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问世前,除新生儿短时期内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由于传染性极强和病后免疫持久,在疫苗前时代麻疹是呈典型周期性流行的儿童传染病;易感者初次感染麻疹野病毒,几乎百分之百表现为显性感染,因此发病率特别高,除少数年份  相似文献   

2.
中国防制麻疹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早在晋永嘉年代 (约公元 30 7年 ) ,僧人支法存已发现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 ,而国外到 9世纪才有所认识。但在特异性免疫预防问世前 ,除新生儿短时期受母传抗体保护外 ,人人易感 ,病后免疫较持久 ,因此 ,麻疹在世界各国无例外地均呈典型周期性流行 ;且由于易感者初次暴露几乎均表现为显性感染 ,发病率特别高 ,几乎与出生率相当。人类与麻疹的斗争一直处在被动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对麻疹防治也只能提出“推迟发病年龄 ,降低病死率”的战略方针[1] 。我国防制麻疹从被动预防转入主动控制是从新中国成立不久、麻疹疫苗 (MV)研究…  相似文献   

3.
麻疹是我县儿童主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之一,长期以来表现为周期性流行,对儿童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自6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麻疹疫苗(MV)以来,特别是计划免疫的推行和冷链系统的建设,MV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为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发病,实现加速控制消除麻疹的目标,拟对今后有关控制麻疹的策略进行探讨。1 麻疹的现状1.1 MV免疫接种率 我县MV免疫接种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达到三个85%的目标。但从近11年来报告的625例麻疹免疫史分析,未接种者137例,占…  相似文献   

4.
麻疹的控制与消除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麻疹,作为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在理论上应该是可以通过以免疫为主导措施达到控制乃致消除(Elimination),进而达到消灭(Eradiation)的目的。但在实践上欲达到消除和消灭的目的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从免疫预防角度来说,就是易感人群始终存在,因为现今使用的疫苗对有母体传递抗体的婴儿,疫苗免疫不能获得绝大多数免疫成功;免疫成功后的人群抗体水平要逐步下降再次成为易感者。仅管如此,只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是可以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一个极低水平。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不提消除或消灭麻疹这个目标为宜。  相似文献   

5.
从甘肃省近年来麻疹发病状况探讨麻疹控制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预防接种前几乎所有儿童均患此病。通过近30年麻疹疫苗(MV)的使用,特别是1984年开展计划免疫活动后,我省麻疹的发病大幅度下降,目前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0/10万左右。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的乡(镇,下同)出现麻疹的暴发或...  相似文献   

6.
海地在 1994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 ,9月龄~ 14岁的儿童估计接种率 >95 %。由于开展此次活动 ,海地保持 6年无麻疹病例报告 ,但MV常规接种率比较低 ,结果形成一个人口 >10 0万的 5岁以下儿童的易感人群 ,因此造成发生新的麻疹流行的危险。随后在 1999年实施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但这次活动未使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预期的目标。2 0 0 0年 3月 8日在海地Artibonite行政区Gonaives的省城发生麻疹流行 ,并扩展到海地 13 3个区中的 2 2个区 ,其中包括首都太子港的 5个市镇。截至 2 0 0 0年 10…  相似文献   

7.
麻疹疫苗被广泛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已有很大的变化。然而早期免疫招致的一些流行病学变化,却形成对麻疹易感的新人群,其年龄约在15~30岁。15~25岁年龄组约有10%易感麻疹人群,25~30岁年龄组约有5%易感人群。感染麻疹后,这些易感人群中极大多数将患典型麻疹。某些人的病情轻微且有变异;另一些人则患典型麻疹。  相似文献   

8.
魏强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5):F0003-F0003
为加速控制麻疹疫情,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免疫空白儿童和累积的易感人群都得到有效免疫,按照《青海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2006年6月10—25日,对全县8月龄至14岁儿童接种了1剂麻疹疫苗,现将本次活动实施效果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9.
麻疹作为扩大免疫规划 (EPI)重点控制疾病之一 ,通过麻疹疫苗 (MV)接种已有效地得到控制 ,并有望被消除或消灭。因此 ,了解MV免疫与否 ,对于分析麻疹发病原因 ,制订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发现不少地区调查麻疹免疫史不详者占总病例的 30 %~ 5 0 % [1~ 3 ] ,本市的调查结果也与其相似 ,影响了发病因素的分析和免疫对策的制定。为弄清免疫史不详比例偏高的原因 ,我们对 1999年全市麻疹病例免疫史调查质量进行了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于全市麻疹监测系统。所有病例均采用“山东省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 ,由区 (…  相似文献   

10.
麻疹曾经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 (MV)的使用 ,尤其是计划免疫的实施 ,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为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 ,现对宁德地区使用MV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旨在为正确制订加速控制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各县 (市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疾病监测点资料 ;接种率资料来自有关年度接种率调查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 ;人口资料由地区统计局提供。1 2分析方法将疫苗时代按MV使用情况分为 3个阶段 ,第 1阶段 ( 1967~ …  相似文献   

