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监测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 TEG)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指导输血,研究组48例患者接受Hct监测联合TEG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液成分输注量、输血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Hct、血小板计数(PLT)]和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冷沉淀成分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24 h RBC、Hct、PLT、Hb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输血后24 h Hct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RBC、PLT、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24 h TT、PT、APTT水平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就诊的78例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成分输血。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输液量、总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h两组血常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气剩余碱(BE)、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原蛋白(FIB)],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总输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402、23.964、6.362,P<0.05);治疗前两组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两组PLT、Hb、BE、HC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20、5.903、9.595、2.336,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两组PT、APTT、TT小于治疗前,FIB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TT小于对照组,FIB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13、7.210、5.852、6.395,P<0.05);治疗后3d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P<0.05)。结论成分输血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宫外孕破裂大出血休克能降低患者输液量、总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成分血合理使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各45例。对照组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输血,观察组通过输血科参与输血方案制定,对比分析2组患者输血3h后的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经过输血3h后,观察组的HCT、HB、PLT、APTT、P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合理使用成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浓缩红细胞联合1 200 ml新鲜血浆对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51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等分为A组17例、B组17例、C组17例,各组患者均进行输注治疗,A组、B组、C组的浓缩红细胞与新鲜血浆比例为1∶8、1∶3、1∶1,观察各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APTT、FIB]、血流动力学[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常规[血浆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指标检测,统计各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输注24 h后,C组FIB水平高于A组、B组,APTT、PT、TT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C组DBP、SBP、MAP、CVP水平高于A组、B组,HR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C组Hb、PLT水平高于A组、B组,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输血治疗时成份血合理使用的分析。方法:将在我市人民医院近期(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的患者134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成分组(67例)与常规组(67例)。常规组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成分组由输血科参与输血方案制定。对照两组患者输血后3h与输血前1h的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与凝血常规包括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差绝对值。结果:成分组血液输注后3h与输注前1h血液指标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血液科参与合理使用成分血输注,可有效提高血常规中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后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前和输血后24小时、5天后的凝血四项[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蛋白(PC)和纤溶系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变化情况。结果: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1小时后与输血前相比,患者的APTT、PT、TT均明显延长(P0.05)、D-D和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B、PC和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输血5天后与治疗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大出血产妇大量输血后短时间内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和纤溶亢进,5天后与血前无明显差异,临床应重视,避免发生凝血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和冷沉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小板、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DIC)的效果. 方法 24例产科DIC患者在积极去除病因,应用肝素、抗纤溶药物的基础上,分成A、B二组,A组为输注新鲜全血1998~2000年的患者,B组为输注机采血小板、冷沉淀、添加液红细胞2001~2004年的患者.使用Sysmex 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结合蛋白(Fn). 结果 B组12例患者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P<0.01),Fbg、Fn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小板计数也有明显增加(P<0.01);A组12例患者输血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血小板、冷沉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为其他治疗措施提供了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为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的输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接受诊治的98例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血气剩余碱(BE)、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术前总输液量、总输血量、总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成分输血配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异位妊娠产后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纠正患者凝血功能异常,降低酸中毒发生风险,减少输液量及输血量,为手术治疗进一步创造优质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贮存式自体采血(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同时符合PABD适应证的孕妇404例,其中进行自体采血者为研究组共203例,未进行自体采血者为对照组共201例,比较2组孕妇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产后24 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情况;同时分析研究组采血前及采血后7 d,Hb、HCT、PLT、PT、APTT及FIB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产前Hb、PLT、HCT、PT、APTT及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及各项血液指标比较显示,2组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及Hb、PLT、HCT、PT、APTT、FIB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血后7 d的Hb、HCT、PLT、PT、APTT及FIB与采血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PABD对孕妇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在产妇需要时能及时提供经济、有效的自体血液。  相似文献   

10.
