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邹凤娥 《现代医院》2010,10(3):90-91
目的研究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简便、减少药物丢失的排气方法。方法运用模拟实验与临床运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出各种排气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在莫菲氏滴管(以下简称滴管)下输液管内进入空气量的长度<120cm(液面流到滴管下<120cm)的范围内,滚轴碾压排气法均可适用,对输液过程基本无干扰,且用时短,不浪费药液,符合无菌原则。滴管下输液管内进入空气量长度>120cm(液面流到滴管下>120cm)时则需采用分离针头排气法排气。结论滚轴碾压排气法能最大限度地排尽管内的空气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张渝 《现代保健》2010,(5):145-145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技巧的学科,在护理工作中笔者努力寻求一种更巧妙、省力的工作方法。静脉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输液过程中由于莫非氏滴管内液面过低,滴速过快又未及时补充液体,造成莫非氏滴管内无液面,输液管内存在空气,这是输液操作中的常见故障之一。发现后需快速排除故障,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式排气法     
张离 《工企医刊》2007,20(6):82-82
随着气温的降低,输液皮条也变得僵硬,排气时茂菲氏滴管不易挤压,有时要等待自行下降,比较浪费时间。近年来,塑料瓶装液体及袋装液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介于这种原因采用了一种新式排气法,经试验证明临床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输液前,插入输液器的针头后将茂菲氏滴管倒置,右手轻轻挤压塑料瓶(或塑料袋),当茂菲氏滴管液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使液体缓慢排出。其优点:1.节约时间;2.一次性排气成功率可达100%,也减少了药液的浪费。新式排气法@张离$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外二科!242300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输入的液体中常需加入各种药物如抗生素、Vitc、K、Ca等。临床护士在输液加药时 ,都是从液体瓶口或输液袋口处加入药物 ,此法有两处缺点 :一是抽药的针头粗易刺破瓶盖的橡皮塞 ,有时橡皮塞脱落入液体中 ;二是输液袋根部反复加药易造成漏液 ,同时污染机会多 ,在工作中我们采用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的侧孔皮塞处加药。方法简便。介绍如下。  方法 :将需要溶解和抽吸的药液抽到注射器中 ,用酒精棉签将莫菲氏滴管皮塞处消毒 ,然后将药物注入即可。若向输液瓶或袋中加药可用手将滴管下端输液管夹闭 ,药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完毕不同拔针时机对药理效应的影响及拔针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0例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下简称头哌舒)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各30例。常规组按传统方法拔针;干预组待输液管内液面到莫菲氏滴管时将输液袋的针头拉下至接口处使袋内颈部药液滴净,然后等液面下降停止后逐渐调高输液架的高度,直到输液管伸展至垂直,再等液面停止下降时拔针,然后计算并比较两组的残余液量,分析血药浓度的降低对药理效应产生的影响。结果对常规组和干预组的残液量,损失头哌舒剂量,实际输入剂量达到的血清峰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拔针最佳时机干预,可保证高效的药物血清浓度,增强药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次性输液器中的莫菲氏滴管制作静脉输液空气过滤器,以预防空气中的微生物、尘埃、纤维及不溶性微粒进入瓶内污染液体、具体方法如下。1.剪已用过的输液器莫菲氏滴管清洗干净,下端用热合机或止血钳加热封闭,上端用尼龙接头连结(尼龙头可反正调整以连接排气针头或胶管),滴管中下部用7号注射针头斜插用以排气。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输液后拔针和按压技术可体现护理技术,现将一种新型拔针和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将液体输完后,莫非滴管内液体下降时,先将液体速度调慢,开始分离胶贴,只留压针处胶贴,等输液管内液面下降时,快速拔针后并用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按压面积1.5 cm以上,时间3~5 min,凝血机制不好的约10~15 min,按压针眼时,切忌边按边揉,因反复揉按可使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临床使用的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经改进,使其成为一管多用、多功能输血、输液器的应用优点。方法:将临床使用的普通输液器茂菲氏滴管的上方设置一Y型硬胶管,Y型管上分别连接两条带穿瓶针的输液管,其中一条为输液管;另一条为办血管。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茂菲氏滴管。结果:多功能输液器可将两穿瓶针分别插入两个输液瓶中,即可行输液,又可输血。并根据需要选择性调节滴速和控制输入的种类,还可经加药孔随意时加入所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中输液管调节器的适宜夹闭位置。方法:132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将输液管调节器夹闭在不同的位置,通过观察静脉穿刺时的静脉回血情况,以确定适宜的夹闭位置。结果:输液管调节器夹闭lOcm、20cm、30cm、40cm、50cm处的静脉即刻回血率分别是28%、59-3%、92%、96.3%、100%。结论:输液管调节器距过滤器越远静脉即刻回血率越高,在30cm以上处夹闭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停止输血、输液时开放留置针的接口,不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和医院控制感染科的要求,因此笔者用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输液袋的莫菲氏滴管橡胶盖套在留置针的接头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比较盖诺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静脉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盖诺两种不同注射方法所致静脉炎程度比较。方法:肿瘤内科采用人工静脉推注盖诺。呼吸科采用静脉输注盖诺。结果:呼吸科使用静脉输注盖诺比肿瘤内科人工静脉推注盖诺所致静脉炎程度及比例均下降。结论:静脉输注盖诺可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程度及发生比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然临产患者53例为A组,选择择期引产患者43例为B组,将A、B组分娩结局、分娩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阿氏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组自然临产患者分娩时间少于B组,剖腹产率低于B组,分娩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新生儿阿氏评分高于B组。结论:自然分娩患者分娩产时损伤较大,但剖腹产率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新生儿身体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笔者回顾性总结分析了一年来使用带平衡液面功能的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不良事件:过滤器或管路内有气泡;外圆锥或螺纹接头与静脉输液针脱开;螺纹接头开裂;输液不滴;输液速度过慢;滴斗内液面过低等。认为操作、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过程中减慢排气速度,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及处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系统化分娩培训这种健康教育模式对孕妇分娩意愿影响的效果。