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钱乙是祖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儿科专家,反映其主要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不但为儿科学发展尊定了基础,而且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钱氏以简明扼要的叙述列出了脾胃的辨证要点,又用“虚实寒热”将脾胃进行分类,并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剂。“倦怠多卧,身热饮水”是脾为湿热所困之实证,用泻黄散泻脾经湿热;“吐泻不止”是脾气虚弱,用益黄散理气健脾,化湿涩肠;“脾胃虚寒”用 相似文献
2.
刘完素《伤寒直格》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直格》禀承河间学术思想 ,对伤寒有独到的阐发 ,为后世伤寒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关于六经传变的论述 ,是对当时伤寒统为外感热病的巨大冲击 ;采用辛凉之法治疗外感病 ,结束了辛温法统治外感病的局面 ,补充了仲景之未备。从火热论、运气学说等方面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医林绳墨》系明代医家方谷与其子方隅共同撰集而成。全书八卷,论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凡八十余证,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探讨《医林绳墨》的学术思想,即八纲辨证,贯穿始终;审因论治,条分缕析;遣方用药,不拘一格;内伤杂病,注重治痰;女科诸证,理血为本。 相似文献
4.
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公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9-10
《伤寒论》历来被称为中医治疗学的经典著作,师表万世,但却湮晦深奥。曹颖甫治医专宗仲景,以善用经方而闻名。他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以经解经,精湛允当,并有所发扬光大。对其中的错简之处,辄为订正,复取平日经验方案附于经文之下,以明仲景方治效如桴鼓;对仲师不出方治者,综核尤为周密,提出方冶,启示后来。 相似文献
5.
张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5):9-10
《疡医大全》是清代著名中医外科学家顾世澄所撰,完整体现了顾氏外科学术思想:重视基础理论,以“经”解“经”;强调整体观念,内外结合;搜集验方秘方,注重制法;借鉴前人疡科证治,善于创新;治法实用,启迪后学。顾氏的外科学术思想与主张,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平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2(4):34-35,59
《罗氏会约医镜》“会群籍之精蕴”,集毕生之经验,融会贯通,会约而成,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罗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对治学,制方,用药,论药及著书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对继承发扬中医学术,指导临床实践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7.
张霆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5-6
<医旨绪余>为孙一奎所撰,汇集其学医之体会、见解,贯通医易之学,发挥太极,对命门、相火的阐述发前人所未发.其中有关痰的诊断、治疗临床颇多可取. 相似文献
8.
对《扁鹊心书》中有关伤寒的18条条纹进行分析,从病因分类、诊断思想、治疗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指出该书在伤寒学术上具有病因于寒,自取四经;首辨阴阳,善抓主证;重视正气,倡导灸法的学术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霆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6,25(1):5-6
《医旨绪余》为孙一奎所撰,汇集其学医之体会、见解,贯通医易之学,发挥太极,对命门、相火的阐述发前人所未发。其中有关痰的诊断、治疗临床颇多可取。 相似文献
10.
学用李培生伤寒学术思想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21-22
李培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学验俱丰,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尤重伤寒,其立志高远,学风严谨,不尚空谈,颇多创见,诚为伤寒学界之一代宗师.余习医之始,即学其所编教材,后研读其大著,虽憾未亲聆教诲,然私淑其说,亦受益良多,除循其思而解伤寒原文外,临证每用其说而无不验.今适逢李老九十华诞暨从医七十四周年之际,余不揣愚鲁,仅将个人所悟点滴略陈于后,权作弟子所献微薄寿礼,敬请恩师教正. 相似文献
11.
张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5)
《难经)、(伤寒杂病论》均被列为四部经典著作,在祖国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历代医家对(难经)褒贬不一,多数医家奉之为“医经之心髓,救疾之枢机”;贬之者则认为“今之(难经》,盖由好事医生冒(八十一难)之名,杂放(灵)。(素),益以荒谬之语而成,此不通之怪书耳”。因此认为《伤寒杂病论)所云“撰用《素问)、《九卷)。《/叶一难)”中的(八十一难)并非今之(难经),否定了(难经)与(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源流关系,故对于两书之间的关系少有探讨。仔细研读《难经),发现它既有对(内经)理论的阐释,亦有独树一… 相似文献
12.
《伤寒医约录》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3):132-134
《伤寒医约录》是陈修园早期著作,该书既转载了龚廷贤、徐大椿等人的医著,也包含陈修园自撰的韵文和医论,该书体现了陈修园早期的学术思想,其文献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有关伤寒六经传变的方式和原因,是历代注家争论的热点。清末岭南中西汇通医家陈珍阁在其《医纲总枢》中亦涉及对伤寒六经传变的认识。陈珍阁所理解的伤寒为狭义伤寒的概念,而非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书中“附辨古传论伤寒证传经之谬”篇,批判了医家在治疗伤寒时,忽视内伤因素,治法方药使用不当,导致疾病的传变。陈珍阁的观点,是他在特殊历史时期下,面对西洋医学的冲击,进行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对于临床六经病的诊治,特别是对岭南地区六经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鲁明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
《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小儿具有或虚或实、或寒或热、变化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归纳出儿科五脏辨证纲领,并独重儿科望诊诊断方法,化裁创制五脏补泻方剂,形成并完善了五脏证治体系,配伍制剂方面注意顾护调和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正1怀远生平与著作怀远,字抱奇,云间(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代嘉庆年间名医。怀远家世业医,少年习儒,壮年之时继承家学,以医济世近30年。怀远精研岐黄之说和仲景之论,医术精湛,擅长伤寒和杂症的诊治,并兼通五官科、外科、女科,为具有多学科临证经验的医家。怀远认为医者行医济世而施诸利济,不若著书立说垂之以言。遂博览诸书,详审其要,结合家传经验,并参以己见,历经20余 相似文献
18.
《陆氏三世医验》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辨伪求真,治病求本;知常达变,从舍得当;四诊合参,尤重脉舌;立法灵活,与病相宜;治法多样,因病而施;择时服药,因病而异;秉承经典,家学渊源。《陆氏三世医验》对于中医临床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庆保,岭南伤寒名医,穷其一生,潜心钻研《伤寒论》,参考《难经》的伤寒定义,编撰《伤寒类编》。陈氏提倡修订伤寒例之非,对王叔和《伤寒论》的序作了考证,取《千金方》《外台秘要》作对照,删除了"运气图解""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该书遵从仲景的伤寒有五之说,以六经为纲、五种伤寒为目、因伤寒以聚方的编排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使伤寒病证的概念更趋清楚明晰,更贴近临床辨证论治思维,开辟了研究《伤寒论》的新途径,使后人更容易理解和运用《伤寒论》。临证上陈氏用药谨慎稳重,方解精辟简练,体现了经方大家之特色。 相似文献
20.
陈丽斌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3,(5):65-67
<正>《广嗣全诀》是明代陈文治所辑,成书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是一部集理、法、方、药于一体,专论如何生育保婴的医书。全书共十二卷,载医论200余篇,论及种子、保胎、保产、产后诸疾、儿科杂病的辨治和方药等,儿科尤以杂病及痘疹为详,其中诸多处方和辨治经验有挖掘、整理、考证、应用的价值。该书博采诸家学说,集录《内经》等医籍及李东垣、朱丹溪、薛立斋、钱仲阳等众医家的学术观点和治疗经验,并按作者意图予以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