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时间窗对脑出血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出血量在30~50mL以内的大脑基底核区脑出血86例,按微创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时间分为超早期(6h内)、早期(6~12h)和迟早期(13~24h)3组,采用统一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术后康复治疗4周后Fugl-Meyer(FMA)和Barthel(MBI)指数评分变化。结果:超早期术后康复治疗组FMA评分为(53.2±11.4)分,MBI评分为(56.3±14.6)分,较早期组犤FMA(37.9±10.4)分,MBI(40.5±12.9)分犦和迟早期手术组犤FMA(33.5±9.6)分,MBI(34.4±12.1)分犦明显提高,相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后康复治疗在早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早期和迟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亚急性期阶段内不同康复强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人选急性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强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所有患者在康复治疗前行简式h蚪.Meyer(FMA)动功能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MBI)评定,合并失语者另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在治疗后第6个月末再次进行上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无差异[FMA为(29.35&;#177;22.67)比(30.26&;#177;19.19)分;NIHSS为(8.94&;#177;3.64)比(8.75&;#177;4.26)分;MBI为(23.82&;#177;13.84)比(25.47&;#177;15.57)分;WAB为(60.23&;#177;18.50)比(57.33&;#177;16.79)分,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功能恢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FMA,NIHSS和MBI评分差异显著性意义[FMA为(85.84&;#177;19.68)比(71.59&;#177;25.21)分;NIHSS为(2.01&;#177;0.034)比(3.53&;#177;0.54)分;MBI为(88.24&;#177;17.95)比(74.42&;#177;24.70)分,P&;lt;0.051,WAB评分差异呈非常显著性意义(87.74&;#177;13.9比71.24&;#177;15.63,P&;lt;0.01)。结论:适当强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在失语的改善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早期介入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比较两组2,4,6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疗2,4,6周FMA(41.4&;#177;9.4~70.4&;#177;16.2)、MBI(43.7&;#177;13.0~66.2&;#177;14.7)及HAMD得分(12.3&;#177;4.2~7.7&;#177;2.6)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0.13~3.96,P&;lt;0.01~0.001)。结论: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座中患者全面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干预治疗对运动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6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ADL训练,干预康复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期康复、ADL训练和抗抑郁剂及心理调试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康复组在治疗后1个月NIHSS(6.90&;#177;4.22)分,FMA(74.65&;#177;24.12)分,MBI(81.80&;#177;21.58)分及HAMD得分(4.75&;#177;0.60)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SD的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韩丹  何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80-3481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双侧康复训练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分成单侧、双侧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康复组进行肢体电刺激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结果:双侧治疗组、单饲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NS评分为13&;#177;5,16&;#177;6,19&;#177;5,FMA评分为68&;#177;18,58&;#177;17,41&;#177;19,MBI评分为66&;#177;l4,58&;#177;l4,44&;#177;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9.93,16.75,19.72,P&;lt;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且双侧康复训练优于单侧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lt;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1~15分不等,满分100分,&;lt;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77;12.43,48.12&;#177;15.67,P&;lt;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177;22.45,60.13&;#177;18.92,P&;lt;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177;4.89,18.2l&;#177;6.4l,P&;lt;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177;0.87),(2.35&;#177;0.79)万元,P&;lt;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8例符合多模式方法(muhimodel approach,MMADD)内心症状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治疗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MMADD及简式Fugl-Meyer评估(FMA)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心理治疗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41.16&;#177;8.63)分和(37.59&;#177;10.33)分,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2.73&;#177;9.91)分和(30.48&;#177;15.76)分;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6,4.39,P&;lt;0.01);心理治疗组MMADD中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3.84&;#177;0.59)分和(4.01&;#177;0.67)分,对照组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6.13&;#177;0.57分和(5.96&;#177;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6.48,P&;lt;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早期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验组46例早期(伤后3~22h)加用亚低温治疗,并与同等条件下未用亚低温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比较。于治疗前、治疗后3及7d分别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含量,于入院时和伤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FMA)评定两组患者ADL。结果:治疗3及7d后,实验组血浆内皮素为(73&;#177;8)和(55&;#177;6)ng/L,而对照组同期为(80&;#177;9)和(65&;#177;7)ng/L,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lt;0.01)。伤后3个月时实验组的FMA积分为(70&;#177;19)分,Barthel指数为(65&;#177;17)分,而对照组两项评分分别为(49&;#177;14),(47&;#177;1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DAI,有利于DAI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及ADL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M,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训练的随机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薛嘉  罗祖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47-2747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观察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l5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综合康复组联合应用运动再学习(MRP)和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患者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综合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l0&;#177;7明显减少,与对照组18&;#177;9相比,t=4.07.P&;lt;0.001;FMA(72&;#177;28),MBI(80&;#177;24)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等于3.99和6.50,P&;lt;0.00l。结论 早期介入MRP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薛维  张书琼  向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22-5223
