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SPN患者的CT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47例,结核瘤23例。炎性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ml(3.5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0值。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 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SPN/Ao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o值无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各时相强化值在注射碘对比剂40s,2min无显著性差异。在5min,8min有显著性差异。平扫3组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32例肺癌,5例结核瘤,2例炎性结节呈不均匀强化;12例肺癌,2例炎性结节呈均匀强化;3例肺癌,6例结核瘤和2例炎性结节呈周围型强化;9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呈包膜样强化;1例炎性结节,3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无强化,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及类型。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颌央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9例重症颌面部外伤病例,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CT工作站行多重面重建(MPR)和三维重建(3D)。结果:轴位图象提供外伤的基本信息,MPR从任意平面全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3D可以观察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 MPR及3D弥补了轴位图象的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证明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和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低剂量和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6例经肺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3cm)的患者同时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靶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就肺内发现结节(≤3cm)的数量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进行逐一判定,并分别做出定性诊断。结果 在上述不同的肺部CT扫描技术中,低剂量扫描时,除病灶结节征的显示率较常规剂量低外,发现结节的数量和其他征象如:钙化、毛刺征、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胸膜改变等的显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靶扫描技术对结节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上述2种扫描技术。结论 低剂量加靶螺旋CT扫描技术应为肺结节CT扫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螺旋CT表现覆盖法成像对肺孤立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螺旋CT靶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筛选同时具有常规 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CT资料共 70例 ,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 2年以上。结节大小为 0 .5~ 3 .0cm ,平均 2 .2cm。CT常规扫描采用 10mm层厚 ,靶扫描采用小FOV( 14~ 2 0cm) ,包括一侧肺和纵隔 ,层厚 2~ 5mm ,pitch =1~ 2 ,重建时重叠 40 %~ 67%。 3 6例作了三维重建 (表面遮盖显示法 ,SSD)。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 :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 ,分别对常规扫描和靶扫描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比。统计检验采用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卡方检验。结果  70例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 3 6例 ( 5 1.4% ) ,可能性大者 2 7例 ( 3 8.6% ) ,可能者 4例 ( 5 .7% ) ;前三级诊断准确率为 95 .7% ( 67/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68.6% ,48/ 70 ;χ2 =8.64 ,P <0 .0 1) ;明确诊断比率为 5 1.4% ( 3 6/ 70 ) ,显著高于常规扫描 ( 8.6% ,6/ 70 ;χ2 =3 3 .77,P <0 .0 1)。靶扫描诊断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 (前者R值为 95 % ,可信区间为 0 .2 79~ 0 .417,后者为 0 .10 8~ 0 .2 46,两者无重叠 ,P <0 .0 5 )。结论 螺旋CT靶扫描有助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 ,是肺部结节检查的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 (SCTA)检查,层厚3mm,扫描时间0.8s,对比剂注射速度3.5ml/s,总量100ml,扫描延迟时间15s。结果:16例 共644支,其中134支肺动脉及分支显示了栓塞,占20.8%。228支肺段肺动脉中,有56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 析肺动脉支的24.5%。204支亚段肺动脉中37支显示肺动脉栓塞,占分析肺动脉支15.4%。肺动脉栓塞的CT形 态:①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分支内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17支,偏心型充盈缺损44支,附壁血栓型 34支,完全阻塞型39支。②间接征象胸膜下肺梗死灶,内乳动脉一侧增粗,肺纹理稀少,胸水,肺动脉高压。结论: 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憩室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27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确诊.结果:27个憩室中1个憩室小于1.0 cm,其余26个憩室均大于1.0 cm,其中5例大于2.0 cm,1例超过5.0 cm.憩室表现为胰头右后方圆形或半圆形含气囊袋影,可有液平;服用阳性对比剂者均能见阳性对比剂进入憩室.部分憩室内可见食物残渣影.憩室与胰头交界部边界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者,平扫边缘模糊.结论:上腹部螺旋CT扫描应用广泛,虽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不高,但对巨大憩室及并发症的发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比了78例闭合性腹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传统CT扫描,33例行螺旋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90.9%(30例/33例),而传统CT的正确诊断率仅为80%(36例/45例)。同传统CT比较,螺旋CT不仅正确诊断率较高,而且扫描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p<0.05)。除此之外,螺旋CT特有的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对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亦非常重要。结论:螺旋CT在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中,明显地优于传统CT,因此,如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例最终诊断为小肠缺血性肠病并行CT检查的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病因。除4例急诊检查外,其余15例检查前均口服2.5%等渗甘露醇1000—1500ml作为肠道对比剂,每一例均行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15例行冠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结果:CT表现为肠壁增厚16例(84%),分层强化呈靶征14例(占增厚肠壁87.5%),肠壁菲薄、无强化2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14例(73.7%),肠系膜浑浊15例(78.9%),腹水13例,肠壁积气3例,门静脉积气、肠系膜上动脉(SMA)充盈缺损、僵硬狭窄及肠系膜上静脉(SMV)闭塞各1例,肠系膜小血管充血(增粗、密集呈“梳征”)16例,缺血(变细、稀疏、强化减弱)3例。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血管炎7例,肠梗阻4例,SMA栓塞(均为房颤患者)、肠系膜扭转和外伤分别为2例,动脉粥样硬化、SMV血栓形成各1例。7例SLE均广泛累及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其中5例同时累及结肠。结论:小肠缺血性肠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为:①肠壁和肠系膜缺血:肠壁水肿、增厚、分层强化呈靶征,肠系膜浑浊,血管炎所致缺血性肠病常累及整个小肠及结肠;②肠系膜血管异常:SMA及SMV狭窄或闭塞,肠系膜小血管充血或缺血。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 T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 4例为胰岛素瘤,2例为胰高血糖素瘤。5例术前肿瘤准确定位,1例回顾诊断。肿瘤在动脉期、胰腺实质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门脉期4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按1.5ml/kg体重计算,流率2.5~3.0ml/s,层厚2~5mm,能够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为外科医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在上颌埋伏阻生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用Siemens螺旋CT扫描机,对20例共25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者进行螺旋CT横断面扫描,并进行曲面、三维重建。结果:20例患者CT图像均清晰、直观地反映了25颗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在上颌骨内的位置、方向及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并从各个平面显示了它们与邻近重要结构,如切牙管、上颌窦和邻近牙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牙科成像技术能全方位显示埋伏阻生牙各方面特征,有利于再现上颌埋伏阻生前牙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牙外科医生精确定位,选择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食管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2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MPR和CTVE成像。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局部外侵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2)MPR可进行冠状、矢状及横断面的二维重建,还可以沿食管走行进行曲面MPR,在不同方位以最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2)20例食管癌CTVE可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显示管腔壁和腔内病变形态的结果,且能从梗阻的远端观察病变情况。(4)MPR和CTVE对判断肿瘤外周浸润,大体类型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65%、75%和60%、85%、55%。结论 MPR和CTVE的应用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MPR对显示病变周围侵犯的范围比较准确,CTVE对病变的大体类型显示较好。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肾盂造影对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初步研究螺旋CT肾盂造影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肾癌18例,肾囊肿14例,肾血管平均肌脂肪瘤3例共35例作前瞻性增强研究,注射对比剂80-100ml后延迟4分30秒行肾脏输尿管上段螺旋CT扫描,回顾性重建间隔2.5mm,重建图像传送至工作站。采用多轴向多方位重建(multiplanar projection volumetic reconstruction,MPRV)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肾盂显示佳,观察病灶与肾盂关系更为明确,病灶形态显示更为全面。结论 螺旋CT肾造影有助于肾实质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在1次检查中可达到多种目的。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核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对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和途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