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难治性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有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我院就诊治疗。对患者分组后对照组35例,给予患者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6周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和空腹C肽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1.4%)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每组40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治疗,利拉鲁肽治疗组应用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体质量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FBG、2 h PG、Hb A1c均有所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质量方面,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明显高于利拉鲁肽治疗组,利拉鲁肽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水平,但利拉鲁肽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孙李永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3):186-188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单一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实施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血脂变化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 相似文献
4.
白鸿超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3,34(2)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33例患者主要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并辅以耳穴贴压治疗,观察FBG、BMI和HbA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BG、BMI和HbAlC明显得到控制,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9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不变的基础上使用原胰岛素剂量暂减1/3,联合使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指导胰岛素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FCP、PCP、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4.89%、12.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11)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损伤(MC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和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胰岛素组维持原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利拉鲁肽组改为利拉鲁肽治疗,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12、24、36、48周末测定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并记录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7%]、低血糖及痴呆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组和利拉鲁肽组各完成39例和38例。治疗24、36周末,利拉鲁肽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胰岛素组(P<0.01),48周末HbA_(1c)水平低于胰岛素组(P<0.05),Mo CA量表评分高于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组和利拉鲁肽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7%(30/39)和84%(32/38),痴呆发生率分别为5%(2/39)和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64%(25/39)和24%(9/38),利拉鲁肽组低于胰岛素组(P<0.01)。结论与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MCI患者,可更好地控制HbA_(1c),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并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3):16-17
目的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患者,观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0.6~1.2mg/d,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lC-、BMI、C肽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C肽水平有所恢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部分患者停用胰岛素。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症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肥胖T2DM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不仅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而且能够改善患者BMI。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1)
目的分析采用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所取得的效果,以便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共选择患者6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33例。对于本研究的常规治疗组,单纯为患者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则选择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4±1.2)mmol/L、(11.4±4.5)mmol/L、(7.6±0.8)%,而联合治疗组分别为(6.6±1.8)mmol/L、(8.3±3.4)mmol/L、(6.7±0.2)%,两组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规治疗组为12.12%,联合治疗组为15.15%,两组比较,P> 0.05,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血糖的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降糖及减重作用,探讨合并肥胖的T2DM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38例,入组前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两组,A组为超重组(BMI 24~28 kg·m-2)18例、B组为肥胖组(BMI≥28 kg·m-2)20例,两组均加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和BMI;2 h空腹和餐后2 h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FCP)和餐后2 hC肽(2hCP);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 β)。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FBG、2hPG、FCP、2hCP及HOMA β、HOMA IR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患者体质量和BMI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而A组体质量和BMI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超重和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后,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患者体质量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非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院门诊就诊的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以治疗12周为观察节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三酰甘油(TG)、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FINS、HOMA-IR、WBISI、TC、TG、HDL-C、LDL-C、BMI、WC、HC、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WBISI、BMI、WC、HC、TC、TG、HDL-C、LDL-C、SBP、DBP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例。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治疗经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不但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且可以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水平,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SFS)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SFS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D)组和门冬胰岛素30(R)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体质指数(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24h血糖达标时段、24 h平均血糖(MBG)、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以及低血糖发生频率及程度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段均明显延长,MBG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MAGE及低血糖程度均低于R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有效控制SFS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不同分期与踝肱指数ABI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经确诊的203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经踝肱比值(ABI)测定,将其分为ABI正常组(1.01.3),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情况下与ABI之间的关系。结果 ABI异常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检出率为94.1%,约是正常组的1.6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R I期(P=0.01,OR=0.04,95%CI:0.00~0.38);DR II期(P=0.22,OR=0.28,95%CI:0.04~2.18);DR III期(P=0.91,OR=0.89,95%CI:0.11~6.93)。结论 DR I期对ABI来说,是其微弱的保护因素(95%CI<1),DR II-III期与ABI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即DR II、III期不是ABI的危险因素(尽管III期时95%CI>1)。尽管本实验,未能发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与ABI之间有直接线性关系,但在2TDM患者中DR的检出率仍偏高,建议行ABI检测的糖尿病患者,尽早行眼底病变筛查,这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是调节体内葡萄糖代谢和参与血糖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葡萄糖激酶作为一个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已引起科技人员高度的关注。葡萄糖激酶活化剂(又称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lucokinase activators,GKAs)是直接作用于葡萄糖激酶且代表一类富有希望和前景的抗2型糖尿病(T2DM)药物。糖尿病动物模型和T2DM患者的短期给药研究已显示TKA能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但与此同时,胰腺胰岛β-细胞GCK活化后产生低血糖的风险也日益受到关注,虽然当时学者们普遍认为GKAs对肝脏可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在《英国药理学杂志》刊登的文章中,De Ceunick等报告了以GKA进行短期和长期治疗血糖水平正常和高血糖的啮齿动物却导致三酰甘油在肝脏明显的沉积,表明GCK活化后引起的肝脏葡萄糖吸收和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作用可能会带来显著的不良反应,GKA可引发肝脏脂肪变性,这就指出了关于GKA药物的重大安全问题。因此,这些GKAs小分子化合物所引起的血浆和肝脏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在将来研究中应值得密切的关注。另外,最近完成的几个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很令人失望,在T2DM患者治疗时,发现GKA用药几个月后逐渐失去疗效,在一些或一定比例患者治疗时产生高血脂和高血压。这些结果已使人们对GKAs药物的疗效和安全产生怀疑。因此,在将来的临床研究中,强烈建议对GKAs这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各30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100 mg/d口服,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1.0 g/d,两组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适时调整门冬胰岛素30用量,疗程12周。检测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西格列汀组完成29例,二甲双胍组完成28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西格列汀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以更好控制血糖,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2013,14(17):2895-2901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BIAsp 30) monotherapy in insulin-na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in this 12-week, open-labelled, uncontrolled, clinical-experience study involving 71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oral antidiabetic agent failure, patients received BIAsp 30 after discontinuing oral antidiabetic drugs (OADs). Glucose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hypoglycaemic episodes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tient data were categorised according to previous OADs into the biguanides (BI) plus sulfonylureas/meglitinides (SU/MEG) and SU-only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glucose and lipid control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with a greater improvement in the SU-only group. Mean glycated haemoglob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excursion improved by 2.15 ± 1.24%, 3.70 ± 3.18 mmol/l and 1.26 ± 2.65 mmol/l in the BI plus SU/MEG group, and by 3.09 ± 1.62%, 6.11 ± 5.02 mmol/l and 2.06 ± 2.33 mmol/l in the SU-only group, respectively. Mean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improved by 0.09 ± 0.18 mmol/l and 0.94 ± 1.17 mmol/l in the BI plus SU/MEG group and by 0.09 ± 0.18 mmol/l and 1.04 ± 2.72 mmol/l in the SU-only group, respectively. No major hypoglycaemic episodes or serious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were reported. Conclusions: our study showed that BIAsp 30 treatment safely improved glucose and lipid control in insulin-naiv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oorly controlled on BI plus SU/MEG and SU-only. Key limitations were the lack of a comparator group and the short study dur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收缩压、IM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够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和IMT来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