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期母婴分离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P物质与其受体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新生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在出生后第2~21天,每天将新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和对照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成年后(出生后60d)两组大鼠均给予结直肠球囊扩张(CRD),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来评估内脏痛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腰骶段脊髓背角P物质及其受体NK1的表达量,并进行远端结肠常规组织学检测。结果引起母婴分离组大鼠内脏痛反应的CRD压力阈值[(19.22±9.2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24.89±10.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60和80mmHg压力扩张下,母婴分离组的AW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RD后母婴分离组腰骶段脊髓背角P物质及其受体NK1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婴分离组和对照组大鼠在CRD前后结肠均未见组织损伤或炎症。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能成功建立IBS大鼠模型,成年后在内脏刺激时产生过强的内脏痛反应和神经元活化反应,P物质及其受体NK1可能不参与其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动物麻醉机在腹外斜肌放电测量中的应用,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内脏痛敏的评价提供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新生期SD大鼠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成年大鼠IBS模型.分别在清醒和浅麻醉状态下测量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的放电反应来评价大鼠内脏痛觉的敏感性.结果 在清醒和浅麻醉两种状态下,IBS模型组大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结直肠扩张后结肠中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探索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神经机理.[方法]雄性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组:出生后第2~21天给予每天母婴分离3 h;对照组:出生后第2~21天不给予任何处理.成年后给予结直肠扩张,取远端结肠进行5-HT免疫组化检测并定量分析.[结果]基础水平时,母婴分离组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和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别(288.1±26.8vs286.9±87.4,P=0.966);结直肠扩张后,母婴分离组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对照组没有改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别(386.8±38.0vs291.0±62.4,P=0.001).[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使成年大鼠结直肠扩张时结肠粘膜5-HT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提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强成年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神经反应,这可能在IBS结肠运动和感觉异常的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氢化可的松(HYD)对新生期结直肠扩张所致的慢性功能性内脏痛大鼠的痛敏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SD大鼠出生后第8~14天行结直肠扩张,8周龄后采用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和痛阈测定筛选出具有慢性内脏痛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并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HYD组;未经结直肠扩张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通过AWR和痛阈测定尾静脉注射HYD前后大鼠痛敏反应程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及脊髓胸腰段和腰骶段内啡肽、脑啡肽的含量;行旷场实验测定大鼠心理焦虑程度.结果(1)IBS组大鼠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5);(2)IBS组大鼠注射中剂量和低剂量HYD后痛阈均值比注射前显著升高(P<0.05);(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低剂量HYD组大鼠脊髓胸腰段内啡肽、脑啡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4)旷场实验显示,IBS组大鼠注射低剂量HYD后大鼠运动总路程增加,平均速度加快(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HYD能减轻大鼠的痛敏反应和焦虑抑郁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脊髓胸腰段内啡肽、脑啡肽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NMS)建立幼年慢性大鼠内脏高敏感模型的可能性及意义。方法 3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出生后第2-14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13 d;B组为出生后第2-21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 h(8∶00-11∶00),连续20 d;C组不予任何处理,与母鼠同笼。随后,3组大鼠常规饲养。6周龄时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肌电痛阈测定评估其内脏敏感性。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明显升高,痛阈明显降低;A组和B组组间幼鼠AWR评分、腹外斜肌放电波幅值及痛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幼鼠间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及粪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的新生期母婴分离可建立一种没有明显肠道动力学改变的幼鼠慢性内脏痛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醋酸不同注射剂量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取出生8d~21d的大鼠,分组后各组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直肠内醋酸刺激,分别在出生后6w、8w,对这些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结果:与新生期生理盐水刺激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新生期醋酸刺激组大鼠腹部抬高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乳大鼠新生期肠道内醋酸刺激,选用低剂量醋酸可以在成年后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而肠黏膜未见异常病理改变,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频耳电针在降低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针1组、耳针2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通过母婴分离加醋酸灌肠建立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耳针1组与耳针2组接受2 Hz电针刺激30 min/d,10 d.