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肢肿胀、静脉曲张就诊.超声检查:右下肢大隐静脉全程曲张,于距大隐静脉入股总静脉口5.8cm处见瘤样扩张回声,其内呈云雾状浮动的密集点状回声,站立位时瘤体大小为2.4cm×2.5cm(图1),平卧位或加压时瘤体明显变小(图2).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6岁。双下肢静脉迂曲7年,久站或体力劳动后下肢自觉肿胀,平卧减轻。20d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内侧出现硬结,沿静脉走行,伴红肿,胀痛。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右侧大腿内侧触及葫芦样包块伴压痛。超声检查:右侧大隐静脉走行至大腿中段内侧处呈葫芦样扩张,内见混合稍低回声,扩张处长度约3.37cm,最宽处内径约1.34cm。扩张段内可见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图1);乏氏试验未见血流反流。超声诊断:大隐静脉瘤样扩张伴血栓形成。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大隐静脉瘤样扩张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5.
6.
刘皎然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5):308-308
患儿男,23d,孕28周产,出生体重低,评分低;给予改善脑细胞代谢、营养支持、输血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因较长时间静脉用药,浅表静脉留管困难,行左侧股静脉置管,置管后出现左侧小腿硬肿,表面皮肤青紫。超声检查:左侧股浅静脉及股深静脉汇人股总静脉处(股总静脉起始部)探及团状低回声,大小约4mm×3mm,形态不规则,其内回声欠均匀,于股总静脉起始部探及血流充盈缺损,血流尚可通过(图1)。超声提示:左侧股总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7岁。因“左侧腹股沟逐渐增大性包块伴下肢青筋7年余”就诊。超声检查:平卧时,左侧大隐静脉全程增宽,最宽处内径4.6mm,汇入股静脉处内径3.2mm(图1),小腿部可见蚯蚓状或串珠状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L)显示股浅动脉,股静脉及大隐静脉近心端彩色血流充填丰富,未见局限性无彩色血流充填区及局限性管腔扩张,频谱及波形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2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13例慢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内径、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栓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图像,慢性血栓回声较高,血栓部位管腔无血流显示或血流充盈缺损,并可继发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治疗效果,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钟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0,9(1):51-5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病变,是临床上急需早确诊、早治疗的疾病,如未及时检出治疗,可使患肢残废,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DVT43例,旨在探讨CDFI在DVT诊断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 本组43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男23例,女20例,年龄23~89岁。其中急性DVT30例,亚急性DVT6例,慢性DVT7例。主要症状:下肢肿胀36例,疼痛32例,下肢浅静脉曲张13例,小腿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6例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血管内径、结构、血流变化,多普勒频谱变化并记录.结果 96例血栓形成患者患肢静脉内径较健肢明显增宽,管腔内呈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CDFI未显示血流信号或有血流充盈缺损.PW 未探及血流信号或血流频谱波形变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而且可根据血栓形态、回声及血管腔情况并结合临床予以分期,选择治疗方案,可作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因发现左大腿内侧突出无痛性肿物十余天就诊。主诉三十余年前发现双下肢突起蚓状团块肿物,自感无任何不适未曾治疗。十余天前偶发现左大腿内侧一突起较大团块样肿物,质软无压痛,自行按压可减小,手松后突出复原。门诊以“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左大腿内侧肿物”收入院。外科查体:双下肢可见多个屈曲呈蚓状团块突起,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4cm,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梅红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4(8):726-72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图像特征、诊断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静脉的结构及血流状态,记录管腔内径及栓塞程度,观察充盈情况。结果急性血栓11例,亚急性、慢性血栓4例。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于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男,44岁。因右下肢肿胀、疼痛29h入院,超声提示右股静脉中下1/3至胭静脉管腔内可见稍强回声光团占据管腔,CDFI示未见血流号。超声诊断:右胭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右胭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患者入院4d后右下肢消肿,复查超声提示右胭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已建立,继续溶栓治疗同时监测血凝四项。24d后复查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1/10见血流信号。38d后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1/2见血流信号。60d后超声提示右侧胭静脉管腔内约2/3见血流信号。于是停止溶栓治疗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肿胀、疼痛是肢体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急诊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此外,70%~90%的肺动脉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不少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疾病后期常发生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因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闭。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可使患者血管栓塞段及早再通.有利于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保护瓣膜功能.防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肺栓塞发生。本文就超声检查在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在其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静脉栓塞之前需及时地诊断和治疗。临床对DVT诊断通常不正确,它依赖于临床的信息,其敏感性为14%~78%特异性为4%~21%。静脉造影术是DVT的标准诊断方法,但该法为创伤性检查,不能用于孕妇,碘过敏或肾功能不全患者,8~9%的病患者造影后并发静脉炎,近1/3的病例可累及深静脉系统。DVT的非创伤性检查主要有阳抗体积描记法(IPG)、放射性纤维蛋白原摄取试验(FUT)、CT、MR和超声。IPG和FUT的准确性差,而 相似文献
16.