11.
1 导言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以下简称“腮腺炎”)和风疹联合疫苗 (M M RTM)是建立在成功地开发各个单价疫苗成分基础上的。当时还开发了麻疹 腮腺炎(M M VAXTM)、麻疹 风疹 (M R VAXTM)以及腮腺炎 风疹 (BIAVAXTM)等一系列联合疫苗 (上述所有疫苗均由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白宫站的美国默克公司开发 )。开发联合疫苗面临的障碍是如何保证获得像单价疫苗一样良好的免疫应答 ,而又不增加其反应原性 ,配方上兼容以确保在干燥及贮存时疫苗效价的稳定 ,以及疫苗质量控制以便定量地测定各种疫苗病毒成分的效价。麻疹、…  相似文献   

12.
198 7~ 1995年 ,除美国和讲法语、荷兰语的加勒比海的几个岛屿之外 ,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的所有国家都开展了麻疹疫苗(MV)的初始强化免疫活动。 >1 46亿的 1~ 14岁儿童接种了MV ,约占目标年龄组的 93 %。自 1993年以来 ,3 8个国家开展了后续式MV免疫活动 ,总平均免疫接种率 90 %。自 1990年以来 ,年麻疹发病率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 ,直到 1997年主要在巴西发生的麻疹发病率的回升。随着平均接种率的上升 ,每年报告≤ 10例的国家在稳定增加。 1996~ 1999年 ,44个国家或地区中的 18个 (占 41% )无麻疹病例报告。1996年 ,报告麻…  相似文献   

13.
麻疹数学模型和人群免疫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介绍麻疹传播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人口学资料、社区混杂水平、由于以前感染麻疹和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力水平、免疫力在年龄和地理上是如何分布。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对控制传染病提供有益的建议。2三个类型的传播模式模型提供了三种可能的传播模式:持续流行传播(疫苗使用之前的流行病学)、逐渐减弱的流行(控制)和消除。因为每个传播模式都要经历很多年,任何一年进行的观察都不能代表下一年的传播模式。2·1持续流行传播当人们居住地非常密集时,麻疹能在大范围内人群中持续传播。新的易感人群数(出生)和获得免疫的人数(病…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甲肝疫苗 )与死疫苗如乙型肝炎(乙肝 )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研究已有报道[1] ,但与麻疹减毒活疫苗 (麻疹疫苗 )的联合免疫尚未见报道 ,为此 ,对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 ,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1)接种对象及分组 :从石家庄市郊区筛选HAV抗体 (抗 HAV)阴性的 5~ 10岁健康儿童 16 0人 ,分别接种杭州及昆明产甲肝疫苗 ,接种杭州苗 80人 ,其中 2 0人同时接种麻疹疫苗 ;接种昆明苗 80人 ,其中 30人同时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 1年对所有接种者又加强了 1针甲肝疫苗 ,初免后 1年半…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美洲区国家在2000年消除麻疹的目标,为此泛美卫生组织(PAHO)制订了麻疹消除策略。达到和保持婴幼儿最高水平的麻疹疫苗(MV)接种率,并通过认真的监测发现麻疹传播的所有环节。此策略包括三种免疫组成:第一是不管其麻疹病史和免...  相似文献   

16.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在无麻疹疫苗时代 ,人人出麻疹 ,全球的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很高的。1954年Endres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出第一株麻疹病毒 -Edmonston(Ed)株 ,为研制麻疹疫苗(MV)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使用MV。1958年我国汤飞凡等成功分离出麻疹病毒。我国于1965年批准使用京55、长47和沪191三株疫苗株进行活疫苗生产 ,并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MV。特别是在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后 ,MV免疫覆盖率大大提高。经3次计划免疫审评 ,以省、县、乡为单位…  相似文献   

17.
孙长喜 《中国医师杂志》2002,4(9):1020-1021
麻疹曾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竹山县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顺位一直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自 1979年大面积使用MV以来 ,尤其是 1984年实施计划免疫一冷链系统以后 ,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麻疹 ,为制订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现对竹山县 196 0~ 2 0 0 1年麻疹流行特征进行整理分析 ,并对现阶段的麻疹控制策略加以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发病资料来源于历年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 ,经订正的年报数据和计划免疫麻疹监测专报系统。人口资料来自竹山县统计局。1·2…  相似文献   

18.
加速控制麻疹是我国“九·五”期间计划免疫工作任务之一。根据国内外的经验 ,控制乃至消除麻疹的策略是免疫加监测。为探讨麻疹疫苗 (MV)再免疫的效果 ,1 998年 9月~ 1 0月 ,我们在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对 3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再免疫前后抗体滴度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随机从本地段的三间托幼园所中 ,抽取已在 8月龄时接种过麻疹疫苗的 3岁儿童 ,进行麻疹疫苗再免疫前后抗体滴度监测。1 .2 方法麻疹疫苗再免疫前和再免疫后 1个月 ,分别取 0 .5ml末梢血 ,0~ 8℃冷藏后送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分离血清 ,采用酶…  相似文献   

19.
武义县麻疹疑似病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自从1965年开始应用麻疹疫苗,特别是1984年开展强化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逐渐下降;而近年来麻疹发病率又有所回升。这表明一旦有传染源传人,麻疹便会在免疫屏障较弱的易感者中发生。为评价实验室检测在麻疹控制中的作用,我们对武义县2008年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麻疹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麻疹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除新生儿短时期内受母传麻疹特异性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好发于儿童,发病率高,呈周期性流行,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1种疾病.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