通过腹外斜肌肌电(EMG)测定直肠扩张下大鼠内脏疼痛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期母婴分离对小鼠不同年龄段内脏痛敏及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80只新生期小鼠随机分为母婴分离(MS)组和非母婴分离(NMS)组各90只,MS组小鼠于出生后第2~15天,每天与母鼠分离3h,NMS组小鼠不予处理;待小鼠成年后,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月龄)、中年组(10月龄)和老年组(18月龄),分别进行腹外斜肌放电实验和内脏痛阈检测实验,观察小鼠内脏痛敏变化。实验进一步将NMS组和MS组小鼠分别给予急性束缚应激2h,分为NMS组、急性束缚应激组(NMS+R)、MS组和母婴分离+急性束缚应激组(MS+R),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焦虑样行为改变;NMS组和MS组小鼠进行糖水偏好实验,观察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变。结果在20mmHg结直肠扩张(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中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22.04±3.24)μv比(14.70±3.10)μv,(19.22±4.60)μv比(13.79±4.24)μv,P0.05或P0.01];在40mmHg 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中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35.56±3.32)μv比(24.11±3.29)μv,(32.38±4.43)μv比(25.61±3.67)μv,P0.05或P0.01];在60mmHg CRD压力刺激下,与NMS组比较,青年组MS小鼠腹外斜肌放电波幅显著升高[(47.16±4.24)μv比(36.96±4.63)μv,P0.01];与NMS组相比,青、中年组MS小鼠内脏痛阈阈值显著降低[(57.78±7.84)mmHg比(70.25±9.21)mmHg,(59.79±9.07)mmHg比(70.00±6.32)mmHg,P均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和旷场实验中,与NMS组比较,MS组小鼠在开臂次数百分比、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和旷场总距离均显著减少[(34.84±5.78)%比(48.26±7.61)%,(20.72±4.66)%比(31.39±4.80)%,(25.50±8.15)s比(38.81±5.07)s,(21.77±2.41)m比(30.42±5.41)m,P均0.01];给予急性束缚应激后,与NMS+R组相比,MS+R组小鼠在开臂次数百分比、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和旷场总距离均显著减少[(29.39±2.57)%比(38.65±5.04)%,(15.53±4.80)%比(24.45±5.65)%,(20.33±4.98)s比(30.04±7.88)s,(18.57±1.68)m比(25.18±2.72)m,P0.05或P0.01];糖水偏好实验中,与NMS组比较,MS组小鼠糖水消耗百分比降低[(37.91±13.44)%比(55.64±21.41)%,P0.05]。结论新生期母婴分离能够引起小鼠成年后内脏痛觉高敏和焦虑抑郁样行为改变,内脏痛敏症状可随小鼠年龄增加而逐渐缓解,而对急性束缚应激的焦虑调节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杨名诗  任天华 《广东医学》2013,34(6):844-847
目的研究腺苷A3受体在新生期母婴分离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期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和母婴分离方法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分别用腺苷A3受体激动剂2-Cl-IB-MECA及DMSO溶剂作用后,用行为学观察和腹部回缩反射评分来检测内脏痛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腰骶段脊髓背角神经元c-fos蛋白的表达数量和远端结肠中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目,用ELISA方法检测远端结肠中5-羟色胺的含量。结肠行常规组织学检测。结果与DMSO组比较,2-Cl-IB-MECA组大鼠在40、60和80 mmHg结直肠压力扩张下的AWR评分显著减低(P<0.05),脊髓背角c-fos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P<0.05),结肠黏膜5-羟色胺阳性细胞数目和5-羟色胺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大鼠在结直肠压力扩张前后,结肠均未见组织损伤或炎症。结论腺苷A3受体激活可能通过减少结肠5-羟色胺的作用未减轻IBS大鼠模型的内脏高敏感,腺苷A3受体可能是治疗IBS内脏高敏感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Al.Chaer内脏高敏感理论为基础,探讨一种建立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新方法。方法:SD成年雄性4周龄大鼠50只,每天给予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3周后对其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并测定大鼠腹壁肌电活动,验证其敏感性。结果:与成年期无刺激对照组(C组)和成年期直肠内球囊非扩张性刺激组(B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成年期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组大鼠(A组)拱起背部和抬起腹部时的容量阈P<0.05、P<0.05、P<0.05;与C组相比,分别为P<0.01、P<0.05和P<0.05)。结论:成年SD大鼠的直肠内球囊扩张刺激可以引起内脏敏感性增高,其所引起的应激可导致肠动力紊乱,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该技术使得从假说驱动的研究方法转变为研究后产生新的假说。再没有必要提前确定将要研究的基因或基因组。取而代之,研究人员可以检验整个基因组成一实际上是几个有机物和全部与某一特殊生物过程有关基因组,可同时被辨认。反过来与传统的研究方法做一比较,此改变同时伴随着研究术语的改变。人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研究基因表达。用基因芯片,笔者现在可进行基因学研究。也就是将大量基因同时表达出来。最初,基因芯片被用于某些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生物过程的研究,如细胞周期调节或疾病的分类,如癌症。然而现在随着基因芯片的普及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致费用减低,使得基因芯片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当今已被用于农业研究,毒素学和食品检疫等研究领域。另外,尽管基因芯片起初是被设计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在它们被用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蛋白质、细胞、组织及小分子芯片相继出现,使基因芯片技术进入更广泛的研究领域。该综述意在一般性回顾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重点描述与基因有关的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同时涉及实验设计及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2.