方法:对在孕妇学校参加系统化分娩培训的孕妇,于培训前、后进行分娩意愿的问卷调查,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培训前有31.51%的孕妇愿意选择剖宫产,62.18%的孕妇愿意选择自然分娩,6.31%的孕妇不能决定分娩方式;培训后孕妇意愿剖宫产的降至8.77%,意愿自然分娩的占90.11%,尚不确定的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系统化分娩培训,提高孕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程度,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分娩方式选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刘洁  李冈栉 《现代保健》2013,(22):73-75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的常见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期间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观察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液体性质、封管液及封管方式与常见问题的关系。结果: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5d以上(55%)明显高于5d以内;以关节活动部位为穿刺点明显高于非关节部位;静滴等渗液体明显低于静滴高渗液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部位的留置针发生液体渗漏的机会明显高于非关节活动部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盐水稀释液进行封管,其发生留置针导管堵塞的机会明显低于单用;采用正压封管的患者,其留置针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负压封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穿刺部位、熟练运用穿刺技术、合理应用封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防性使用欣母沛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静滴缩宫素20u,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宫体注射欣母沛250μg,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欣母沛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后出血量,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手术难度与术后疼痛、张口受限的关系。方法:选取需要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244例,按照手术难度,将手术方式分为4级:Ⅰ级,直接牙钳、牙挺拔除;Ⅱ级,切割牙冠后挺松拔除;Ⅲ级,需翻瓣、去骨、切割牙冠后拔除;Ⅳ级,需要翻瓣、去骨、切割冠、分根等复杂操作。记录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后6 d每天的疼痛程度及最大开口度(MID)。结果:拔牙后0~6 d,Ⅲ级、Ⅳ级手术患者每天的疼痛VAS值均高于Ⅰ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后0~5 d,Ⅱ级手术患者每天的VAS值高于Ⅰ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d,Ⅰ级手术患者的MID最大,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级手术患者的MID术后3 d显著下降;Ⅰ级手术患者术后24 h内需要服用止痛药的例数低于Ⅱ、Ⅲ、Ⅳ级。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手术越困难复杂,拔牙时间越长,术后的疼痛及张口受限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何树菊  黄晓萍 《现代保健》2014,(14):145-148
目的:探讨臀先露、肩先露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与妊娠结局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PPROM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单胎PPROM产妇235例,其中臀先露、肩先露并PPROM49例,头先露PPROM186例。观察两种类型PPROM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臀先露、肩先露组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头先露组,其余一般情况与头先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臀先露、肩先露组AFI≤5cm、1minApgar评分≤7、脐带脱垂、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头先露组(P〈0.05)。臀先露、肩先露是导致1minApgar评分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OR=O.0821)。臀位、横位先露组与头先露组的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臀先露、肩先露的产妇中行剖宫产者脐带脱垂、死胎死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结论:臀先露、肩先露PPROM更容易发生脐带脱垂、lminApgar评分≤7、AFI≤5cm、死胎死产,是1minApgar低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一旦确诊为PPROM,且胎位为臀先露、肩先露,应给予及时处理。避免脐带受压,尽快行剖宫产,有利于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异氟醚与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静脉组(A组n=30)、静吸复合组(B组n=30)。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2m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插管,分别以瑞芬太尼5~8μg/kg和丙泊酚6~8mg/kg、1.0MAC的异氟醚和丙泊酚6~8mg/kg维持麻醉,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6,12,24,48h认知功能MMS值的变化。结果全静脉组在术后1~12h三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24h及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静吸复合组在术后1~24h四个时间点MMS值降低(p<0.05),48h与术前无差异(p>0.05);在术后1,6h两个时间点静吸复合组相比全静脉组MMS值降低(p<0.05)。结论在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方面,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老年病人麻醉较异氟醚与丙泊酚更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去氧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液循环稳定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F组(在鞘内注局麻药即刻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稳定)和M组(根据血压下降程度,静注麻黄碱5 mg)。记录麻醉后多时点的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失血量,输液量,新生儿生后Apgar评分情况,胎儿娩出即刻脐静脉血血气分析指标。结果:F组各时点观察指标均优于M组(P〈0.05),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各时点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麻醉后5 min时减慢(P〈0.05);F组脐静脉血气pH值、BE值均高于M组(P〈0.05),PaCO2低于M组(P〈0.05);F组恶心、呕吐率低于M组(P〈0.05)。结论:以25-100μg/min静脉泵入去氧肾上腺素,更能稳定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产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