目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不同康复干预时机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重庆市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出血患者86例,均为首次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第1gtN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表现、腰椎穿刺和头颅CT等检查证实,经常规治疗后,无继续出血,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早期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发病48h内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1次/d,20~60min/次;对照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发病15d后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1次/d,20~60min/次,两组在发病后30d及3个月时用NIHSS,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NIHSS,MMSE评分皆有改善,30d时,早期康复组NIHSS,MMSE评分为(10.22&;#177;6.32),(19.44&;#177;6.12)分,优于对照组(12.87&;#177;5.21),(16.83&;#177;5.78)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21.5.43,P&;lt;0.01)。3个月时早期康复组各项评分和临床恢复情况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NIHSS,MMSE的评价,更为全面客观地证实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后.运动及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80例进行早期主动康复治疗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另70例进行传统、较少主动运动的、量力而行的训练为常规对照组。结果:术后评分早期康复治疗组为(1.08&;#177;O.49),常规对照组为(2.21&;#177;0.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早期康复治疗组腰椎活动度达前屈(52.8&;#177;3.38)&;#176;;后伸(16.8&;#177;2.86)&;#176;,常规对照组前屈为(45.8&;#177;5.12)&;#176;;后伸为(14.2&;#177;4.27)&;#176;;直腿抬高试验早期康复治疗组阳性6例,常规对照组16例。早期主动康复治疗组残留腰腿痛比例及程度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结论:早期主动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满勇  张彤  马冀  郝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476-5477
目的:脊髓和脑复合性损伤患者救治成功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脊髓和脑损伤患者前3个月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5例脊髓和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创伤常规治疗(必要的手术、脱水、抗生素、一般的神经营养药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上述的常规治疗外,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高压氧、认知功能训练及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cow coma scale,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eural function deftciency,NFD)评定、Fus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GCS,FMA,BI由5.9&;#177;1.1,16.37&;#177;16.90.16.48&;#177;7.21升至14.1&;#177;1.0,68.51&;#177;17.52,71.39&;#177;25.90,神经功能缺损由17.06&;#177;9.21降至9.56&;#177;7.43;对照组相应为10.2&;#177;1.8,47.29&;#177;20.54,54.03&;#177;18.09和13.22&;#177;7.89,与治疗组比较t=3.031.3.067,3.405,3.351,P均&;lt;0.0l。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和脊髓损伤患者的意识清醒度。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组1,54例)及对照组(组2,59例)。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平均(9.3&;#177;1.9)h]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减去最小QT值为QTd值。结果: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QTd[分别为(64&;#177;14)ms,(46&;#177;15)ms,(43&;#177;12)ms,(39&;#177;13)ms]与对照组[分别为(67&;#177;12)ms,(48&;#177;16)ms,(41&;#177;13)ms,(40&;#177;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0.81,0.68,0.85,0.38,P&;gt;0.05)。结论: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QTd值,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4,4&;#177;1,9分及59.3&;#177;6.0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6.9&;#177;2.4分及37,8&;#177;4.2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n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77;10.28,下肢22.89&;#177;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177;6.63,下肢16.52&;#177;4.10。t=6.413.4.233,P&;lt;0.01);与对照组(28.12&;#177;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77;18.28)增高显著(t=5.246,P&;lt;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177;8.28)与对照组(13.83&;#177;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177;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177;3.10,t=3.716,P&;lt;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早期加用小剂量多巴丝肼能否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将63例2004-01/2004-06收住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康复组加用多巴丝肼,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疗程1个月。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3个月)对两组患者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康复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欧洲脑卒中评分增加(72&;#177;13比52&;#177;15);FMA增高(67&;#177;26比51&;#177;26);MBI明显提高(80&;#177;23比60&;#177;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09,2.341,3.309,P&;lt;0.05)。结论多巴丝肼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会支持评分对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寻求其规律性。方法:85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和社会支持状态评估。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分别为62.46&;#177;22.14和62.31&;#177;13.18,FAM改善明显组(FMA评分≥62.46分,46例)社会支持评估中的“您与朋友”(2.88&;#177;0.52),“您与家庭成员”(12.53&;#177;4.72),“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2.91&;#177;0.44)和“获得精神安慰来源”(4.33&;#177;0.56),“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1.99&;#177;0.42)等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FMA改善不明显组(FMA评分&;lt;62.46分,39例,t=2.556~4.269,P均&;lt;0.01~0.05)。ADL改善明显组(ADL评分≥62.31分,44例)的“您与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获得经济支持来源和获得精神安慰来源”,“遇到烦恼时的倾吐方式和求助方式”等条目评分明显高于ADL改善不明显组(ADL评分&;lt;62.31分,41例,t=2.248.3.349,P&;lt;0.01~0.05)。结论:初发性脑梗死患者社会支持评估中与家庭功能相关的社会支持条目得分明显影响着康复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进行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用分层区组随机法将脑卒中患者分入综合康复组及一般康复组。通过观察早期康复对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早期康复做相应的临床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2&;#177;0.5)分,一般康复组为(12.3&;#177;0.81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综合康复组为(73.4&;#177;2.1)分,一般康复组为(66.4&;#177;2.5)分。综合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每减少1分,需花费人民币1203.2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提高1分,需花费人民币402.6元;而一般康复组需1715.9,427.6元。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在降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较一般康复有更好疗效,且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上更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buflomedil)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82例康复科住院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给予丁咯地尔150~2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给予血栓通15~20mL静脉滴注。上述药物均1次/d,连续15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FMA),ADL能力Barthel指数(BI)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NF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16.7&;#177;6.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24.2&;#177;5.5)分(t=5.77,P&;lt;0.01)和对照组治疗后(20.1&;#177;7.2)分(t=2.27,P&;lt;0.05);FMA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66.5&;#177;8.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77;7.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45.7&;#177;9.3)分(t=1778,10.83,P均&;lt;0.01);BI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79.4&;#177;9.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45.7&;#177;8.9)分和对照组治疗后(58.3&;#177;8.6)分(t=16.77,10.55,P均&;lt;0.01)。丁咯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3,P&;lt;0.05),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