张二胜 《现代养生》2014,(14):145-146
目的:研究成分输血对外科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时去除诱发DIC病因等综合治疗。方法:对30例临床外科大出血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不同患者病情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从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及机采血小板等成份血的剂量和种类方面进行研究,观察患者在术中,术后血液凝血机制的变化。结果:通过成份输血的方式对所有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红细胞悬液的输注量最大,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份输血对外科大出血手术患者有显著的止血效果,不同成份血液的使用量有较大的差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测结果和出血情况输注相应的成份血,避免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F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町、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在异位妊娠致腹腔内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并确诊为异位妊娠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17-42岁。分别接受急诊全身麻醉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下患侧卵巢异位妊娠病灶切除+卵巢修补术或经腹患侧子宫角部楔形切除术。45例异位妊娠患者于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观察其输血时有无不良反应,并动态监测患者术前和术后第2天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术中腹腔内出血量为500-3000 mL,经血液回收机回收洗涤后回输自体血最多为1900 mL,最少为300 mL。术前和术后第2天RBC、WBC、Hb、HCT和PLT比较[(2.48&#177;0.49)&#215;1012/L vs.(3.81&#177;0.35)&#215;1012/L,(12.01&#177;3.71)&#215;109/L vs.(7.88&#177;3.93)&#215;109/L,(69.41&#177;9.49)g/L vs.(79.01&#177;8.83)g/L,0.26&#177;0.04 vs.0.34&#177;0.08,(125.98&#177;54.31)&#215;109/L vs.(171.34&#177;59.69)&#215;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6,2.683,3.104,2.712,2.695;P〈0.05);术前和术后第2天凝血功能(PT、INR、APTT、FIB)比较[(11.98&#177;0.99)s vs.(12.08&#177;1.01)s,1.27&#177;0.05 vs.1.26&#177;0.06,(34.98&#177;5.96)s vs.(35.13&#177;4.37)s,(2.49&#177;0.41)g/L vs.(2.51&#177;0.39)g/L],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3,1.622,1.653,1.882;P〉0.05)。无一例患者输自体血时发生输血反应。结论异位妊娠术中采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安全、有效,既可节约血源,又可降低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直肠给予(肛塞)600 μg米索前列醇与静注10 IU缩宫素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A组在胎儿娩出1min内立即直肠给予600 μg米索前列醇+1安瓿NS溶于20 ml林格氏液(作为安慰剂对照)静注;B组接受肛塞3粒空胶囊(作为安慰剂对照)+10 IU缩宫素溶于20ml林格氏液静注.分娩前及产后24 h均抽血检测Hb、HCT、PLT、PT、APTT等指标;产后1 h内监测有无寒颤、发热(≥38 ℃)等米索前列醇的副反应;采用集血帷帘及称重法评估产后2h内出血量;记录血压变化及有无输血. 结果 2组产妇分娩时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经产数、孕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b、HCT、PLT、PT、APTT、血压测定在分娩前、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产后1h寒颤(18 % vs. 4 %)、低热(≤38.5 ℃; 10 % vs. 2 %)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出血量无差异,均未输血. 结论与静注10 IU缩宫素相比较,常规肛塞600μg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确切,推荐用于工作繁忙或条件不足的基层医院产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其中血小板(platelets,PLT)计数(50-99)×109/L孕妇50例,〈50×109/L孕妇16例)(实验组)和同期112例健康孕妇(对照组),分别进行TE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检测,并分析其与PLT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PT值及APTT值均升高,而α角、最大振幅(MA值)与凝血综合指数(CI值)均降低(P〈0.05);与PLT(50-99)×109/L亚组相比,PLT〈50×109/L亚组K值升高,MA值及CI值均降低(P〈0.05);K值、MA值及CI值均与PLT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0.51、0.40,P均〈0.05),其他检测指标与PLT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TEG可作为监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中的效果。[方法] 将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每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液灌流前后凝血功能(APTT、PT、TT)、血小板(PLT),灌流器及管路凝血、机体出血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PLT、APTT、PT、TT无明显变化(P均>0.05),普通肝素组治疗后PLT减少,APTT、PT、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路凝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1.67%,低分子肝素组1.67%;出血发生率:普通肝素组18.33%,低分子肝素组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血液灌流时抗凝作用强而不易引起出血,是首选抗凝药物,并且无需在灌流后常规做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6例妊高征患者的血常规及凝血象主要指标并与15例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结果:HGB、PLT在妊高征组降低,HCT、MPV、PDW在妊高征组升高,重度妊高征组中PT、APTT比正常妊娠组明显缩短,而FIB增加。结论:临床上可用血常规及凝血象等多指标联合检测,及早预防和诊断妊高征,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自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同时选取18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PT、APTT、TT、PLT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Fbg、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对诊断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530自动血凝仪及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17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RBC、HGB及MCV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B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PL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常伴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对妊娠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降低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的关联性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