病例女,49岁,因左颈部包块2个月及主诉头晕。头痛就诊。2年前曾被压伤,胫骨骨折。查体:左侧颈部触及 4cm×3cm包块,边界尚清晰,球体感,压痛明显,有搏动感。超声所见:左侧颈内静脉梭形膨大增宽,最宽处内径 3. 3cm,其内可见 2.9cm x1. 6cm的略低回声四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团块中心可见液性暗区,静脉壁增厚明显,回声略强,厚达0.3cm,靠近四块处管腔宽约0.4cm,CDFI示团块前方绕行的血流信号,四块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其信号与远端管腔相通,脉冲多普勒探及连续性静脉血流频谱,流速13… 相似文献
17.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由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及邻近肿瘤压迫等引起,其再通率很低,据文献报道为1%~2%,其结果可导致下肢静脉压增高,浅表静脉曲张、肿胀、静脉性跛行等静脉回流障碍综合症。只有建立新的静脉回流通道才能解除瘀积,症状才得以缓解,本院自1994年7月~1996年3月共收治8例骼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均采用两侧股静脉大隐静脉搭桥转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髂股静脉血栓形成8例,男7例,女1例,右骼股静脉闭塞2例,左骼股静脉血栓形成6例,平均年龄53岁,病期15天~3个月,平均1…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B超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学东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7(1):52-53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DVT是医学上一个严重问题,如未及时检出,可使患肢残废,甚至危及生命。许多文献指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诊断DVT不可靠,因此,在接受抗凝治疗前,使用客观检查方法来诊断DVT很重要。静脉造影是确诊DVT之主要方法,但其不仅花费大,而且会引起患者不适,有人对造影剂过敏,更严重者可能引起新的血栓形成。由于上述原因,非侵入性检查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放射性纤维蛋白原扫描、电阻抗体积描记图检查(IPG)、多普勒超声检查、实时超声检查、CT扫描等。1984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进行治疗前后观察对比,观察下肢静脉的血管内径、内膜厚度、光滑度、血管压缩性、管腔内回声、静脉瓣功能、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等指标。结果:134例中107例临床治愈,27例病情好转,超声检查显示管壁回缩正常,内膜光滑,血管压缩性恢复良好,侧支循环建立,静脉瓣功能不全有所改善。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诊断及评估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演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各期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转归。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9例拟诊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测量下肢深、浅静脉管径、血栓大小、范围、血流变化,检测静脉瓣功能,定期随访观察各参数的变化。结果19例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初诊患肢深静脉内径较健肢明显增宽,股静脉(12.9±2.7)mmvs(9.2±2.1)mm,P<0.001;静脉(8.8±1.2)mmvs(5.9±1.5)mm,P<0.001),管腔内呈低回声,CDFI未显示血流信号或有血流充盈缺损。治疗2周~1月后,患肢有不同程度的再通和改善,血栓回声有所增强,内径变化较初诊仍不明显;6个月以后复查静脉管壁、血栓的回声明显增强,较前比较内径明显减小,股静脉(10.1±1.7)mm,P<0.01;静脉(6.4±0.9)mm,P<0.001。CDFI血流呈“轨道征”等改变。结论血栓形成的不同时期超声表现各有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诊断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态观察其演变过程,具有其他影像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