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二聚体(D -dimer) 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的最终降解产物.血浆 D-二聚体含量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可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本研究观察了老年高血压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 D-二聚体的变化,旨在为防治老年高血压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病及危险度分层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社区居民体检及住院的102例不同病期的高血压病患者及50例正常患者的血浆,用ELISA法检测102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标准分为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及极高度危险组,比较各组之间及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7.01,P<0.001),各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分析显示:极高危组、高危组均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极高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极高危组与高危组均与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因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较中度危险组、低度危险组及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极高危组与高危组高血压又与靶器官的损伤有关,因此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高血压病严重程度及靶器官损害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胡安定 《中国医刊》2013,48(4):55-5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包括66例重症患者及60例轻症患者,选取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记录患者入院后第1天各项实验室指标、48小时Ranson和24小时APACHE 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含量与实验室指标、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D-二聚体含量对照组为(0.41±0.02) mg/L,轻症组为(0.74+0.14) m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组为(2.69+0.63) mg/L,与对照组及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D-二.聚体含量和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6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过进行溶栓治疗1周后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曾玲  张旭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4):407-408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病情观察、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 )检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和进行溶栓治疗一周后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6 8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入院时没有经过溶栓治疗前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1) ,经过进行溶栓治疗 1周后其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 (P<0 .0 0 1)。结论 :血浆 D-二聚体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 ,并且可以用来观察病情以及溶栓药物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6.
蓝美锐 《吉林医学》2013,34(15):3020-3022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只在凝血、纤溶过程中产生,其水平反映着体内的凝血纤溶状态。笔者发现多种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DIC、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等都可能导致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与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对血栓与止血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及出血性疾病中是最常用的指标,起到了筛查与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病危险分层情况,探讨不同危险分层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及防治对策。方法体检人群中进行血压测量,对127名血压异常患者按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归类,采用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评估软件(www.healthyheart—china.com)及《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评估。结果危险指数≤10%属低危,有121人;危险指数在10%和20%之间属中危,有6人;目标人群中未发现高危(危险指数在20%和40%之间)和极高危(危险指数〉40%)病例。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高血压患者总危险度,判断病人属低危、中危、高危、或很高危。这种评估可提前预测患者今后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的概率,从而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督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因腹痛为主诉住院治疗的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腹痛病因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1)与功能性胃肠病组比较,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功能性胃肠病组比较,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组外的其余各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腹部非炎症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组比较,其他腹部炎症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组,腹部血管性疾病组和腹部恶性肿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相比,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腹部恶性肿瘤无腹腔转移患者相比,腹部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正常更倾向于腹部非炎症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D-二聚体明显升高倾向于腹部器质性疾病的诊断.急性胰腺炎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病情程度有关,腹部恶性肿瘤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肿瘤转移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等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患者30-50岁,包括肝脏疾病50例、急性心肌梗塞50例、外科手术50例、肺栓塞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共250例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的差异,来分析D-二聚体对临床各疾病的诊断意义。结果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外科手术等疾病,尤其是伴有微血栓时,其测定值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肝脏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的诊治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D-二聚体低于医学决定水平,可以用阴性预示值排除血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于颖  王志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3874-3876
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升高表明体内有凝血酶生成,血浆D-二聚体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指标,作为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已广泛用于临床。由于恶性肿瘤具有生长快、容易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这类患者的血液往往表现为高凝血状态和纤溶亢进,故又被称为前DIC状态。前DIC状态对维持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对预防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已很多。现将D-二聚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及与血浆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90例自愿接受社区干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1级、2级、3级各30例,分别检测社区干预前后的血压值及血浆D-二聚体,分析社区干预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结果:社区干预后各组血压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6.67%、63.33%、40.00%;2级和3级高血压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控制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控制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社区干预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压变化无直线回归关系。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高血压,降低血浆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探讨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并对各种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进行评估。方法对我院11 175例住院及门急诊患者的血浆D-D定量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疾病血浆D-D的差异性。结果血浆D-D测定结果≤0.5 mg/L者4 679例(占41.9%);0.5~3.99 mg/L者5 211例(占46.6%);4.0~16.0 mg/L者1 115例(占10.0%);〉16.0 mg/L者170例(占1.5%),阴性者4 679例(41.9),阳性者6 496例(58.1%)。不同种类疾病血浆D-D水平的有明显差异性。结论临床多种疾病可引起血浆D-D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浆D-D水平的升高不是体内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指标,但它的临床价值在于阴性排除结果。〈0.5 mg/L临界值,结合临床基本可以排除体内深静脉血栓的可能,〉0.5 mg/L临界值表明机体可能处于纤溶活性增高状态,体内存在不同程度血栓为最大的可能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结合临床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  相似文献   

16.
徐颖  钱申贤 《浙江医学》2013,(22):1985-198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意义及DVT患者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5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VT患者中135例初诊时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监测其中的33例DVT患者治疗后1-3d、7-10d、15d的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 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抗凝治疗的有效率为78.8%。治疗有效组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下降程度与无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5)。年龄<40岁的DVT患者中手术和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年龄≥40岁患者中肿瘤、内科疾病、中心静脉置管及长期卧床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DVT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DVT危险因素是其一级预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141例老年人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浆进行D-二聚体含量测定,来显示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预后估计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心法检测,在492nm波长下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较其他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1~2周内,D-二聚体含量呈上升趋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年龄越大,D-二聚体的血浆含量越高。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反映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一项提示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有价值的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可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论骨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方法收集48例骨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131例消化内科和呼吸内科患者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骨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骨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临床防治骨折并发血栓性疾病和溶栓疗效监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分析和研究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从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160例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按照同样方法选取同一时间段就诊的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其D-二聚体平均含量明显上升,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55.6%,而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100%。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可将D-二聚体作为临床常用的敏感筛查指标,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二聚体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98例冠心病人分为发作期(56例)、静止期(4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乳胶凝集方法快速特异地检测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静止期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发作期≥0.5,<1.0->8不等.结论 D--二聚体的升高表明心肌微血管有病变,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预防患者脏器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