 拟诊的109例均于发病后5天内进行非增强扫描,其中10例腰穿未发现血性脑脊液或黄变症,临床上亦无头痛、呕吐与脑膜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首次头部CT未见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对治疗的影响。方法:总结12例头部CT阴性的SAH患者,抗凝治疗后造成二次大量出血或虽有病情一度好转,但头痛不缓解,腰穿及脑血管造影(DSA)后采取瘤颈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首次头部CT阴性,而疑诊颅内动脉瘤破裂的SAH,腰穿是重要的补充手段,DSA检查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并判定疗效,指导治疗。结论:首次头部CT阴性的SAH的早期诊断对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近年来影象诊断技术迅速进展,如ERCP、血管造影术、CT、常规超声回波描记术等,但对小胰腺癌的诊断仍然有限。新兴的常规超声摄影作为无创伤性诊断手段已获得高度评价。然而,由于消化道气体、皮下脂肪组织、骨骼等影响,使回波减少,加上胰腺解剖位置的关系,使小胰腺癌的最佳诊断方法未能解决。而腔内扫描——内镜超声摄影(EUS)  相似文献   

13.
张怀信  聂生文 《河北医药》2001,23(8):603-604
目的:对一组肺间质病变的尸检和手术标本进行高分辩率CT(简称HRCT)与病理对照观察,并对一组常见的间质病例的HRCT征象进行分析。方法:对14例离体肺脏做HRCT扫描,再进行切片处理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对临床肺间质病变的72例病人进行HRCT扫描后的影象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肺间质疾病有相同的X线影象表现,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通过对离体肺脏的HRCT观察及病理结构的分析,并对照72例肺间质病变患者的HRCT表现,说明HRCT对肺间质病变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效果,分析和探讨64层螺旋 CT血管成像在自发性 SA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38例考虑自发性 SAH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的患者均常规给予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 CT 血管成像均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通过和 DSA 结果对比分析 CTA 在发现自发性 SAH 中的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以 DSA 诊断结果作为评价标准,CTA 的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 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CTA 组在诊断血管瘤大小方面和 DSA 诊断结果准确率和 DSA相比较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自发性 SAH 的过程中应用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不仅简单、快捷和方便,而且有利于发现病因和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于急性期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97例患者资料,在SAH急性期(3~10 d)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结果 97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83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14例首次CTA未见异常。结论 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作为SAH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囊虫病为脑寄生虫病之一种,多见于绦虫感染的地区。既往对本病的诊断多依据病史,皮下结节及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等。影象学检查在X线平片、气脑造影及体层摄影等照片上,仅有慢性期有钙斑的病例可被发现。近10余年来CT在颅脑疾患的应用已普及,可显示出脑囊虫的分布范围、大小、数量、病期以及治疗转归等,显著地提高了本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现将我院CT诊断的72例加以分析,供开展此项工作的同道们参考。机械与扫描我院应用日立CT-HSF头颈部扫描装  相似文献   

17.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及腰穿确诊,大量出血、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44例SHA后CVS患者进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本组44例患者经及早预防用药及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38例好转出院除,5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例死亡。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HA后CVS疗效确切,用药期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文收集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确诊 SHA188例 ,其中以急诊收治入院误诊 2 3例占 12 .2 % ,现分析如下。1 误诊为头痛原因待查 5例女性 ,34岁。以突发性、持续性头痛 5小时伴呕吐胃内容物 2次为主诉来院就诊。查体 :神志清 ,颈软 ,Bp12 /8.7k Pa。颅神经检查正常。心肺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侧巴彬氏征 (± )。入院后经 CT扫描示外侧裂池高密度影 ,确诊为SHA。被误诊头痛原因待查 5例 ,年龄 18~ 34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 ,无明显脑膜刺激征 ,血压正常 ,初步诊断为血管…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朝艳  杨卓 《江西医药》2008,43(5):436-438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病例58例(94.8%),CT诊断阳性率为94.8%。不典型病例3例(5.2%),SAH内科治疗死亡11例,总死亡率18.9%,再出血发生率13.8%,再出血后病死率87.5%。结论CT在诊断方法快速、安全、阳性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对表现不典型的SAH应及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