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双抗体放免法测定了精神分裂症病人121例(Ⅰ型77例,Ⅱ型44例)和健康对照者128人的血 CuZn-SOD。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血 CuZn-SOD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12.34,P<0.001)。其中Ⅰ型较Ⅱ型病人显著增高(t=13.93,P<0.001)。前者治疗后酶含量明显下降(t=7.715,P<0.001),后者无明显变化(t=0.541,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分裂症132例、情感性障碍62例、神经症50例及128例健康者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患者基础血CuZn-SOD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神经症和抑郁症则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治疗后基础酶含量显著下降,抑郁症则明显增高。从儿茶酚胺代谢与生成氧自由基的生化联系,对上述精神疾病患者血CuZn-SOD含量改变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分裂症132例、情感性障碍62例、神经症50例及128例健康者血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患者基础血CuZn-SOD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神经症和抑郁症则无明显差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治疗后基础酶含量显著下降,抑郁症则明显增高。从儿茶酚胺代谢与生成氧自山基的生化联系,对上述精神疾病患者血CuZn-SOD含量改变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不同精神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精神疾病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关系,采用双抗体夹心步骤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来检测精神分裂症40例、躁狂症18例、抑郁症20例及49名健康者的血清SIL-2R含量。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清SIL-2R基础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躁狂症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IL-2R显著降低(P<0.01),躁狂症则明显增高(P<0.01)。提示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有免疫缺陷,血清SIL-2R是可供判断免疫缺陷和精神症状演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精神发育迟滞(MR)和正常儿童各57例末梢血Cu-Zn SOD含量。结果:MR者的末梢血Cu-Zn SOD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0.001),安定型MR儿童较兴奋型儿童明显增高(P<0.01),轻、重度MR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则无明显改变(P>0.05)。MR儿童Cu-Zn SOD含量改变与头颅发育状况无关。本研究揭示超氧阴离子对MR儿童脑损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精神疾病的相关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SOD含量(ng/mg血红蛋白),并对其中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12周治疗后再次测定SOD;同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BRMS)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患者的血SOD含量分别为1077±420、1044±2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79±237),P<0.01.抑郁症组SOD含量为701±267,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病程<5年患者的SOD含量(1105±451)与≥5年组SOD含量(1035±34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经12周治疗后的血SOD含量(627±217)低于治疗前(1009±364),P<0.01.结论血SOD含量的增高也许能够反映精神疾病的存在,但不能有效区别是何种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281例精神分裂症和223例抑郁患者的心肌酶谱,正常对照50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及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阳性症状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阴性症状组(P<0.01)。各指标测定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抑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各指标均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单相抑郁患者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与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的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单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均无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者全血微量元素含量,以及与儿童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被试的全血铜、锌、钙、镁和铁离子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BehaviorChecklist,ABC)对病例组的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血镁和锌离子含量降低(t=-12.435,P<0.001;t=-11.44,P<0.001),而血铜离子含量增高(t=3.91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其余血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的得分与血镁、锌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01;r=-0.785,P<0.001),与血铜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466,P<0.001)。结论:孤独症患儿症状的严重水平与血镁和锌离子含量降低,血铜离子含量增高有密切关系,血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可能是诊断儿童孤独症的敏感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性激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性激素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躁狂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和阴性发作期女性患者各20例,缓解期各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女性患者的血清睾丸酮(T)、雌二醇(E2)水平,并与20名女性健康者对照。结果: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发作期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躁狂症又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发作期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症状和情绪是性激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单一选用帕罗西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的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帕罗西汀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血清FT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01),对帕罗西汀疗效较好的患者较疗效差者血清FT4降低尤为明显(P<0.05),血清FTd水平相对偏高的患者治疗后降低明显(P<0.01)。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可引起抑郁症患者血清FT4水平降低,且在疗效较好的及血清FT4水平偏高的患者中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负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和自制量表,调查了48例抑郁症和43例躁狂症家庭照料者负担,并分析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与照料负担的关系.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影响了照料者涉及经济、家庭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家庭娱乐活动、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抑郁症及躁狂症FIS总分分别为19.77±9.26,19.05±8.54),躁狂症对照料者的家庭活动影响比抑郁症明显.