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学清 《北京中医》2005,24(5):291-292
1一般资料36例发热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均经西药退热并使用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2~84岁,平均(55.56±16.32)岁;发热病程均超过2周,最长61天,平均为(20.97±12.70)天;轻度发热37.5~37.9℃者4例,中度发热38~38.9℃者1  相似文献   

2.
王志花 《四川中医》2008,26(11):40-41
外感发热是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治疗上,运用中医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理论辨证治疗外感发热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确立,为温热病的临证施治和温病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银柴退热汤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银柴退热汤,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疗程3d;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银柴退热汤对风热型外感发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发热为半数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可表现为突然高热或长期低热,现代医学认为白血病发热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以及白血病本身的肿瘤性发热有关,以感染性发热为主,治疗上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但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并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使药物疗效不佳,目前广泛应用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促进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并无帮助。中医药对于发热的辨证施治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从传统中医理论的思路出发,探讨白血病发热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对临床研究提供更  相似文献   

5.
于佐文  刘逖金实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5-1665
用卫气营血理论作为辨证论治依据,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机理;强调清热解毒法可作为辨病治疗。始终贯穿于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各个分型。  相似文献   

6.
自拟柴石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132例张成铭,陆士元主题词外感病/中医药疗法,发热/中医药疗法,柴石退热汤/治疗应用,解表药〔剂〕/治疗应用外感发热是临床常见疾病,我们于1993年5月至1994年8月间运用自拟柴石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132例,临床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观察1.1 体温 对发热病人应定时或随时测量体温,密切观察热型、热势的变化。1.2 脉搏 发热病人体温每升高1C,脉搏提高10次,脉搏和发热成正比。应及时测量脉搏,如体温高、脉搏太快或反而慢,则应提高警惕。1.3 出汗 观察出汗的有无、多少,有助于对发热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治急性白血病发热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急性白血病的发热提出中医论治思路:急性白血病发热有外感、内务之分,但以外感为主,温热邪毒及外感六淫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急性白血病发热有着卫气营血及三焦的病理变化,临证可用气营血及三焦辩证论治,并针对急性白血病热毒较盛、阴液损伤、挟湿及出血等病理变化加以治疗。  相似文献   

9.
杜琨 《北京中医药》2011,30(1):13-14
目的 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 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  相似文献   

10.
杜琨 《北京中医》2011,(1):13-14
目的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证,主要证型是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结论外感热病基本属温病范畴,符合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11.
治疗温病话透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如感邪后病邪不及时向外透解,势必向里传变,或传于气分,或由卫分而径入营、血分,引起种种里热亢盛、营(血)阴耗伤等病变。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温病祛邪的重要法则,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轻清、芳  相似文献   

12.
正岭南地处湿热之地,历代医家治疗湿热、温热类疾病,各有所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乃温病学经典科室,注重传统经典在疑难危重神经内科杂病中的应用。本文分享一例重症疑难春温案,面对西医诊断未明的复杂临床问题,运用传统卫气营血辨证,切中机要,灵活加减方药。现将其记录如下,供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6月~2010年5月,笔者自拟五味退热汤治疗发热6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6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7例,女2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岁;发热38.1℃~39.1℃26例,39℃~39.5℃31例,39.6℃以上9例;病程最短6h,最长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B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对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感染者,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具有发热性质的急性病症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研究介绍了EBV致发热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剖析其致病免疫机制,进而从中医温病学视角,探讨该类疾病卫气营血辨证分型特征,为中医温病学辨证论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清热汤治疗小儿发热100例,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均取自2001年~2003年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0~14岁23例,2~9岁60例,5个月~1岁零11个月17例。对照组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0~14岁21例,2--9岁59例,5个月~1岁零11个月20例。  相似文献   

16.
自拟癌热汤治疗癌性发热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癌热汤 (黄芩、大青叶、生石膏、太子参、女贞子等 )治疗 35例 ,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1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38 2 % ,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之功的癌热汤对癌性发热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封英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F004-F004
女,30岁,干部,已婚,2001—06—20就诊。初诊:素有慢性气管炎病史,近习发热,18d未退,经X线诊断为大叶性肺炎。西药用各种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未见明显疗效,体温始终在39~39.5C之间波动。查患者精神萎靡不振,自诉畏风形寒无汗.咳嗽痰少,咽喉肿痛,渴喜饮,二侧颈部痰核肿大,舌苔黄腻,舌质红,脉细数,脉搏90次/min。辨证此属温病卫气同伤,气分大于卫分。治宜解表清里,卫气双解。方用栀豉汤合银翘散加减;淡豆豉12g,山栀12g,黄芩12g,荆芥9g,防风9g,金银花12g,连翘12g,生甘草6g,桔梗6g,杏仁12g,天花粉15g,柴胡6g,  相似文献   

18.
于佐文  刘逖  金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5-1665
用卫气营血理论作为辨证论治依据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机理 ;强调清热解毒法可作为辨病治疗 ,始终贯穿于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各个分型。  相似文献   

19.
自拟疏风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2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临床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2岁以下10例,2~6岁32例,6~7岁18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急性扁桃体炎18例,急性支气管炎7例,肺炎5例。对照组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2岁以下11例,2~6岁27例,6~7岁14例;上呼吸道感染27例,急性扁桃体炎17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肺炎3例。2组病例在性别、  相似文献   

20.
外感发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 1 993~ 1 999年 9月运用自拟解表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疾病 66例 ,经临床验证 ,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 34例 ,女 32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3岁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其中体温 39℃以上者 1 2例 ,38.1℃~ 39℃者 36例 ,37.8℃~ 38℃者1 8例。主要临床症状 :往来寒热 40例 ,鼻塞 2 9例 ,流涕 31例 ,喷嚏 1 9例 ,头痛 8例 ,项背不适 1 2例 ,咳嗽 40例 ,咳痰 6例 ,恶心 5例 ,周身不适 1 8例 ,咽部充血 66例。以上病例均经 X线等检查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