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了解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寻找清除HBsAg的免疫基础,本文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T)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用特异性LMT及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测定其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对LAI阴性携带者的白细胞与HBsAg免疫RNA(HBsAgiRNA)的体外过继免疫试验进行了观察。 一些学者用多种非特异性抗原对携带者进行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了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和IL_2活性检测试验分别探讨了不同脏器来源的抗大肠杆菌iRNA在肌体内诱导的细胞免疫活性的异同,正常小鼠分别经肝、脾iRNA致敏后,取腹腔渗出细胞(PEC)测其粘附抑制情况和取脾测其产生IL_2的活性。结果表明:脾-iRNA能特异地诱导正常小鼠PEC对其相应抗原出现显著的粘附抑制,肝—iRNA无此活性;肝—iRNA和牌—iRNA都能特异地诱导正常小鼠脾细胞在其相应抗原刺激下释放IL_2,二者活性无显著差异。本文提示,肝—iRNA和脾—iRNA都具有在动物体内特异地诱导细胞免疫的的活性,但二者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 1961年Fishman首次证明iRNA能将特异性免疫反应传递给正常的、非致敏的淋巴细胞。1974年Vyas用HBsAg致敏豚鼠,获得了具有免疫活性的HBsAg-iRNA。1979年解放军356医院等将HBsAg-~1RNA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并取得了疗效。本文应用特异性吞噬试验、PHA法和ELISA在C57BL小鼠中对HBsAg-iRNA的免疫活性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一种抗狂犬病免疫核糖核酸(iRNA)的制备方法 ,为狂犬病病毒暴露后的免疫治疗开辟途径.方法 用狂犬病病毒免疫马,从抗体阳性血清的马匹中分离肝脏,依次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苯酚、三氯甲烷、乙二醇单甲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乙醇等提取总RNA.结果 提纯品经理化性质检测,得到的iRNA占肝脏总重的0.15%,其中DNA含量为2.86%,蛋白质含量为1.26%.最大吸收峰位于258 nm;A_(258)/A_(280)为2.0;RNA鉴别试验呈阳性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0~3;增色效应50.67%.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 显示,白细胞黏附抑制率为41.73%.动物保护率为50%,生命延长率为31.62%.结论 实验提取的抗狂犬病iRNA,经用国家颁发的iRNA质控标准对照检测,结果 相同.为狂犬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51)Cr LAI法:用国产~(51)Cr(13~20毫居里/毫升)标记接种过S180肉瘤的昆明杂种小鼠的白细胞以进行LAI。用通常剂量40微居里的~(51)Cr标记的白细胞5×10~4进行试验,不能鉴别粘附细胞的多少。改用200微居里的~(51)Cr与10~7~10~8(在0.2毫升内)细胞温育37℃30分钟,洗涤后每管用2×10~6/毫升0.05毫升(即1×10~6)细胞作LAI,则可从放射计数判断细胞数目的多少。用此方法测定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链抗体(scFv)与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的融合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方法:把人源抗HBsAg scFv-cIFN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pRA-cIFN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1之后大量表达抗HBsAg scFv-cIFN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经纯化并变性复性包涵体蛋白后用ELISA、流式细胞仪、MTS非放射性活细胞比色定量法及HBsAg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融合蛋白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干扰素活性测定。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HBsAg scFv-cIFN融合蛋白在BL21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表达量超过10mg/L培养基;ELISA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抗HBsAg和IFNα的免疫活性,且特异性良好;MTS和HBsAg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具有明显的PLC/PRF/5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HBsAg分泌抑制活性,表明所获得的抗HBsAg scFv-cIFN融合蛋白具有抗HBV病毒活性和HBV感染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制备了人源抗HBsAg scFv-cIFN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抗HBsAg抗体活性和IFNα活性,有待深入探讨此融合蛋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51)Cr释放试验,观察了重组人IL-2(rH-IL2)单独及与重组TNFα(r-TNFα)联合应用对小鼠腹腔常驻巨噬细胞(PEC)的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收集C57BL/6小鼠时PEC,分别加入不同的激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粘附抑制(LAI)试验由澳大利亚学者Halliday1972年首先创立。当时Halliday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MMI)试验研究肿瘤免疫。为寻找简单快速的体外  相似文献   

9.
基因调控中的新星--micro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RNA或微RNA(m icroRNA,m iRNA)是非编码RNA中的新家族,它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调控基因表达。m iRNA首先在线虫(C.elegans)的发育事件中被发现,被认为异时性调控线虫幼虫的发育。从此,人们从诸如线虫果蝇、小鼠、人和植物等多细胞生物中发现了数以千计的m iRNA。m iRNA有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并以其独特机理调控多种发育和生理过程。目前对m iRNA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已有的发现表明m iRNA在转录后水平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调节基因表达,对它们的研究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10.
转移因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转移因子(TF)的白细胞提取物透析液(DLE)具有调节受者对特定抗原的细胞介导免疫(CMI)能力的效应,亦能增强受者非特异性CMI功能。两者对治疗疾病均有裨益。近来Viza氏证明TF可以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核糖核酸(iRNA),而iRNA有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TF的治疗效应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并已在临床上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可收到惊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造成豚鼠心肌坏死,用 3M KCl提取坏死的心肌抗原,用抗原激活的活性玫瑰花试验(Ag-ARFC试验)检测了20只心肌坏死动物模型及20只正常豚鼠。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心肌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健康豚鼠20只,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mg/2ml)皮下注射,剂量为3.5mg/kg,1次/日,注射3次。喂养28天进行试验。试验后处死,取心脏做病理检查。同时设对照  相似文献   