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Graves病和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5~2000年53例经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为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Graves病37例(69.8%),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6例(30.2%).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81.2%(13/16),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和血清中TGAb、TPOAb滴度高于单纯Graves病者.术后1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高达56%.结论对临床已确诊为Graves病而TGAb、TPOAb滴度较高者,要注意是否与桥本甲状腺炎同时合并存在.在选择外科手术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ARVD)是一种衰老性疾病,虽然可能没有临床症状,但它是弥漫性血管疾病的一种表现,许多ARVD患出现肾外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ARVD是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常见原因,也是老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接受透析程序治疗的最常见肾病诊断之一。在这些患中,肾损害的原因仍然是有争议的问题。ARVD患死亡率高,尤其是那些有肾功能衰竭。本综述了相关的肾外血管疾病与ARVD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ARVD患肾功能和死亡率的影响,同时也回顾了最新的ARVD患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发病机制的有关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冠脉损伤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63例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不同类型川崎病患儿的性别、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合并症和治疗效果。结果 63例KD患儿中,典型KD 41例,不完全KD 22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L)19例,其中典型KD为34.15%(14/41),不完全KD为22.73%(5/22),两组患者CA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典型KD的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手足硬肿显著高于不完全K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比例、HGB、PLT、CRP、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完全KD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0例白塞氏病合并心血管系统病变,包括较少见的心肌梗塞、夹层动脉瘤,并加以分析。认为此病在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可呈多种形式,如血栓性静脉炎、动脉狭窄与闭塞、动脉瘤,亦可累及冠状血管,表现为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其心脏病变可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病等。但本质仍为全身性血管炎的一部分。临床诊断较困难,易误诊。确诊主要依据白塞氏病其他临床表现,如口腔及阴部溃疡,眼及皮肤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鞍钢在职职工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及易患因素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95912人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吸烟、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等数据的分析,前瞻性得出受检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层概率。结果:冠心病1910例(占1.99%)、脑血管病607例(占0.63%)、吸烟19453例(占20.28%)、糖尿病788例(占0.82%)、高血压31698例(占33.05%)、高脂血症8347例(占8.70%)、体重超重55462例(占57.83%)、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3.5者10487例(占10.93%);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多分布于极低危(68.14%)和低危(5.75%),中危(0.87%)占很小的比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概率多分布于高危(44.23%)、中危(23.21%)和极高危(10.51%),无低危和极低危。结论:鞍钢在职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健康知识宣教力度,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1禽流感疫情 2006年6月1日,丹麦Funen县Tommerup的一家孵卵所的鸡、鸭子和鹅群中暴发了一场低致病性禽流感。该疾病是由丹麦兽医和食品研究所通过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确诊的。  相似文献   

18.
牙周疾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牙周疾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牙龈炎(仅侵犯牙龈组织)和牙周炎(侵犯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多种组织),牙龈出现炎症,牙周炎时还表现为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最后可导致丧牙.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防治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15%,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65%,孕产妇病死率为0.01%。围生儿病死率为34.78%。结论: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普遍进行产前检查,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不恰当的扩溶治疗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治疗应在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适时终止妊娠。当一般治疗不能改善临床症状时,应果断终止妊娠,以挽救产妇生命。  相似文献   

20.
101例儿童川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住院确诊的10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川崎病患儿中男79例,女22例,比例为3.59∶1;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11%;发病全年散发,以3~4月份最多。口唇潮红皲裂是仅次于发热的重要临床表现;卡斑红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9.70%,心脏损伤不限于冠状动脉,还见于心肌、心内膜和心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为91.09%。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IVIG对川崎病治疗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