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对预后影响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150例T2DM患者,将高尿酸血症者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者发生率33.33%,与血肌酐、血脂代谢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高。结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对T2DM高尿酸血症者在降压、调脂、抗凝等综合治疗的基础同时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不伴血尿酸增高组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BMI的变化,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生情况,对比在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住院次数、住院总时间。结果两组患者FBS、HbAlc无差异,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冠心病、高血压及脑卒中、死亡、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T2DM患者中常见,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55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降糖降尿酸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d,疗程12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有明显的降糖、降尿酸作用,安全性高,短期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钠水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 分别收集2型糖尿病无并发脑梗死组(DM组)和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DM+CI组)患者各5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年龄、性别、内生肌酐清除率和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DM+CI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27.89±6.42)mg/L、(7.98±0.69)%,较DM组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OR:1.627,P<0.05)和糖化血红蛋白(OR:29.213,P<0.05)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者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4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组和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并发高尿酸血症组的TG、Cr、FINS和BMI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显著(P<0.01),而HDL低于正常血尿酸组,且差异显著(P<0.01);并发高尿酸血症组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高于正常血尿酸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肥胖,还应重视血尿酸水平,并及时予以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30例T2DM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组(观察组)和正常血尿酸组(对照组),比较两组UA、Cr、TC、TG、FBS、HbA1c、BMI的差别及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FBS、HbA1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病率也高(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加重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并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8例(DM组)和单纯冠心病患者70例(非DM组)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DM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 I、高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均高于非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除对血糖的控制外,应同时纠正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并加强冠心病的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丁浔  谭和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25-127
目的 探讨自我穴位按压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低嘌呤饮食及降血糖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穴位按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血尿酸、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穴位按压配合低嘌呤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并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9例糖尿病患者为DM组,正常体检人员92例为对照组,研究两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及DM组中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并以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为试验组,小于8%为对照组,研究两组别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DM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中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634,P<0.01);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的试验组周围神经病变、脂肪肝、高血压、脑血管事件均高于糖化血红蛋白小于8%的组别。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监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谱与尿酸代谢特点并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422例接受CAG检查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6例合并2型糖尿病纳入糖尿病组,356例无糖尿病归为对照组。根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B组),单支病变(A1组)、双支病变(A2组)、多支病变组(A3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血清TC、LDL及H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UA、TG、FBS、HbA1c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尿酸血症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相关(P=0.001),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更弥漫。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421,95%CI1.576~3.718,P=0.000)、高三酰甘油血症(OR=1.749,95%CI1.071~2.856,P=0.025)及高尿酸血症(OR=1.719,95%CI1.076~2.744,P=0.023)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血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弥漫,男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尿酸血症均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奕  梅艳洁  章秋 《安徽医药》2014,(7):1250-12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性大血管病变与C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2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史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P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FCP较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BG、PBG、HbA1C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BG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P〈0.05),而HDL-C及F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相关因素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75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血压,三酰甘油、TC、HDL-C、LDL-C、Hb A1C、SCr、UA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L-C,HDL-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MAU,血尿酸,Hb A1C,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和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122例)和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83例)。观察DPN发生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和体质量指数;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尿A/C)、血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DPN发生率为59.5%(122/205)。DPN组患者年龄较NDPN组大,收缩压、血肌酐、尿A/C较NDPN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7、-3.057、-2.600、-2.920,P=0.001、0.003、0.010、0.004)。DPN组患者年龄、尿A/C与DPN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OR=1.039、1.005,P=0.024、0.01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PN发生率高,年龄、尿A/C是发生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B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196名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96名正常尿酸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中,携带不同J33肾上腺素受体Trp64Arg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且呈基因剂量效应Ecc组(599.53±113.70)VSCT组(529.78±81.10)VSTT组(507.33±74.27),P%0.01]。在该研究中,Trp64ArgTC+CC基因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组[(557.95±99.91)VS(503.47±69.40)umol/L,P〈0.01]。结论:J3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T2DM患者980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和正常尿酸组(NUA),比较2组间主要临床指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间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血压、肌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UA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均高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白蛋白、肾病指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岁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ADU)组78例和单纯糖尿病肾病(ADN)组62例。另选取老年正常人32例作为非糖尿病肾病(AN)组。测定3组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h尿白蛋白(UAER)、肾病指数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空腹血糖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U组和ADN组尿酸、肾病指数及UAER均高于AN组,且ADU组高于AD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4hUAER和肾病指数呈正相关(r=0.401,P<0.05;r=0.387,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及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伴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肾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伴肾结石组患者(60例)与2型糖尿病不伴肾结石组患者(60例)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c肽、尿酸(UA)、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结果差异性.结果 2型糖尿病伴肾结石组患者FPG(11.4±5.4) mmol/L、HbA1c%(9.5±2.7)、空腹血清胰岛素(10.5±6.2)mIU/L、空腹c肽(3.5±2.3) nmol/L、UA(377.1±119.3) mmol/L、TC(5.6±2.1) mmol/L、LDL-C(5.5±3.9)mmol/L、Homa-IR(5.1±3.7),上述指标水平较2型糖尿病不伴肾结石组显著性升高(P值分别为0.035,0.026,0.017,0.004,0.048,0.037,0.022,0.029,均小于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可能是2型糖尿病伴发肾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