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初中生的孤独感现状,探究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对55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53.2%的初中生存在情绪孤立,39.1%存在社交孤立,38.5%存在情绪孤独,33.9%存在社交孤独.男生孤立感和孤独感较女生显著(P<0.01).初二学生情绪孤独较初一学生显著(P<0.05).情绪孤立与社交孤立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的影响因子包括家庭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组织性.结论 初中生孤独感发生率较高,家庭环境对初中生的孤独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及共病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 于2014 年12 月对河南省新乡市170 名初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焦虑自 评量表(S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测评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有效问卷167 份, 有抑郁情绪27名,女性9名,男性18名;(2)抑郁情绪组的家庭环境亲密度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51, P < 0.05),矛盾性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33,P < 0.05);(3)抑郁情绪非共病焦虑情绪组和抑郁情 绪共病焦虑情绪组的家庭环境因子,矛盾性因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青少年 家庭环境亲密度和矛盾性是影响青少年抑郁情绪及共病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初中毕业班学生升学考前心理健康与考试前学习焦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HT量表和《考试焦虑诊断》对372名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初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考试焦虑测试。结果:初三学生临考前心理问题检出率17.47%,其表现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和过敏倾向,男女之间无差异。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受到过敏倾向、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影响,具有考试焦虑症状人数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结论:初三学生临考时具有强烈的心理焦虑反应,特别是女生,提示学校应对学生积极开展考试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家庭环境对焦虑、 抑郁情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机制。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及抑 郁自评量表对大庆市某大学1 950 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收回问卷1 902 份,有效问卷1 846 份, 有效率为94.67%。男生471 人(24.15%),女生1 432 人(73.44%)。与男性相比,女性大一新生的家庭环 境量表的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维度得分及积极应对得分更高(P< 0.05)。家庭环 境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显著相关(P< 0.01)。家庭环境对大一新生焦虑、抑郁情绪 影响符合部分中介模型,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23.158、16.252,拟合优度指数(GFI)=0.947、0.960,调 整后拟合优度指数(AGFI)=0.893、0.921,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108、0.090,提示这两个模型拟合 度均较为理想。结论 家庭环境、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情绪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可以直接影响大一新 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应付方式间接的影响的焦虑、抑郁情绪。提示要重视对大学生应对方 式的指导与矫正,对于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为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AA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结果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81,P均<0.05).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均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负相关(r=-0.47~-0.27,P均<0.05),矛盾性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50,P< 0.01).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矛盾性、成功性二因子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 0.05);组织性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矛盾性可能增加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MHT-CR量表评定了112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因素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19.46%的初中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责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四个方面;女生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的程度显高于男生;初中二年级是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期;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方面的生活事件;初中中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作者对干部与工人家庭的儿童进行了智力测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本文共 154例。均为普查时随机抽取济宁市部分学校学前班的儿童作为对象。家庭属于干部者 4 4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9例 ,年龄为 6岁者 36例 ,7岁者 7例 ,8岁者 1例。家庭属工人者 110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4 8例 ,年龄为 6岁者 98例 ,7岁者 11例、8岁者 1例。我们还统计了 114例父母文化程度 (一般以父亲文化为准 ) ,其中大学者 34例 ,中学者 4 0例 ,小学者 4 0例。1.2 方法 智力测查工具是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初中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应对方式问卷,对上海市杨浦区一所中学288名11-14岁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组与对照组在出生时情况、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均〈0.05)。两组在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合理性,解决问题,求助,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惩罚,情感温暖、理解,人格精神质,神经质,掩饰各因子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相关分析发现广泛性焦虑与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学校恐怖与自责、精神质明显正相关;广泛性焦虑与掩饰程度、分离性焦虑与幻想明显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父母养育方式,个性,应对方式是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1病例患者,女,37岁,门诊号851357。易怒、大声说话和情绪低落、想不快往事交替12年。最初因幻听、幻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在北京某医院会诊,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症状缓解,准备怀孕,剂量逐渐减为单服博思清(阿立哌唑)5mg晚,苯海索2mg晚,如不服用苯海索,就骨头痒(静坐不能),浑身扭动,平卧时腰部扭动,觉醒时丈夫经常发现其嘴歪,而患者却未察觉。  相似文献   

10.
鉴于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为此 ,本文试图从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来评价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韶关市郊某中学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六个班 ,有效被测试者共 32 5人 ,其中男生178人 ,女生 147人。平均年龄 ( 15.0 2± 0 .65)岁。1.2 调查工具1.2 .1 采用邹氏等根据Moss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第三次修订的中文版 (FES -CV)作为测试工具[1] 。该量表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高中生家庭环境特征,为高中生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佛山市第二中学1 917名高中学生,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60)以及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情况调查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进行评定,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高中生家庭环境特征。结果 1 917例高中生MSSMHS-60总评分为(1.83±0.49)分,其中602例(31.40%)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MSSMHS-60总评分为(2.40±0.36)分。不同陪伴情况、经济情况、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51、38.142、90.545、59.448,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经常争吵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OR=3.120,P<0.01)。结论 佛山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检出率可能较高,父母关系紧张可能是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基本资料问卷 ,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 2所初中学校中抽取初一年级 2 8个班的学生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全部学生共 16 6 7名。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 2 70例 ,占总人数的 16 .2 0 % ,相关分析表明 ,SCL 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 ;SCL 90敌对项因子与母亲干涉过度保护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 ,抑郁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 ;父母亲偏爱与SCL 90总分 ,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 初中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初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初中学生焦虑情绪之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对一所初级中学不同级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和动态分析。结果:同一年级不同学期及不同年级学生的焦虑自评分部分标准均值与全国常模相比,多个时期 有显著性差异,焦虑曲线呈马鞍型;女生焦虑水平高于男生。结论: 当前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对焦虑进行干预,力求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中生的焦虑情绪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应付方式问卷,对29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288份,其中有焦虑情绪者30人,占总人数的10.4%;男性为16人(11.3%),女性为14人(9.6%),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解决问题和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呈显著负相关;求助、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呈显著负相关(P<0.01~0.05);除退避和分离性焦虑无显著相关性外,其它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焦虑情绪的应付方式依次为幻想、解决问题、自责。结论初中生的焦虑情绪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诱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选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有焦虑情绪者10.4%,其中男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生活事件发生率在6.6%-94.1%之问。相关分析发现焦虑情绪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焦虑情绪的生活事件依次为不喜欢上学、被人误会和错怪、升学压力、家庭施加学习压力、家庭内部矛盾。结论初中生焦虑情绪比较严重,焦虑水平与生活事件存在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14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学校的常规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参加每周1次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的学生再次进行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前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诚实可信、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与同性关系、与异性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均分、敌对、焦虑、情绪不平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因子分高于干预前,而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民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贵州民族、汉族2150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约4.6%的高中生(民族学生为8.3%、汉族学生为3.5%)及9.3%的初中生(民族学生为8.1%、汉族学生为9.5%)有心理健康问题。高初中组的SCL-90总均分与EPQ中E量表分呈负相关,与N、P量表分呈正相关;高中民族组的SCL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农村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源。方法采用自编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和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农村54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农村高中生的主要压力源来自于学习、自身、同学朋友和教师等几个方面;男女生在教师、同学朋友、社会文化、父母管教和总体压力感受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和父母管教压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压力上存在年级差异。结论农村高中生的压力舒缓问题须引起家长、学校和相关部分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上海市区一所普通中学288名11~13岁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各因子:分裂样、抑郁、社交问题、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父母应该对子女多加关注、爱护、理解、信任和鼓励,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避免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