无职业抑郁症患者的照料者负担高于有职业抑郁症.结论抑郁症与躁狂症的负担包括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正常对照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及差异。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抑郁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总睡眠时间减少(F=4.808,P=0.010),睡眠潜伏期延长(F=4.481,P=0.014),睡眠效率降低(F=9.934,P=0.000),慢波睡眠减少(F=11.309,P=0.000),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缩短(F=7.407,P=0.001),更多的觉醒次数(F=10.772,P=0.000)和觉醒时间(F=7.965,P=0.001),而精神分裂症组慢波睡眠时间减少更显著(P=0.022),抑郁症组REML缩短(P=0.006)及REM时间延长(P=0.011)更加显著;抑郁症组REML和REM时间(r=-0.415,0.347;P=0.010,0.033)与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各睡眠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显著的慢波睡眠减少,抑郁症患者在REML缩短和REM时间延长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BSI对边缘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及正常人进行测试,比较边缘人格障碍(BPD)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是正常人BSI总分除与抑郁症差异不明显外(P>0.05).与其他组差异明显(P<005~0.01)。BPD各因子分在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果支持BPD是介于精神病与神经症间的精神障碍。BSI有助于几种精神疾病的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吸烟状况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把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吸烟组(均为男性)30例和非吸烟组43例,并以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者组、健康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2、TNF-α水平;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A、IgM、IgG、C3、C4水平,患者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吸烟组血清IL-12水平比吸烟组高,但未达到统计学上意义,其他的六个指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健康组非吸烟者的IL-12与IgG水平显著高于吸烟者(P<0.05)。吸烟的健康组与患者组相比,患者组C3、C4血清水平明显降低(P<0.01),IgG明显增高(P<0.01)。从性别比较,健康女性的IgG、IgM血清水平较男性高(P<0.05)。在患者组,女性较男性IgG、TNF-α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吸烟、性别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吸烟与精神分裂症共同作用于免疫系统,进一步加重其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测查问卷对45例神经症患者与46名正常人进行了个性对照研究。发现神经症患者个性内向型居多(68.18%),焦虑型占90.19%,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因素E(恃强性)、因素H(敢为性)的量表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心理健康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P<0.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和整群抽样法,收集四川省5所精神专科医院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所有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历记录及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0例有效数据中,老年精神疾病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抑郁症;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2,P0.05);农村与城市在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躁狂症、神经症及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P=0.001)和治疗方式(OR=0.252,P=0.000)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以农村、女性老人为多;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感觉运动门控变化在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对比及临床症状。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A组),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53例(B组),健康检查的正常人50例(C组)。采用PPI及适应性评价患者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统计患者惊跳反射及习惯化情况,并行汉密尔顿量表和阳性和阴性量表分评价。结果 A、B组患者的习惯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性(P>0.05),同时B组患者的惊跳反射指标要显著低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的阳性、阴性以及一般病理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的量表总分高于B组(P<0.05)。结论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的感觉运动门控损害情况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稍微严重,二者适应性反应比较一致,临床可通过阳性和阴性量表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抑郁症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对69例抑郁症患者(DD组),69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SD组)以及70例健康对照患者(HC组)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中央点(Cz电极)N1、P2、N2、P3成分。结果三组之间N1、P2、N2、P3的潜伏期,P3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组N1、P2、N2、P3潜伏期延长较H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3波幅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DD组较HC组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D组N1、P2、N2、P3潜伏期延长较D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认知受损程度较抑郁症明显,P300可以对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及TSH)异常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点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65例结果异常者定为研究组,与对照组313例结果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中血清甲状腺激素异常率为20.77%。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住院次数、诊断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下者血清TSH值明显低于40岁以上者(P<0.05),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者TSH明显低于偏执型者(P<0.05)。结论女性、多次住院、单纯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易出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00例脑血管病(CVD)人的行为类型特征,结果表明:(1)CVD病人行为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型行为者患CVD的危险性是配对对照组的8.2倍。(2)CVD组>50岁者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50岁以上A型行为者是CVD的危险因素。(3)病人组与对照组两组脑力劳动者得分都高于体力劳动者,P<0.05。(4)CVD患者伴有高血压者为对照组的1.93倍,P<0.05;血胆固醇增高者为对照组的5倍,P<0.001;伴高血糖者为对照组的3.5倍,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