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率;全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程度、康复训练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术配合程度、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膝关节功能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配合度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率,更好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干预组采取多种干预护理措施,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各项康复指标,如AKSS、ROM优于常规组,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相比,P均〈0.01,但常规护理组的t值明显小于干预组。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86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24、48 h各时点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配合术后康复性锻炼、顺利实施康复计划,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入院时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换则会均分成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膝关节肿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主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3、7天关节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关节肿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方法对我院首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术后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预防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例患者通过以上措施护理,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术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手术的成功及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是按骨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除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外,为患者制定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计划: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康复指导、术后护理、术后全面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术后3个月干预组终末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0%;对照组终末随访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71.7%。干预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早期、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患者78膝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疼痛程度,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稳定性,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需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40例,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n=19例,施以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常规组(n=21例,施以常规手术),对两组手术护理配合措施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干预组手术护理配合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关节手术患者施以3D打印切模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6例,根据自愿原则,将住院号末位偶数者分入对照组,奇数者分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完全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段髋关节Harris得分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加速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等对匹配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情绪干预、躯体功能干预和生活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定患,接受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生存质量量表干预组整体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躯体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行为干预疗法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在肺结核化疗中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41-3242
目的:探讨一般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肺结核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肺结核化疗患者的身心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中开展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包括术前教育、术后检测、心理辅导、行为干预等,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观察认知干预对患者疼痛和心理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患者的疼痛,避免出现负性情绪,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有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以及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同时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焦虑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48-3249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伴焦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结果:干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病人治疗后的焦虑情绪差异有显著性,心理干预组焦虑减分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亦可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13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皮肤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8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DLQI)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d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DS、SAS及DL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银屑病的治疗、预防、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育龄期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掌握我国育龄期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心理干预对育龄期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无明显调适作用,对临床治疗效果有无协调作用.方法:对Ⅰa~Ⅱb早期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62 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32 例,对照组30 例.干预组在术前与术后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在术前与术后不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皆于术前、术后6个月接受WHO-QOL-100量表调查,从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及宗教6大领域24个方面全面评价我国育龄期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育龄期宫颈癌患者术后6个月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明显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干预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除宗教领域外,余五大领域及生活质量比较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其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有明显改善,说明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在育龄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中起协助治疗作用.在临床中应重视并了解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道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914-29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6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8.
马智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24-125,14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护理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护理;以 HAMD、HAMA量表为评定工具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第1、2、4、8周末进行评估,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自治疗第2周末HAMD、HAMA评分研究组较对照组即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末评定研究组显效率为78.95%、对照组为58.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护理能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婧  杨雅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44-2445
目的:探讨运用心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有不同程度腰椎骨折的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按骨科常规护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腰椎骨折患者心理上的压力,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疏导患者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与交流,缓解了腰椎骨折患者的消极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魏理  蒙晓  刘亮辉  于力  陈爱欢 《中国药房》2014,(22):2094-2096
目的:制订并实施药学服务计划,探究其在儿童哮喘治疗过程中对肺功能情况和哮喘控制的影响,为药学服务计划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儿童120例,按哮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同等严重程度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外给予药学服务干预,内容包括建立药历、患者教育、门诊咨询、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电话定期随访6个方面;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6个月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07、2.34、2.52,P<0.05);中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34、2.83、2.99,P<0.05);重度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FEV1%、PEF%和C-ACT评分均显著提高(t=2.41、2.07、2.38,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儿童哮喘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情况和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