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UAP疗效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胡林骅 《现代保健》2014,(11):72-74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医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监测指标、体内凝血标志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试验组的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较为安全有效,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通道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醋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片等抗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复发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复发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并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倒。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氮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脂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恶心、呕吐,均在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2年随访,观察组心绞痛复发再住院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明显减低了患者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用药方法简便易行,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进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钙离子拮抗剂、清除氧自由基、神经营养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治疗14天,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对照组为61.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2例UAP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8例,在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加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纳入常规治疗组5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3%,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为5.2%,常规治疗组为18.6%,一年内心肌梗死率中西医结合组为3.3%,常规治疗组为11.4%。结论:常规西医治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黎秀武 《现代保健》2011,(16):143-144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在常规抗缺血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辛伐他汀三种药物临床疗效.方法 50例UAP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在抗缺血治疗基础上未联合应用上述三种药物,治疗组在抗缺血基础上联合应用上述三种药物,随访半年,评价心绞痛改善情况及统计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1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且其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在常规抗缺血治疗基础匕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三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UAP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在抗缺血治疗基础上未联合应用上述三种药物,治疗组在抗缺血基础上联合应崩上述三种药物,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5%,治疗组总有效率96%,且其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赵爱茹 《中国保健》2009,(15):589-58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而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44例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和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而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速碧林,葛兰素史克)100U/kg体重,1次/12h皮下注射,睡前口服辛伐他汀(舒降之,默沙东)20mg。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治疗组为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靖玲 《现代保健》2012,(31):141-142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nstaleangina,UA)的意义,为临床治疗UA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的90例老年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硝酸盐、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UA患者疗效、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疗效,降低其MACE发生率。该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方面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15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观察组,口服吲哚布芬以及氯吡格雷。治疗6周后,分析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发作频率(3.1±1.1)次/d,持续时间(42.1±2.7)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6%,对照组达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仅有3例轻微出血症状,1例白细胞减少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运用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