12.
聚酰胺——胺的聚电解质复合物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六水哌嗪和甲撑双丙烯酰胺合成了聚酰胺-胺(PAA),并由藻朊酸(A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甲基丙烯酸(PMA)按不同比例与PAA形成六种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同时采用动态凝血时间试验和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单克隆抗体(SZ-21)放免试验综合评价了这六种PEC的血液相容性。其中由藻朊酸和聚酰胺-胺(2:1)形成的PEC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是一种体外测定免疫细胞对特异抗原反应的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自1972年由Halli-day等首先应用于小鼠的肿瘤研究以来,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良,如Grosser和Thomson等用改良小管法.Fritze等用96孔塑料组织培养板法,Holt等用小型塑料组织培养微量板法以及Mcleod等,应用微量进样器改进法等,但所有的改良试验都保留了洗出不粘附细胞的步骤。本文介绍一种新且稳定的LAI试验,应用我们设计的微量试验板,改进因漂洗不粘附细胞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g)×人源化抗CD3双特异双链抗体(aiabody)与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 cIFN)的融合蛋白(抗HBsAg×抗CD3 diabody-cIFN,简称S×3Db-cIFN)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并鉴定表达蛋白的活性.方法 对相关的模板重组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连接酶的连接,构建目的 重组载体pRA-cIFNSHOL和pRA-OHSL,经测序鉴定后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表达鉴定,用GuHCl阶段透析法重新折叠获得目的 蛋白S×3Db-cIFN.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进行S×3Db-cIFN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RA-cIFNSHOL和pRA-OHSL,并实现了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表达后的重新折叠,获得了目的 蛋白S×3Db-cIFN,蛋白复性率为24%.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初步鉴定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果显示S×3Db-cIFN具有明显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结论 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制备了人源(化)抗HBsAg×抗CD3 diabody与cIFN的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抗HBV免疫导向药物,有待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鼠脾细胞抗羊红细胞的空斑形成试验(PEC)测定带瘤动物血清中所存在的高活性免疫抑制因子。此法测定了肺癌病人血清中的免疫抑制因子已见报道。由于此免疫抑制与肿瘤的组织分型关系不大,因此设想此测定法也可用于其他肿瘤病例。 作者等探索了胃癌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因子的PEC测定法。用血清对C57BL/6J小鼠作五天抑制后测定其对羊红细胞的溶血空斑反应并与对照组作显著性检验。51例未经化疗的手术前胃癌患者的测定结果,阳性抑制率为70.58%(36/51),其中Ⅰ期  相似文献   

16.
用张之南等改良的蛇毒因子溶血试验法(CoF试验).探讨了Mg~(2 )、Zn~(2 )、Ca~(2 )及EDTA对豚鼠及PNH病人CoF试验溶血度的的影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Ca~(2 )对豚鼠及PNH病人的溶血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05),Zn~(2 )及EDTA对溶血活力则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5).而Mg~(2 )对溶血活力的作用不是很明显(p>0.05)各种离子及EDTA对正常人CoF试验溶血度均无影响.结果表明,Ca~(2 )、Mg~(2 )、Zn~(2 )及EDTA对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具有一定的影响,在CoF试验中应注意避免离子等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一次性静脉注射BSA诱发的家兔急性实验性血清病(AESS)为模型。于免疫后连续4天用iRNA处理模型动物,观察了iRNA对AESS家兔的血清学和免疫病理学影响,并建立了家兔血清补体旁路活性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iRNA能降低AESS家兔循环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水平,减轻血清补体消耗,减少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性细胞的浸润,使肾炎病变得以缓解。提示:iRNA可能通过抑制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发挥对AESS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减轻其免疫病理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用纯化的小鼠单克隆抗-HBs(Ab1)免疫同系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细胞融合,获得两株(MA1、MA3)持续分泌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1d,Ab2)杂交瘤细胞系。对MA3做了较全面的鉴定。MA3的Ig类型为IgM,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为106条。通过ELISA竞争抑制和中和抑制试验表明,MA3所分泌的Ab2既能被不同来源的抗-HBs所中和,又能被HBsAg所竞争,且都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将纯化的MA3 IgM免疫同系小鼠,诱导出具有抗-HBs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3)。因此认为MA3所分泌单克隆抗体(McAb),可模似HBsAg,具有类似HBsAg的免疫原性,是一种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的抗-HBs的单克隆抗-1d。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定是判断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供血者和招工体检基本项目之一.由于HBsAg测定受试验方法、试剂盒灵敏度及操作误差、结果判断标准等影响,低浓度HBsAg在不同的实验室可能有不同检测结果.为此,我们收集了128例低浓度HBsAg感染者进行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对CIK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